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手工製紙紙簾的製作與保管

手工製紙紙簾的製作與保管

原標題:手工製紙紙簾的製作與保管


手工製紙紙簾的製作與保管


黃飛松


微信版第374期


內容提要:

紙簾時手工抄紙的必備工具,由於紙種和技法的不同,在選用紙簾時也有所區別。本文主要介紹了三種抄紙的技法、紙簾和相應工具的配備、紙簾的製作與保管。


關鍵詞:


手工紙;技法;紙簾的製作;紙簾的保管


自從有了手工紙以來,紙簾是手工製紙的必備工具,使用在抄紙工序上。因此,紙簾的選擇、製作、使用與保管,完全取決於抄紙所採用的方法。根據我國手工紙的傳承現狀,抄紙技法可大致分為抄紙法、澆紙法和混合式三種。一般來說,抄紙法是拆合式,澆紙法是固定式,混合式技法綜合了抄紙與澆紙技術,技法的選擇按照紙種和傳承習慣而定。技法不同,操作人數和紙簾的選用也不同。如按人數和技法綜合分類,可分為單人抄紙法、雙人抄紙法、多人抄紙法、澆紙法等。根據調查,澆紙法大多採用固定式紙簾,一般將一塊形似於麻布能慮水網狀物固定在木框上操作;拆合式紙簾則由可捲起的帘子和固定的簾床的抄紙器兩部分構成。根據調查情況,主要介紹技法、紙簾的選擇、製作、運用與保管。


一、技法簡介


抄紙技法按照複雜程度,對手工技藝要求最高、最為複雜的就是抄紙法,對工具依賴程度較高的是混合法,技藝相對簡單、對工具的依賴程度較低的應該是澆紙法,按照手工紙進化程度來看,澆紙法應該相對原始一些。下面由簡入繁地介紹這三種方法。


1.1 澆紙法


相對來說,澆紙法要簡單的多,對工具的要求也相對簡單。備用的工具主要有:


紙槽:一種便於操作的能盛水的池子,澆紙法使用的紙槽對高低、大小要求不嚴;


紙簾:一般選用紗布,也有用帘子,只要能將遊離態的紙漿形成薄片即可。此簾需用木框等物固定,以便於操作。


圖1 澆紙



圖2 晾曬


在操作時,將紙槽盛滿清水,將簾浸入紙槽中,木框邊要露出水面,再將適量的紙料倒在紙簾上,用手直接將料分散,輕輕拍打木框,使紙料在簾面上均勻分布,同時撿去其中紙面上的雜質,端起紗布紙簾,濕紙出現在簾上晒乾後即成為紙。這種方法製紙生產效率相對低下,雲南勐海縣等地的皮紙仍然使用此方法(見圖1,圖2)。


1.2 混合式


混合式製紙法,是指既具有抄紙法的靈活性,又具有澆紙法的局限性,按照操作方法基本可分為兩種。


a、東巴紙


東巴紙製作時比純粹的澆紙法要靈活一些,需要的工具有:


紙槽:東巴紙對紙槽的要求相對要高,必須具有一定的高度,便於操作。

抄紙架:也稱抄紙器,以木製成長方形的框子,下沿有擋板。


紙簾:東巴紙的紙簾也是木質的,將木條削成長寬相等的薄片,以細繩將其編織成簾。從原理上推斷,制此簾也可用竹片。



圖3 抄紙



圖4 擠水


操作時,將紙簾平放在抄紙器上,浸泡在盛滿清水的紙槽內,與澆紙法一樣,將制好的紙漿取適量放在紙簾上,輕輕拍打抄紙器,使紙漿均勻後,將紙簾從抄紙器上取下,覆蓋在一塊塊的木板上,再以帘子將脫落在木板上的紙壓實(見圖3,圖4)擠干,待晒乾後便可揭下,一張東巴紙就此完成了全部操作。


b、噴漿法


噴漿紙的製作是一些現代機械進入手工紙行業中出現的新的製紙法,其基本原理應源於澆紙法,結合抄紙法的部分技法,形成特有的操作方式。據手工紙業界的聲傳,此法源於台灣,也有的說源於日本。通過對國內噴漿紙的調查,其工具不外乎有噴漿裝置、紙槽、抄紙器、紙簾、簾尺、榨及扳榨所用的工具等。


