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衛生棉在澳洲將不再徵稅,月經也是個政治問題

衛生棉在澳洲將不再徵稅,月經也是個政治問題

衛生棉在澳洲將不再徵稅,月經也是個政治問題

2019 年 1 月 1 日,澳大利亞將取消原先對女性衛生用品所收 10% 的商品及服務稅(GST),這意味著 18 年來頗受非議的「衛生棉稅」將被廢除。

該提議於本周三在參議院投票通過。據預計,免稅商品將包括衛生棉條、護墊、月經杯、防漏內褲和產婦墊。在最終清單確定前,還將詢問公共意見。

所謂的「衛生棉稅」(tampon tax)是一種習慣說法,並非是對衛生棉單獨徵稅。在澳大利亞,消費者需要對多數商品及服務支付 10% 的商品及服務稅,可以免稅的有多數基本食物、部分醫療衛生保健服務、藥品等,其中包括牙膏、避孕套、成人尿布和「偉哥」。但女性衛生用品不在免稅行列。這種分類方式自 2000 年商品及服務稅實行以來,就惹來諸多爭議。

慈善團體 Share the Dignity 今年就召集了一萬多人共同請願,主張廢除「衛生棉稅」。其創始人 Rochelle Courtenay 周三向 ABC 表示,「我認為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事關平等。為什麼避孕套、潤滑劑及尼古丁貼片都能免稅,而女性必須要用的產品卻要交稅?這是性別歧視稅。今天的事確實是為了平等。」

財政部長 Josh Frydenberg ,以及今年 8 月新上任的總理 Scott Morrison 則都將新政的內容形容為「常識」(common sense),也是多年來努力的結果。在今年早些時候,這名總理還在擔任財政部長之時,就將「衛生棉稅」視作「反常之事」(anomaly)、是「令人沮喪並感到焦慮的根源」,並發誓要將其廢除。

女性衛生用品每年可以給政府帶來 3000 萬澳元的稅收。不過政府認為,過去以來徵收的商品及服務稅已經超過預期,因此免稅不會帶來太大影響。在 8 月,Morrison 表示,未來四年已有額外 65 億澳元的稅收,不打算對其他項目徵稅來彌補空缺。

當然,此舉也被認為會為明年 5 月的大選爭取女性選民。

除去澳大利亞,印度政府也於今年 7 月宣布,對衛生巾不再徵收 12% 的商品稅。此外,對女性衛生品免徵稅的地區,還包括牙買加、尼加拉瓜、奈及利亞、坦尚尼亞、黎巴嫩、肯亞、愛爾蘭、加拿大及美國十餘個州。而英國也有望在 2022 年推出相關政策。

根據 BBC 的計算器,以英國現在的政策(5% 增值稅),如果一個人 15 歲第一次月經,她一生將會在月經用品上花費約 1.24 萬人民幣,其中稅款約是 594 人民幣。

不過,這項運動也有反對者。例如,《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 Catherine Rampell 此前就提出,由於「必需品」的概念並不清晰,對其他商品要求免稅的訴求可能會越來越多,其他商品的稅率就會因此上漲。而要善待真正的窮困人口,不如對他們直接撥款。

「經期貧困」(period poverty)的現象,與免稅相關,但形勢更緊迫,是指經濟階級的弱勢會使一些女性無法負擔月經用品,而處於生理劣勢。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 2015 年的保守估計,全球有至少五億女性(包括女孩)缺少經期衛生管理(Menstrual Hygiene Management)條件,導致她們無法妥善應對經期。慈善機構 Plan International UK 的數據則說明,每 10 個 14 到 21 歲的英國女性中,就有一人買不起衛生產品。而台灣立法委員吳思瑤引用的資料則顯示,貧窮女性陰道感染率較富有女性要高出 1.6 倍。

與之相應的,則是「月經平等」(menstrual equity)的概念。據《紐約時報》報道,最早提出這一說法的美國人 Jennifer Weiss-Wolf 認為,月經用品是女性參與社會活動的必要條件,而社會應該保證,她們不會因為買不起這些用品而耽誤學業,或影響工作。也因此,除了主張取消衛生棉條稅,她還倡議在公共衛生間和公立學校提供免費衛生用品。

題圖來自 Amber Griffin/betty.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因為作品太「丑」而被命名為「新丑風」,平面設計師高田唯的魅力何在?
LA MER 被美妝博主起訴虛假廣告,肯德基和可口可樂推愛國營銷|乙方日報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