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詩風詞韻 琴詩

詩風詞韻 琴詩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注釋

若:如果。

何:為何。

譯文

如果說琴聲發自琴,那把它放進盒子里為什麼不響呢?

如果說琴聲發自手,為何你的手上聽不到聲音?

鑒賞

從字面上看是說,如果說琴可以自己發聲,那麼為什麼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沒了樂聲?如果說聲音是由手指頭髮出的,那麼為什麼不能湊過耳朵靠近指頭直接聽到樂聲呢?

蘇軾在這首詩中思考是:琴是如何發出聲音的?根據科學依據可知,其實,琴能演奏出優美的音樂,這不光需要靠琴,還要靠人的指頭彈動、敲擊鋼絲 ,產生振動發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時存在是發出琴音的物質基礎,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奏出優美的音樂。

該詩哲理性很強,富有禪機。佛教視有為無,視生為滅,追求無聲無形不生不減,音樂的真實即虛無,所以音樂無所謂真實與否,要以「諧無聲之樂,以自得為和」、「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通過內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禪道。

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歡迎下載【文藏】手機客戶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高人指點挺進藝術品收藏領域,怎料竟成為其新投資!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