噴漿裝置:此裝置是一組輸送紙漿的管道,管道在每個紙槽上方開有若干噴漿孔,並以槽為單位配備一個控制開關,由操作人員以腳控制。

紙槽:根據紙張的尺幅配備相應的尺寸,紙槽的高度控制在1.2米左右。


抄紙器:也稱簾床、紙架等,周邊以木條套榫頭組成,有的中間還均勻地插上芒桿以保持簾架的平整度。與抄紙器組合在一起的還有一根竹棍以支撐抄紙器。


紙簾:以竹絲編製而成,兩邊一般連有木條。


簾尺:兩根勻整的木片,在抄紙時固定帘子所用。


榨及扳榨所用的工具:這時一套組合設備,榨板差不多由10㎝厚的木板組成,榨板的一頭打上兩根木(竹)樁,便於統一堆放濕紙;榨板下方由工字鋼焊接成牢固的底座,底座上留有榨頭,便於扳榨。除此之外,還有蓋紙簾、蓋紙板、榨桿、螺旋桿(或千斤頂)。蓋紙簾由竹片編織而成,能捲曲不能摺疊;蓋紙板由一塊塊木板拼接而成;榨桿是一根或兩根粗樹榦,將側面推刨平整即可;螺旋桿和千斤頂任選一樣即可。


在操作時,將紙簾平鋪在抄紙器上,將抄紙器推向噴漿孔,以腳打開控漿開關,漿料從噴漿口噴出,將紙簾全部覆蓋,關閉控漿開關,稍稍盪一下抄紙器,將漿水由身邊向前徐徐傾倒盡,右手提起靠身邊的紙簾一邊,左手接住紙簾的另一邊,轉身將左手一邊的紙簾簾邊在榨板上放好,而後將紙簾形成筒狀向前,直到將濕紙完全覆蓋到榨板上為止,然後用右手將先放在榨板上的紙簾一邊揭起,再平鋪在抄紙器上(圖5)。其中還有許多技術要點,不在本文描述範圍之內。



圖5 噴漿


當濕紙疊放到一定程度後,還需用紙簾再鋪上濕紙跺,便於瀝水。一個工作日之後,便是扳榨。將濕紙榨乾,進入下一道工序。諸如這樣的技法稱之為噴漿製紙,國內比較普遍,安徽、廣西、四川等一些手工紙產地都有這樣的製紙法,這種方法也可操作大幅面的紙張。


1.3 抄紙法

抄紙法是手工製紙中最見技術的一種製紙方法,工具也較為複雜,如宣紙等一些質量要求高的紙種,工具更為複雜。一般來說,主要有紙槽、抄紙器(簾床、簾槽、抄紙架等)、紙簾、簾尺、榨及扳榨所用的工具等,基本功能與噴漿法差不多。除此之外,在宣紙行業中還有浪水棍、瀝水棍、凹肖口等。抄紙法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單人抄紙法,另一種是雙人或多人抄紙法。


a、一般單人抄紙法


是由一個抄紙工人站在槽的一側,雙手端抄紙器兩頭,從紙槽內汲取漿料,抄紙器出水後,將漿料按照一定的方向從簾面上流過,使紙漿在簾面上組織成均勻的濕紙,多餘的漿料流回槽中,同時可將粗筋等雜質沖走,使濕紙表面潔凈,這種抄紙操作俗稱為「擺浪」「牽浪」「爬浪」等。已抄好的濕紙,待余水濾凈(圖6),用右手將簾從簾架上提起,然後輕輕地將簾面濕紙覆蓋榨板上,累積到一定的厚度時,即可進行原地壓榨。這樣抄紙法又分好幾種,有前後濾水,有左右濾水。此外,較先進的抄紙方法用吊簾抄紙,單人也可抄造大幅面的紙。



圖6 單人抄紙


b、雙人或多人抄紙法


雙人抄紙法操作時由雙人抬抄紙器,對面分站在紙槽的兩頭或兩邊(圖7)。其過程是將紙漿放在槽內,經過攪散和加入紙葯以後,由工人雙手手持抄紙的簾架插入槽內漿料中,然後將漿料撈起使簾上的漿料均勻地由簾面上流過,留在簾面上的漿料的水份,大部分由簾絲之間的縫隙漏下,纖維留在簾面上,縱橫交錯形成潤濕的紙頁。



