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份學生1-9年級「好習慣」一覽表,請老師轉給學生!

這份學生1-9年級「好習慣」一覽表,請老師轉給學生!

播下一個行為,你將收穫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可見,好的習慣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精美源於細節,細節造就成功,「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再偉大的成就,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

學生階段是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或者像上面那位孩子一樣,雖然很聰明,但就是不愛學習的,往往缺乏良好的習慣。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

下面的這份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請老師轉給學生家長。

1

一年級習慣

教育就是習慣培養。

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很多,上面的習慣都是最基礎、最重要的習慣,在孩子12歲以前養成,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老師、家長要有耐心,堅持做下去,這樣孩子上了初中後就會很省心了。

初中是這十二年中最重要的三年。要想獲得更高的分數,這個階段就必須養成一種新的、之前從來有過的學習習慣!

舉一個絕大多數家長容易懂的例子。

一年賺10萬的人的思維格局、行事策略,和一年掙一千萬的人是一樣的嗎?絕對不一樣!

孩子在70分時的學習習慣,和95分以上孩子的學習習慣,一樣嗎?完全不一樣。

因此,我們表面上,要求孩子刻苦學習,只是目的!其實,更多的應該去控制過程,改過程!(過程,就是學習習慣)

因為,只有過程,才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初中階段這三年是孩子一生很重要的受教育階段,很多家長心情急切,望子成龍。但更多的是從眾學習,沒有做好整個中學期間的習慣和能力培養規劃,錯過習慣和能力培養的最值時間,等發現問題的時候已經很難改正。

初中學習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從我的經驗來看:

初一以學習習慣培養為主

初二以培養思維能力為主

初三以培養自學能力為主

初一培養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好以下五個環節:聽講、筆記、作業、改錯、總結。這五個環節與我們的成績息息相關,非常重要。

和成績的關係度:聽講與筆記,約40%,作業約10%,改錯約20%,總結約30%。

具體做法:聽講、筆記,時間分配:80%時間聽講,20%時間記筆記。

聽講聽什麼:老師對一個題目的思路突破分析,一個題目或者一類題目的總結,自己有疑問的地方。

筆記記什麼:

(1)基礎的定義、定理、性質(一定要理解記憶)

(2)自己課上的靈感

(3)自己有疑問的地方

(4)老師的歸納與總結

作業:認真完成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落實,很重要

改錯:對自己沒掌握的知識的及時彌補與修正。

總結:總結的時間不需要太長時間,但是對能力提升很重要。把自己的知識體系歸納總結,編織成網。

1.按時完成老師部署的各種作業

這個要在每天及時將作業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邊做一邊玩,要高效率學習高效率的玩!初中學業任務加重,效率很重要。

2.做題書寫整潔、清晰

開始要重點要求步驟,對題目解答交待清楚通過步驟反應思維過程,不能出現跳步現象。在步驟清楚時再要求板書整齊(尤其男孩板書可能會馬虎些)

初中對步驟要求很嚴格,孩子們不知道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要麼寫很多,要麼跳步。等意識到問題時,很難停下來去改正。

初二培養思維能力

做好四會:會聽、會做、會講、會變。

會聽:會聽老師講課的關鍵點,聽講效率高

會做:把會的就成對的,準確、規範的進行書寫表達自己的思路

會講:把自己會的東西講解出來,能力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會變:題目的形式發生變化,能發現本質,準確解答

具體做法:

1.家長裝傻讓孩子把題目講給你聽

有時候家長要傻點,題目的解答你看懂裝沒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說你看不懂,讓孩子把過程講給你聽,把你講明白,過程還裝傻提些問題。

既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他(她)對題目理解更深一層!(題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講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

還有就是讓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媽媽都不明白的題,是我講給他們講明白的。聽懂不意味著會做,會做不一定能做對。講題會加深進一步對題目的理解,對能力提高大有好處。

2.讓他(她)學會總結,做讀書筆記交流體會

學會一個章節或一冊,讓他(她)給你總結下知識,開始你可以幫助他(她),讓他(她)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最重要。

有些時候放鬆下,讓他(她)讀些名著、讀者或青年文摘、勵志類書,有感想時讓他(她)做好筆記,你也可以和他(她)一起看,交流些對人物的感受和心得體會。

會總結和歸納,才能讓學習更高效,才能做到舉一反三一。

改進學習的思路,做好三多:

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

一題多解,打開思路,找到巧法

多題一解,歸納總結,找到通法

一題多變,形式多變,找到模型

初三培養自學能力

初三在延續思維能力提高的基礎上,讓孩子逐漸養成自學習慣,自己學會整理和查找資料。

開始你可以操作讓他(她)看,逐漸讓他(她)自己整理你給予指導,到最後讓他(她)自己整理。

比如:

老師經常會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開始上網幫助她查資料,後來就是她自己查自己整理。

開班會的資料也是自己查自己整理,其中有些圖像是她自己用相機拍。

另外孩子喜歡玩魔方,就讓她自己上網查資料整理相關資料(玩魔方有助於培養孩子空間想像與動手能力)高中需要很好的自學能力,有意識做這方面培養,才能慢慢放手。

習慣養成要注意的幾點

1.要堅持

有家長留言說,給孩子建立習慣的過程中難以堅持。這讓我想起身邊很多的熟悉的場景。

一個小學生已經堅持了兩個星期每天早起鍛煉,結果某天晚上和家長一起看《中國好聲音》到11點多,第二天早上起不來,從此再也沒有進行過早鍛煉。

一個高中生好不容易在家長、老師的合力下,上繳了手機也不再上網玩遊戲,可某一天在同學的拉攏下又一次身陷網遊不可收拾,雖然自己的保證書還隨身攜帶。

有很多愛美人士苦苦堅持數天晚間節食,結果一場好友聚會便自此守住餐桌回歸舊途,飽享口腹之慾卻事後自責不已。

查爾斯·杜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中說:「習慣從來不會消失,它蟄伏在大腦的基底核,當正確的暗示和獎賞出現時,它會再次出現。失憶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誘惑下進出迷宮,都是這個道理。」

2.寫下來

你的「習慣建立計劃」具體嗎?有白紙黑字寫下來嗎?

事實上,在習慣建立的過程中,「寫下來」這個動作非常關鍵,通過寫下來我們才能在頭腦內確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才能梳理清楚這些要素之間的關係,才會不自覺地模擬即將發生的場景。

這些是實際行為發生的「先行組織者」,沒有這些確定性的演練,我們的大腦缺少真切的行動指南。我們做事之前,大腦需要「儀式感」,其實質上是內心歸屬的確認,我們生活中幾乎時時處處都需要「儀式感」,不是嗎?

3.做可視化的進站記錄

比如,某件約定的事兒做好以後,在日曆上做出標記,以示自己當下的進展。

這給我們對做好的事起到一個心理確認的功能,由此產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視——這是真正讓我們堅持下去的內在動力。

這個進展記錄儘可能放到醒目之處,另外也可以通過記日記的方式達到堅持的目的。

以上內容源自網路,部分作了修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保健 的精彩文章:

人生如葉,一生一落!
老吃太飽容易「撐」出10種病

TAG:生活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