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顏色有多讓人沉醉,真相就有多令人難過

顏色有多讓人沉醉,真相就有多令人難過

視覺心理學的定義是:外界影像通過視覺器官引起的心理機理反應,是一個由外在向內在的過程。簡單點說,就是你的內心會因為眼睛看到的事物掀起波瀾。

所以不出意外的情況下,你在稍快些滑過下面幾張圖像的時候,清新淡雅的顏色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舒適感。

然後,當你定睛一看,你會發現這些圖像的主題一點也不美好——鐵絲、皮筋、爛拖鞋、塑料袋、塑料瓶,尼龍繩……都是我們一眼也不想多看的垃圾。

那麼,這些這麼「美」的垃圾都是哪來的?

答案是:這些垃圾都是在南非開普敦附近的海岸線上撿到的……

人與生俱來的慾望,追求舒適的感官體驗算作其一。科技致力於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科技的進步也無法反駁地對自然造成了難以恢復的破壞。

來自荷蘭、生活在南非的藝術家瑟扎·沙普(Thirza Schaap)一次在開普敦的海灘上散步時錯把塑料碎片當成了貝殼拾起,「(塑料)漂亮,但也很糟糕,」她這樣形容。並且,這並不是偶然的一塊,整個海灘上遍布很多各種材質的廢棄物。

於是,她將自己多次沿著海岸線搜集而來的廢棄物(主要為塑料)轉換為攝影素材,用靜物擺拍這一傳統手法,將它們或與現場結合,或帶回家清洗乾淨整理歸納,呈現一場充斥著危機感的藝術創作,以此呼籲人們重視塑料垃圾對海洋環境的污染。

在創作過程中,沙普一般都會撿拾兩大袋子的垃圾,然後在海灘附近的垃圾箱前篩選它們,最後決定帶什麼回家。她選擇每一塊塑料的標準也都很簡單——被塑料的顏色所吸引。

沒見到這種赤裸呈現生態污染的照片,我們也許真的不會注意到人類對大海、對大自然都做了什麼,也就意識不到塑料垃圾的體量有多可怕。而這也正是沙普創作這個系列作品的唯一目的:

越是反差越能帶來震撼,把可怕的塑料垃圾用美好的藝術形式呈現,會更加直指人心。下一次,當你在生活中再遇到曾在我的作品中看到過的塑料製品,你可能就會猶豫是否要購買。

只要能引起人們的反思,那就是好的。

只要能引起人們的反思,那就是好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坑文化藝術 的精彩文章:

假如古代有天氣預報……
才發現《如懿傳》竟是美食紀錄片!5億製作費全都用來買菜啦?

TAG:老坑文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