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種疾病與情緒有關!這份超實用的「情緒管理」指南送給你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本文受訪專家之一:傅春勝 中科博愛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
本文受訪專家:
傅春勝中科博愛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
張胸寬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博士
導讀
人都容易被猝不及防的負面情緒所困擾。據統計,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病已達到200多種,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緒有關。近七成都市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之中,因此引發抑鬱、焦慮等精神類疾病,甚至誘發多種器質性病變。如何走出情緒陷阱,成為我們亟需掌握的一項技能。
人人都有10種「垃圾情緒」
人們產生各種情緒很正常,但某種情緒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健康。美國著名醫學博士戴維·伯恩斯在專著《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中,總結了可能導致負面情緒的10種錯誤做法。一起來對照看看您有沒有中招:
1、濾掉正面信息
接受各種資訊是我們每天生活的必備動作,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會憑藉選擇性過濾的本能,濾掉不需要的信息,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會出現過濾偏差,濾掉好的,留下負面的。
中科博愛心理醫學研究院院長傅春勝表示,當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負面事物上,就會忽略美好的東西,人也會變得不快樂。
2、看人以偏概全
日常生活中,這種偏差的思維模式在悄悄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所謂以偏概全,就是以他人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
傅春勝表示,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容易損害正常社交,久之,會對整個人的情緒狀態產生不良影響。
3、凡事非黑即白
大部分參加過高考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第一門科目考砸了,便覺得寒窗苦讀全部白費,進而造成後面的科目也無法投入,這種情況是「非黑即白」情緒的典型反映。
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博士張胸寬說,這種思維源於對自己的苛刻要求,凡事力求十全十美,同時,也是反映出一個人的成熟度不夠,為人處事的靈活性也較差,容易導致焦慮抑鬱情緒。
4、消極思維主導
去別人家裡做客的時候,面對主人真心誠意的挽留,有人會把它當成是送客的借口;日常交往中,面對別人對你衣著打扮的讚美,有人會當成是有意圖的阿諛奉承。
傅春勝認為,擁有這種思維慣性的人,無法在人際交往中感受到快樂,也很難獲得交流帶來的愉悅,從而產生不安的情緒。
5、武斷妄下結論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走在路上,路過人群,被人多看了幾眼,有些人就懷疑是不是有人在後背議論自己。
傅春勝說,不經過實際論證,便武斷得出負面結論,這種主觀臆斷的心理狀態,不僅使自己感到痛苦,也會使社交受限,逐漸變得不敢與人相處。
6、遇事跟著感覺走
在傅春勝看來,一個人的思維和情感對其行動影響巨大,如果你的思維和情感是消極的,你的行動也會受限,變得畏首畏尾,甚至採取錯誤的應對方法。
人們有時習慣把自己的感覺當成事實依據,遇事跟著感覺走,在不知不覺中被情緒掌控,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
7、放大錯誤,縮小優點
人在職場中,哪會不經受領導的批評?但是內心不夠強大的人被領導批評後,會立刻擔心飯碗要丟了。
傅春勝認為,能把一件普通的負面事件當成「世界末日」,這種極端自卑的心理狀態,不僅徒增煩惱,更會讓人在社交中處於劣勢。
8、常用「應該」句式
「我今天應該完成策劃,明天必須談妥一單。」這是不少人在制定目標時的雄心壯志。
但傅春勝說,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應該」傾向。他解釋說,「應該」傾向是一種壓力和負擔,一旦出現這種對立情況,你就會感覺受挫、被孤立,導致與他人的緊張關係。
9、給人亂貼標籤
在感情中受過傷的人,可能會偏激地認為異性沒一個好東西;只要看到網上某個新聞被大量點贊,就懷疑是不是有人操縱……長此以往,這些傾向性觀點會將你拉入「亂貼標籤」的行列。
傅春勝說,貼標籤是指給自己或他人冠以不適當的「身份」,當一個人給自己或他人貼上某種標籤時,就會趨向於把行動調整為與所貼標籤內容一致,心理學上稱為「標籤效應」。
10、習慣歸罪自己
領導在會上講到個別同志近期工作不努力,有些人就會習慣性地對號入座,認為領導批評的是自己。
在沒有根據的情況下,總是將某個負面事件或批評與自己聯繫起來,並把罪責歸於自己,極易導致內疚。時間久了,這種歸罪自己的「責任感」終將讓你不堪重負。
八招快速擺脫壞情緒
想要擁有好情緒,其實並不難。八種快速擺脫小情緒的小方法,只要在生活中多加註意就能幫助你跳出壞情緒的陷阱,趕緊學起來吧。
多做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具有很好的抗抑鬱和焦慮的作用,同時對緩解壓力也有極大好處。
跑步、騎車、游泳等都是有氧運動的最佳選擇,建議堅持每周鍛煉5次,每次20分鐘。
深呼吸
情緒產生時,深呼吸並耐住性子等6秒鐘,等情緒平穩,思考能力恢復,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和行動。
而當你處於壓力狀態時,放慢呼吸,同時盡量往後捲舌。這一方法能在數秒鐘內平衡任何情緒。
保證充足的睡眠
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為,做夢對緩解情緒障礙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無論這些夢你醒來是否記得。睡眠能通過緩解疲勞,降低壞情緒對人體的影響。
吃點碳水化合物
研究表明,1.5盎司(約42克)碳水化合物就能起到舒緩情緒的效果,比如適當吃點麵包、燕麥片等。多吃雞肉、瘦牛肉、海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有好處。
因為碳水化合物能促使大腦分泌一種神經遞質,幫助人冷靜並放鬆下來。
對著鏡子笑一笑
每天早上出門前,不妨對著鏡子笑一笑,告訴自己我今天很快樂。
美國北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同樣經歷焦慮和抑鬱,能主動發現積極一面的學生,比只會哭著發泄的人能更快走出來。
及時補充水分
缺水會讓身體疲倦甚至頭疼,連帶影響情緒。
因為人體每天至少需要攝入2500毫升的水,除了進食會攝入一部分水外,至少還需要喝1200毫升水,所有,不開心的時候,不妨多喝水。如果不喜歡喝白開水,可以適當加點蜂蜜,但不宜放糖。
聽10分鐘音樂
研究發現,聽10分鐘音樂就能讓你的壞情緒得到緩解。有時候學唱首不熟悉的歌,效果更好。
選擇合適顏色的衣服
顏色對情緒的作用,就像維生素之於身體健康。
如果你想控制憤怒,就遠離紅色;
如果你想對抗抑鬱,就別穿黑色或深藍色的衣服,它們會讓你情緒更差;
如果你想緩解焦慮或緊張,就應該選擇能讓你冷靜的顏色,如淡藍。
與情緒有關的病已達到200多種,看了上文知道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了吧?好心態要保持,關鍵還防病!這麼好的知識告訴下你關心的人吧,他們會發自心底的感謝你~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人民日報微信、生命時報,由天下養生網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 校/小天審 核/小藍


※全家喝上這碗黃金粥,養脾健胃!體虛的人更得喝
※一針見血的20句粗話!
TAG:天下養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