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禹治水後一千多年,基本不再有大洪災!其實另有原因?

大禹治水後一千多年,基本不再有大洪災!其實另有原因?

大禹治水,是我國上古時代的著名傳說之一。相傳堯舜時期,中原地區洪水泛濫,人民流離失所,委命治水,九年沒有成功;後來即位,又派鯀的兒子負責治水。

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而對洪水進行疏導;為了治水,他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治水大業。

在大禹治水之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的一千多年中,古書里很少再有大的洪水災害記載,人民似乎遠離了水患之苦。後世於是認為這都是大禹的功勞,甚至稱頌他神通廣大,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意即這裡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獲取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古今神秘文化)

對此,近現代以來,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例如,著名史學家徐旭生就認為,夏、商、西周以降千餘年無水患的真正原因,並非大禹神通廣大,而是由於在禹治水的過程中,發明了鑿井技術。這是治水一役得到的一件「偉大的副產品」,「它的重要性比治水本身有過之而無不及」。

關於井的發明者,歷來說法頗多。有說「伯益作井」的,有說「黃帝正名百物,始穿井的」,還有說是炎帝、堯及舜發明井的。其中以伯益造井的傳說最為流行。

傳說伯益是輔佐大禹治水的功臣,據東漢王充《論衡》說,伯益協助大禹平水患,同時留意記錄山川物產,採集民風,上古奇書《山海經》就是他編撰的。也正是在協助禹治水的過程中,伯益發明了鑿井技術

有了井,人們就可以不再依水而居,就可以遷徙到遠離河流的地方居住,這時候即使再有洪水泛濫,也影響不到人群,當然就不再有水患了。簡言之,夏、商、西周至春鞦韆余年無水患,真正的原因其實是有賴於井的發明。

不過,對於上述說法,也有學者認為值得商榷。如《中國水利史稿》就指出:那時鑿井並非易事,想要遠離河流湖泊,完全靠井水滿足人畜飲用的需要,恐怕是很困難的。同時,鑿井還要有適宜的水文條件,不是隨處挖井都可以成功的。

你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神秘文化 的精彩文章:

《易經》「卦爻象」與對應的「卦爻辭」,其實沒多大關係?
三個「老子」,究竟誰是本尊?

TAG:中華神秘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