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弟媳和大伯子相繼去世,公公想到一個妙招重組3個完整家庭

四弟媳和大伯子相繼去世,公公想到一個妙招重組3個完整家庭

請做好心理準備,筆者接下來要給大家講一個真實但奇葩的歷史故事:

古代中原地區的一個官員被貶到雲南當縣令。那個時候,雲南還不是今天的旅遊勝地,民風既淳樸又原始。

剛上任不久,縣令就遇到了一件「有傷風化」的案子。當地有一位老翁,他有四個兒子,分別娶了妻子。但不幸的是,長子和四兒媳婦相繼去世,老翁本來想讓小兒子娶了大兒媳婦,這樣又可以組成三個完整的家庭。但是,大兒媳和小兒子的年齡又相差太大了,小兒子呢又沒孩子,大兒媳如果嫁給小兒子很可能生不了子嗣了,這樣一來,小兒子這一枝就斷子絕孫了。

這可怎麼辦呢?老翁思來想去,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讓大兒媳嫁給二兒子,再讓二兒媳嫁給三兒子,然後讓三兒媳嫁給小兒子。這樣一來,三對夫妻之間的年齡相差都不會太大,二兒子已經有了孩子,縱然大兒媳不能再生也無所謂,而三兒媳呢,她還年輕,可以與小兒子再生幾個孩子。完美!

這個在老翁看來完美無瑕的方案,在各位讀者看來是不是太奇葩了?這顯然是有悖倫理的,大兒子死了,大兒媳可以再嫁,小兒媳死了,小兒子可以再娶,為什麼非要把叔嫂湊在一起呢?

縣令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認為老翁犯有「有傷風化」的大罪,應該嚴懲。但是,就當縣令打算插手此事時,卻被身邊的官吏阻止,因為「叔娶長嫂」是當地的風俗,老翁的做法並無不妥。正所謂「入鄉隨俗」,縣令後來也接受了官吏們的勸阻,成全了老翁的腦洞,還給予了他獎賞。

也許很多讀者沒有縣令這麼耳根軟,仍覺得這件事非常不合情理,甚至是有悖倫理的。但是,歷史事件要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去看,在當時當地,這或許就是最佳方案。

「叔娶長嫂」是當時當地的風俗,並不是老翁的心血來潮。存在即合理,這種做法雖然奇葩,但也有其合理性。

第一,如果寡嫂不嫁小叔子,她很可能改嫁,還可能帶走老翁的孫子。第二,如果小叔子不娶寡嫂,他就得另娶,而老翁一家很可能負擔不起高額聘禮。第三,叔嫂結合的最大好處在於,一家人還是一家人,叔叔當了後爹依然疼愛侄子侄女。

當然,這所謂的「合理性」都是建立在「當時當地」的背景下,那時候資源匱乏,生存以及家族血脈傳承是第一要務,至於什麼倫理啊,道德啊,愛情啊,對他們來說都是奢侈品。

那麼,對這個奇葩歷史故事大家又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兒子嫌粗糧不好吃,張作霖上去就一耳光:敢跟我的文官比伙食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