圖7 雙人抄紙


雙人抄紙法雖然人數增加了,生產進度也相對加快了。這樣的抄紙法有些少數民族地區也比較普遍,如雲南省鶴慶六合鄉、祿勸祿豐縣九渡村、建水縣普古乍、文山州麻栗坡、孟定芒團村;貴州省丹寨縣石橋村、貞豐縣小屯村;廣西大化縣貢川鄉、凌雲縣邏樓鄉林塘村等。

此法用的最為精細的是頂級手工紙——宣紙,技術水平更是出神入化,較高的稱「掌簾」,水平較低的稱「抬簾」。掌簾人掌握紙張的厚薄、紙槽內抄紙的章法等,抬簾人配合掌簾人完成規定程序外,還要承擔計數等責任。


只要是抄紙法,均離不開紙葯,紙葯也稱葯、藥水、滑、滑水,台灣稱樹糊,是手工抄紙重要的輔料之一,特別是雙人或多人抄紙時,紙葯是一種阻慮劑,也是起到懸浮紙漿、分張、掌握厚薄等作用,在噴漿紙上同樣運用。


此外,根據抄成紙的幅面增大,又可分為多人抄紙法。多人抄紙法,是由操作工分站在紙槽的四邊,最多的人員可達44人共抬一副抄紙器,其規模和氣勢都較為恢宏。基本動作與雙人抄紙法相同。


二、紙簾的製作


除了澆紙法和部分混合式製紙法只用自製的紙簾外,混合式和抄紙法使用的紙簾須由專人製作。在製作紙簾時,主要材料是精細的竹絲、絲線和土漆三種。在農耕社會時沒有絲線,則用馬尾編製。國內有許多地方都有編簾的師傅,製作竹簾的工藝非常精巧,堪稱絕技,往往世代相襲,不準外傳。儘管各地所用竹簾在尺寸和精細程度上有所差異,但製作方法基本相同。


抄紙所用的紙簾,大多以苦竹為原料。苦竹,禾本科,桿為圓筒形,高大質硬,竹節間距長,適於製作無節長竹絲。還因適宜製作傘柄而享有傘竹之名。用苦竹製作的竹絲堅硬、挺直、不易變形。苦竹味苦,不易蟲蛀,因而用苦竹製成的竹簾使用壽命長。


制簾時,選成年苦竹,砍下後除去枝杈,放入溪水中浸泡幾天,颳去表面青皮層,除去竹節,只用無節的竹管。將竹管剖開成瓣,颳去最裡面的竹簧,將剩下的中層篾層層剖開成青篾和黃篾薄片,再將每個薄片剖成篾(圖8),再抽成細竹絲。其設備就是將鐵板打上小圓孔固定在板凳上,圓孔徑直接決定竹絲得粗細,竹絲的粗細由紙張精細或厚薄而定,是否合乎要求需要抽幾根竹絲,用螺旋測微計測量後確定,不符合要求的則要另外打孔。抽絲時,挑選好竹篾,用刀將一頭削尖,插進鐵板的小圓孔(圖9),再從另一頭抽出來,這道工序稱為抽篾絲。



圖8 剖篾


圖9 抽絲


竹簾的編織是製作竹簾的主要工序。編簾時,需要掐去兩端靠近竹節部分易變形的竹絲頭。傳統的編織工作在一個大小適宜的木架上進行。木架兩邊立地,中間離地不到一米的地方有一根水平橫杆,橫杆上每隔一兩厘米的距離上掛有一對長形的小薄竹片製成的梭,每個梭上都有預先繞好的絲線,與織漁網用的網梭相似,將竹絲插在橫杆旁便於抽取簾絲位置的竹筒內。編簾師傅坐在木架前,從竹筒里取出簾絲,左手將簾絲按在木架上,右手指將每對梭內外兩側互翻,使織線交叉(圖10),緊緊纏住簾絲。每對梭交換位置後,再織下一行簾絲。由於簾長遠遠超過單根簾絲的長度,因此每行要用好幾根簾絲,並一定要注意到每兩根簾絲連接的是否到位,不能離得太遠,又不能重疊連接。並且,相鄰的兩行簾絲的接頭要錯開 ,不能留在同一位置。這樣編織出來的紙簾縱可捲起,橫則堅挺,光滑均勻,精細美觀。



