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木牛流馬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孔

木牛流馬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孔

據史料記載: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他對」同一事、幾家記述不同的,他都收錄進來,以備參考」。

以上就是「造流馬法」中的內容,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的根源。

那些重複的、互相矛盾的內容,被寫進「造流馬法」中,今天復原「木牛流馬」,看到這些資料,確實有些費解,也難怪有些人會認為這些重複、又自相矛盾的內容,為人人都看不懂的「天書」。

這也是為什麼要對「作流馬法」,「去偽存真」原因和方法。

「作流馬法」中,談到過很多「孔」,如:前軸孔、後軸孔、前腳孔、後腳孔、前杠孔、後杠孔、還有上杠孔、下杠孔等等。

下面我試談一下「木牛流馬」上,為什麼會描述那麼多「孔」?三國時期的「木牛流馬」上,真會有這麼多的「孔」嗎?

為說明問題,下面附圖說明。

註:下圖不過只是我的個人猜測,藉此圖試談一下「木牛流馬」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孔」,僅此而已,不必認真:

上圖中的所有部件的尺寸,都是按「作流馬法」中所描述的尺寸加工的。

「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

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

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

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

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注,這些方孔是連接板方囊和車架用的八個方孔,榫頭是牛肋的兩端,也應該叫前腳孔、後腳孔)。

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

下面僅試談一下「前軸孔」。

「孔,」不是部件,離開了「板方囊」 或「肋」,「前軸孔」,根本無法存在。

「前軸」總成,也許會被另外的人稱為「前杠」。所以,根據名稱,估計「前軸孔」是安裝「前軸」或「前杠」的孔。下面談談下面的幾種可能吧:

1, 姓張的木工師傅製作「流馬」時,根據這個孔在「板方囊」上的前、後位置,因為它比後軸孔靠前,所以有可能,張師傅將這個「孔」稱為「前軸孔」。見上圖中的序號4.

2, 而姓王的木工師傅製作流馬時,根據這個孔在「板方囊」上的上、下位置,因為它比後軸孔低,所以王師傅將這個「前軸孔」稱為「下杠孔」。

3, 另外,姓李的木工師傅製作流馬時,它將「前軸」稱為「前杠」,所以,根據這個孔在「板方囊」上的位置,將這個「前軸孔」稱為「前杠孔」。

等等

如果這樣成立的話,三個師傅有可能會將這同一個「前軸孔」,這三位師傅可能會分別稱為「前軸孔、前杠孔和下杠孔」等三種叫法。

史料記載: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他對」同一事、幾家記述不同的,他都收錄進來,以備參考」。這樣,裴注對以上三個師傅,對」同一事、幾家記述不同的,他都收錄進來,以備參考」。 這樣就有可能一個「前軸孔」,會被不同的三位師傅分別稱為前軸孔、下杠孔、前杠孔這三種叫法。而且最壞的可能是,這同一個「孔」的三種不同的叫法,同時被「據實而錄」收集進了「造流馬法」中。

如果不經整理,「造流馬法」中僅對「孔」的描述,就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而且,這些不實內容,即這些重複的、互相矛盾的內容,被寫進「造流馬法」中。今天復原「木牛流馬」,看到這些資料,確實有些費解,也難怪有些人會認為這些重複、又自相矛盾的內容,為人人都看不懂的「天書」。

史料記載: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他對」同一事、幾家記述不同的,他都收錄進來,以備參考」。這樣,裴注對以上三個師傅,對」同一事、幾家記述不同的,他都收錄進來,以備參考」。 這樣就有可能一個「前軸孔」,會被不同的三位師傅分別稱為前軸孔、下杠孔、前杠孔這三種叫法。而且最壞的可能是,這同一個「孔」的三種不同的叫法,同時被「據實而錄」收集進了「造流馬法」中。

這樣,同一個孔,被「據實而錄」為三種孔。如果有人不經分析地將這三種孔,「一件不多,一件不少」地完全拼湊出他心目中木牛流馬,那這個「木牛流馬」,無疑是個不折不扣的怪物。

原文:橫河豎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的精彩文章:

推薦給新手的幾種常用木工銑刀及用法
一群熱愛創造的DIY愛好者,看到這樣的木工房你是否也想參與

TAG:木工機械刀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