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1)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1)

10.5/2018

武漢長春觀

茵 陳

有一個病人,身目俱黃,全身沒有力氣,人亦消瘦了。這天,他拄著拐杖,一步一哼地來找華佗:「先生,請你給我治治吧」。

華佗見了病人得的是黃疸病,皺著眉搖了搖頭說:「眼下都還沒有找到治這種病的辦法,我也無能為力啊」!

病人見華佗也不能治他的病,只好愁眉苦臉地回家等死了。

半年後,華佗又碰見那個人,誰料想這個病人不但沒有死,反而變得身強體壯,滿面紅光的了。華佗大吃一驚,急忙問道:「你這個病是那位先生治好的?快告訴我,讓我跟他學習去」。

那人回答說:「我沒有請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

華佗不信:「那有這種事!你準是吃過什麼葯吧?」「葯也沒有吃過」。 「這就怪了!」 「哦,因為春荒沒糧,我吃了些日子野草。」

「這就對啦!草就是葯。你吃了多少天?」 「一個多月。」 「吃的是什麼草啊?」

「我也說不清楚。」 「你領我看看去。」 「好吧。」

他們走到山坡上,那人指著一片野草說:「就是這個。」

華佗一看,說道:「這不是青蒿嗎?莫非能治黃疸病?嗯,弄點回去試試看。」

於是,華佗就用青蒿試著給黃疸病人下藥治病。但連試用了兒次,病人吃了沒有一個見好的。華佗還以為先前的那個病人準是認錯了草,便又找到他,叮問: 「你真的吃青蒿吃好的?」「沒錯。」華佗想了想又問:「你吃的是兒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

「唔,春三月間陽氣上升,百草發芽。也許三月里的青蒿有藥力。」

第二年開春,華佗又采了許多三月間的青蒿試著治害黃疸病的人吃。這回可真靈!結果吃一個,好一個。而過了春天再採的青蒿就不能治黃疸病了。

為了把青蒿的藥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二年,華佗又一次作了試驗,他逐月把青蒿采來,又分別按根、莖、葉放好,然後給病人吃。結果華佗發現,只有幼嫩的莖葉可以入葯治黃疸病。為了使人們容易區別,華佗便把可以入葯治黃疸病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陳」 ,又叫「茵陳蒿」。他還編了四句話留給後人。

三月茵陳四月蒿,傳與後人要記牢。

三月茵陳能治病,四月青蒿當柴燒。

(註:青蒿也是一味中藥。我國中醫藥科研人員已從中提取出青蒿素,是從植物提取的治療瘧疾藥品,有很好效果,享譽國際,千萬別把「國寶」當柴燒了。)

白 芍

華佗喜愛栽草藥作為標本,以辨別葯之真偽,防止用錯葯。他在自家房前屋後栽滿了草藥。一天,有個外地商人看華佗愛種草藥,便從山上挖了一棵芍花給華佗,並對華佗說:「這芍花本是野生,人家都說它可以治病,不知真假,我給你一棵,你試種一下。」華佗就把這棵芍花栽到了窗外。來年春天,芍花開放,華佗就先嘗花,後嘗葉。由於華佗對芍花的採藥季節還沒掌握,對春天的芍花不能入葯更不了解,只感覺它沒有什麼藥味,也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就把它放那兒不管了,一直放了數年沒理睬它。

一天夜晚,夜深人靜,秋風涼爽,月對窗戶,華佗正在燈下精心地撰寫醫書,把某葯治某病一條一條地記錄著。正寫之間,只聽窗外有一女子的哭聲,他抬頭往窗外一看,迎著月光有位身穿綠衣、頭戴紅花的美貌女子。「啊!這是誰家的孩子,深更半夜的在外啼哭,難道受了什麼委屈?」華佗便出去看看,可東瞅西望,卻未有半個人影,只見那女子站的地方正是那棵青枝綠葉的芍花。華佗心想:難道是它嗎?他看了看芍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地說:「既是你有靈驗,現在已是初秋,早已花謝葉老,也用處不大了,況且你身無奇處也無法入葯呀!」說罷轉身回屋裡去了。剛到屋裡坐下又聽到那女子啼哭,抬頭一看還是她。他又出來看,還是沒人。那女子站的地方仍是那棵芍花。一連幾次都是這樣。

華佗覺得非常奇怪,就叫醒夫人,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向夫人說了一遍。夫人說:「這家房前屋後的花草,都是你親手種的,在你手裡都成了良藥,治了不少病,救了不少人,只有這棵芍花在那兒冷冷清清地無用。我想:可能是你沒把它放在心上,你不了解它,它委屈地哭了。」華佗說:「我早已嘗過多次了,花葉梗都沒有什麼用處,可怎麼入葯呀。」夫人說:「花葉梗你都嘗過了,你嘗過根嗎?」華佗又說:「花葉梗都沒有用,根還有啥嘗的。」華夫人看他有些不耐煩,也不往下說了,就說:「好啦,天已經不早了,你休息吧。」華佗覺得很累,便倒下睡著了。

華夫人越想越睡不著,越想越覺得奇怪,總覺得芍花啼哭是委屈了它,可能它的用處還未被發現。不行,我得想法成全它。早晨起來,華夫人拿了一把菜刀去切菜,一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一下,血立刻冒了出來。夫人忙把華佗叫起來。華佗一看,趕忙拿刀傷葯敷在傷口上。但血還是止不住,一個勁地往外流。華佗可沒辦法了。夫人便說:「不妨你把芍花根挖點來敷上試一試。」華佗便挖了一點芍花根,搗成泥狀敷在傷口上。嗬,可靈驗啦,血立刻止住了。過了幾天,傷口癒合,好了之後連個痕迹也沒有。

華佗說:「夫人多虧你提醒我,你還為它流了血,要不是你,就把一味好葯給埋沒了。」後來華佗對芍花做了細緻地試驗,發現它不單可以止血、活血,而且有鎮痛、滋補、調經的效果,便將它記在《青囊經》里,給加了一個「葯」字叫「芍藥花」。由於華佗的栽培試驗,芍藥便在譙陵(今亳州)大力發展起來,後來又發展到四川、杭州、陝西等地,但以產在譙陵的個大、色白、粉性足,被稱之為白芍。

益母草

傳說,程咬金的父親因病早死,只剩他和老母親二人,家裡窮得叮噹響,程咬金只好靠編竹耙子掙錢養活老母。老母在生程咬金時,留下產後瘀血疼痛病。程咬金長大成人了,母親的病還沒有好,程咬金決心請郎中治好母親的病。

為了給老母買葯,程咬金一連幾個晚上沒睡覺,編了許多竹耙子,掙了半兩碎銀,到鄰村一個郎中的藥鋪,買了兩劑中藥。程母吃了草藥,病情果然好轉。程咬金高興極了,又接連幾個晚上沒睡覺編竹耙子,掙了點碎銀,又跑去找那位郎中,可是,這位郎中說這次買的葯得花三兩銀子。程咬金聽了心中一驚,我哪來這麼多錢呀!怎麼辦?……想來想去,程咬金忽然靈機一動,就答應說:"可以給你那麼多錢,但要等我娘的病好了,再還你錢。"那位郎中同意了程咬金的要求。有一天,郎中到地里去採藥,程咬金在後頭跟著,偷看郎中採的是什麼樣的葯,長在什麼地方。程咬金心中有數了,就只從郎中那買了一劑葯。後來,程咬金也到地里采郎中所採的那種葯,煎湯給母親治病,終於把母親的病治好了。從此,程咬金就給這藥草起了個名字,叫"益母草"。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聰明人精明人高明人
太上老君心法十絕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