圖10 編簾



圖11 編簾


傳統的編簾工藝耗工費時,工人的勞動強度也高,生產效率低下,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現在,根據織布機的原理改製成編簾機(圖11),與原始的工藝相比,能提高十倍左右的功效。這種編簾工藝編製普通的紙簾雖能提高功效,遇到特製的紙簾還是需要傳統方法編製,如龜紋紙簾,這種紙簾的簾面上布滿類似於烏龜身上的斑紋,相互纏有六邊形的絲紋;還有就是大幅面的紙簾,多少年編製一兩張,配備制簾機不划算,還是需要手工編製。


為使紙簾經久耐用,帘子編織好後,還要上漆。漆水的選擇也非常重要,目前市場上的渾水漆、清水漆、樹脂漆都不能用,必須選擇土漆。土漆也叫生漆,直接從漆樹上割接下來保存或使用。如對紙簾有顏色要求,可相應地兌一些墨汁等顏料。將調好的漆均勻地塗在紙簾上,風乾後即可使用。這種漆只能風乾,不能直接在陽光下晾曬,否則,會導致漆水無規則流動,使簾面漆水不均勻。在漆簾前,需將編織好的帘子不松不緊均勻受力地綳簾托上。這種簾托是帘子大小由木(竹)製成。漆簾時,將漆水打勻、晾乾,直至漆水完全滲進簾絲里才將簾托與帘子分開,一張帘子這才算真正完工。


如製作特種帘子,需要綉上各種圖案或字體時,由特別手巧的簾工將圖案、字體按要求在編好還沒有上漆的簾坯上描好,再用針線按描好的地方一針一線地用細絲線綉好,再交給漆簾的師傅上漆。


三、紙簾的使用與保管

一般手工紙在抄紙時直接使用紙簾,而宣紙製作在使用紙簾時要講究的多,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


3.1 裝新簾


拿到一張新簾後,將帘子的兩邊割去,一邊縫上人字路(圖12)後裝梢竹,另一邊裝上額竹,梢額竹都是以針線固定好。



圖12 縫人字路


梢額竹的準備也是很有講究的,首選是水竹,水竹細直,竹節幾乎與竹筒部位差不多平。將水竹剔除枝杈後,在每一個竹節處錐一個眼通氣,免得處理竹竿時,裡面的空氣膨脹將竹竿脹破。這些眼錐好後,將竹子放在火堆上烤,烤熱後,用工具將其規整直。用竹刀將規整後的竹子再打上一根線,沿線分梢額竹打眼。梢竹的眼間距寬,每隔一段距離相對應地錐三個洞。額竹眼間距較短,也是相對應地錐三個洞。三個洞一般一對二排列,也就是有兩個洞橫向緊密排列,相對應另一個洞。


3.2 洗油簾


新簾拿到手之後,需要採取洗簾的方式除去其中的油脂。將紙簾平鋪在抄紙器(簾床)上,先用水將紙簾淋濕,再均勻地灑上草木灰(注意草木灰中不能有竹木簽、石塊、鐵器等硬物),用豬毛把(如沒有豬毛把就用新鞋刷替代)順著竹簾的思路刷到邊,帘子全部刷遍後,用水沖洗乾淨,再刷上一次,用清水洗凈後將帘子翻面再按照上述辦法刷一次,帘子就可以使用了。如果沒有草木灰,用洗潔凈、肥皂粉也行。


3.3 帘子的保管


a帘子每天使用結束後,要平掛在牆上,以免起杠。如有起杠現象,可用熨斗在抄紙時熨燙一下,熨燙時帘子上須有紙漿,否則容易燙傷帘子,影響使用壽命。

b帘子最好連續使用,如有間隔最好不超過兩周,可以保證其使用壽命。


c帘子無論在使用還是保管時不要接觸硬物或油膩。遇上硬物,容易發生折斷,帘子便報廢;如遇油膩,紙簾上便不沾紙漿,在不能使用時,需要以草木灰、洗潔凈或肥皂粉清洗後方可使用。


(作者系中國宣紙集團公司宣紙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事業紹先緒,源流裕後昆——寧國市霞西鎮白茂村落暨湯氏家族簡介(上)
宣城最古老的地名——「爰陵」考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