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人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就走,錢給少了怎麼辦?答案太搞笑

古代人吃完酒菜,留下一塊碎銀就走,錢給少了怎麼辦?答案太搞笑

中國古代人日常用的都是銅錢,根本不用白銀。除非是較大的交易或者商人之間的買賣,其他場合都是用銅錢。銀子在古代是較稀缺的,明朝萬曆年間,一年的國庫收入也不過200百萬兩。在《明史》中提到,一位七品知縣每年的俸祿也只有45兩白銀,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

銀子在古代是一種貴重金屬,也是一種面值很大的鈔票。你每次吃飯總不可能吃到固定的數額吧?你這麼大一錠銀子,不可能就完全等於這頓飯的價值,你肯定還有剩餘呢,把那一部分需要找給你的錢,然後被店主人自己收回去嗎?肯定不可能。你肯定需要店主人給你找零。

雖然有一些熟練的夥計只要用手掂量一下,就可以知道其斤兩但不是長久之計。這當然難不倒古代的才子們,他們發明了一個東西名字叫戥子。這是一種袖珍的小秤,測量精度能達到一厘,五兩以下的碎銀都能精確稱量。有時候在藥鋪買葯時,郎中也常用它來稱量藥材重量,它是明清年間老百姓的日常用品。

江湖俠客,吃了幾盤小菜,兩壺水酒,就扔下一錠元寶的情形是比較荒唐的。比如說一個銀子是50倆,但是這一次你吃飯只花了十兩,那剩餘的40兩就要還給你。店主人會觀察你這個銀子的成色,比如說銀子的純度夠不夠?是不是假的,然後夥計搬過來一種很大的剪子,那玩意兒類似於剪刀,只不過力氣很大,能把銀子給剪開,朝著大概的位置剪一刀,然後再把剪下的那一部分再稱重量,這減下來的細的碎的銀子,這就是散碎銀子。

所以說在古代他吃飯的話一般來講都是拿銅錢去支付的,因為銅錢是最小的面額,這樣的話價值算起來比較方便一點,實在不行拿一些細的,散的碎的銀子去支付,這樣的話還比較方便一點,你要真的拿了一大坨的銀子給店主人的話,店主人估計以為你是來找麻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古墓里的長明燈燃燒千年,究竟怎麼做到的?知道原理以後自愧不如
諸葛亮和李嚴同為劉備的託孤大臣,為何諸葛亮要把李嚴搞下台?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