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吃相如人品:你的吃相,就是你的教養

吃相如人品:你的吃相,就是你的教養

主播:微笑

在《印度之行》一書中,有幾句對一個有學問的印度教授的穿著吃相的描述:「他一個勁地吃呀、吃呀、吃,面露笑容,兩眼盯著食物不看手。」

簡單的幾個動詞,一個奸詐的、小丑式的人物也就躍然紙上了。雖說表面上是個有學問的文化人兒,但是這位教授內里究竟是個什麼人,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評判。

所以,可以這麼說,我們從一個人的吃相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相和教養來。

一、飯桌,是識人辨人的最佳場所

台灣一董事長曾嘗試過「飯桌上的招聘會」。

按照他自己所說的,「我們以前的面試很精彩,來應聘的人,都請他吃飯,因為我們是自助餐,平常有二三十樣菜。吃飯的態度、動作都可以看出門道。」

在這種非常規的面試中,有的人把盤子堆得滿滿的,看到這個好吃要拿,那個好吃也要拿,最後的結果就是吃不完,剩下一大堆。這樣的人進入職場他可能分寸不夠,包了超出自己工作承受能力的很多工作,做不完就成了家常便飯;

也有人先拿一次,吃了覺得挺好吃的,再去拿一次,這樣的人他通常會量力而為;

如果每次都拿得很少,吃完以後再一趟一趟地跑去拿,那他其實是浪費了很多時間,工作效率十分之低;

有人狼吞虎咽,生怕這麼好的自助餐自己吃不回來本兒,這樣的人的格局往往小了些,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有人則是很拘謹,吃了很少東西就不再吃了,甚至是不敢再吃了。那麼他浪費了一頓免費午餐的機會,也很可惜。這樣的人往往不會很好地把握機會,總是看著機會白白溜走。

這位董事長說,儘管這些飯桌上的觀察,面試者並沒有提前通知,但是即使讓應聘者知曉也沒關係,因為這些生活小事幾乎是無法掩飾的。

飯桌上的習慣其實就暗藏於骨子裡,你的每一舉一動都被別人看在眼裡,影響著他人對你的總體評價。

二、吃相,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教養

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作者約了朋友一起吃飯,恰好父親來看作者,於是三個人就一起吃了。

席間父親一直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聽兩個年輕人聊天。回家的路上,父親對作者說:「你這個朋友,不可深交。」

作者感到很詫異,這個朋友是在生意場上認識的,合作過幾次,印象還不錯。

父親說:「雖然我對他不甚了解,但從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我注意到他夾菜有個習慣性動作,總是用筷子把盤子底部的菜翻上來,劃拉幾下,才夾起菜,對喜歡吃的菜,更是反反覆復地翻動,就好比把筷子當成鍋鏟,把一盤菜在盤子里重新炒了一次。」

作者不禁想要反駁父親,因為人的成長環境不同,習慣也就各不相似,總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吧。

父親搖搖頭說,「如果一個生活困窘的人面對一盤盤美味佳肴,吃相不雅可以理解,可你這位朋友本是生意之人,物質生活並不困苦,如此吃相,只能說明他是個自私、狹隘之人。面對一盤菜,他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用筷子在盤子里翻來覆去地夾,如果面對的是利益的誘惑,他一定會不擇手段佔為己有。」

禮儀界經常說:「飯桌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教養」。其實不僅僅是教養,一個人品行如何、做事風格如何都能立馬顯現。

吃相優雅的人,往往都會懂得照顧桌上的其他人,在工作生活中是個負責穩妥的人。相反地,一個人在用餐的過程中只按照自己的好惡夾菜、不顧及別人感受的人,他在任何時候,都是自私自利的。

「吃相要像從良好家庭里走出來的人」

我有一個妹妹,吃東西喜歡吃飯發出響聲,嘴裡總是吧唧吧唧的,喝湯總是咕嚕咕嚕的。

而且尤愛吃肉,每次端上來一道菜,她就先把那個盤子端到自己面前,開始拿著筷子挑啊挑啊,一定要把最後一塊肉都送進嘴裡才肯放下筷子。

小的時候,長輩有意無意間提醒妹妹,「女孩子吃相還是要好看些」,總會被妹妹的父母懟一句「家裡又不是吃不起,孩子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唄!」以至於現在也就沒人再願意管了,只是看到了她的吃相以後默默搖搖頭。

中國自古就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廉恥。」這話一點不假。

在困難年代,人人都是餓鬼一個,誰有空去談什麼餐桌禮儀?但是現在,生逢盛世,就算不都是大富大貴之家,也都能頓頓有飯吃。那麼在這時候,吃相確實應該被重視起來。

改革開放之後,一群鄉村幹部暴富後出國旅遊,在自助餐上狠吞虎咽,生怕花的錢虧了,吃得吐了以後回來再戰一輪。

當地一位老太太憐憫地問:「你們是從哪國來的難民?」搞得那群鄉村幹部尷尬萬分,無地自容。

張樂華在《一場關於國民女性氣質的討論》中曾經提出,「穿對了,坐直了,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吃相要像從良好家庭里走出來的人。」

現在中國人普遍是錢包鼓鼓了,但是吃相的改善遠遠趕不上富起來的速度,所以很多人還是「吃相就像是從戰爭年代走出來的人」。

教養體現在點滴生活中,人品的修養也需要注重點滴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而這些細節中,吃相如同是隱形的名片,尤其需要注重。

作者:雅君,京博國學外聘作者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如何才能做到不爭?
紀念孔子誕辰2569周年|假如孔子活在今天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