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伊能靜大概是女明星里,為數不多願意直面原生家庭議題的。

她結束長達22年的第一段婚姻後,長時間被網路暴力攻擊。在此期間,她嚴重質疑自己存在的價值,一度崩潰想自殺。

直到後來,她找到這個命運里的癥結:來自原生家庭里——母親對她的否定。

因為她不是個兒子,父親在她年幼時便拋棄了她們,母親也常對她說:「如果沒有你,媽媽可能就會過得好一點。」

在母親的心裡,「並不想讓她出生」。

她從小就有罪惡感,不斷質疑自己「該不該來到這個世界上」。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而《奇葩說》姜思達的被採訪視頻,也從側面完美回答了「被原生家庭傷害過,到底是一種什麼體驗」這個問題。

他自曝自己:「即使再熟,也很難相信別人。」即使是他愛的人,他依然無法相信對方。為此,姜思達一直很痛苦。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追溯他現在痛苦的根源,便是過去父母離婚期間的事情。

「在家的時候我媽會罵我爸,而出去玩的時候我爸罵我媽,你也不知道哪一句是真實的,哪一句是血口噴人。

有時候和媽媽相處久了會比較恨爸爸,但一旦帶著這種恨意去見爸爸時,爸爸又會很失望……以至於我不知道自己該相信誰,該相信什麼。」

不管我們長到多大,其實我們的心智,一直停留在原生家庭毫無防備的狀態里,我們內心的孩子到底承受了多少傷,我們是完全被動接受的

他媽媽也曾試圖開導他,說:「都過去了,即便我和你爸爸現在在一起,你想要嗎?」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他失聲痛哭:「別說了,求你別說了。」

01

前幾日去看了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讓我驚喜的是,國內竟然也有電影把目光聚焦在了校園霸凌議題上。

不過令我最難過的,不只是女孩易遙被霸凌,還有她媽媽對待她的態度。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易遙出生在上海一個逼仄狹小的弄堂里,她媽媽靠給人按摩維持生計。鄰居們都瞧不起這兩母女,明裡暗裡地嫌棄、譏諷。

她媽媽把所有氣都撒在易遙身上。易遙肚子痛,跟媽媽說,卻只換來冷冷地一句「矯情」。

也因此,易遙選擇一個人偷偷跑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她感染了「性病」。這樣噁心的結果和巨額的治療費用,對於一個正值青春期、對性只有朦朧意識的女孩子來說,只帶來深深的恥辱、愧疚、恐懼、痛苦和委屈。

禍不單行,她去看病時被同班嫉妒她的女孩子看到。自此,便開始了易遙在校園被霸凌的黑暗時光。她頭髮上總被刻意黏上口香糖,走在校園無端被潑冷水。男生圍堵她,女生結伴侮辱她扒她衣服……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可即便被欺負到這個地步,她還是不敢跟媽媽張口說。因為她不確定,若是說出,她會不會被媽媽痛打一頓。

後來,面對無數欺凌她的人,她嘶吼:「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都不是什麼好人,我要你們內疚一輩子。」遂即跳入深海。

看到這裡,我心裡一陣疼痛。

她的原生家庭,和伊能靜太像:被父親拋棄,被母親否定,心裡極度脆弱、極度敏感。

這就是沒有成功、美貌加持,沒有自己事業的,千千萬萬的「伊能靜」。

被霸凌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不理解孩子的父母。

殺死易遙的,是校園霸凌,更是那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02

那些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沒有安全感。

因為她的來處,都不承認她的存在。

易遙媽媽,常動不動就讓她去死,罵易遙是個「賠錢貨」。

媽媽堅決不給易遙換新校服的錢,讓她成為學校里的「另類」,埋下了她被欺凌的導火線。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媽媽的顧客通過毛巾把性病傳染給了易遙,直接導致她被無數人潑髒水。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遇到棘手的問題,易遙們只能躲在被子下面,默默地哭泣,把所有悲痛、屈辱打碎牙齒和血吞。

因為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沒有能力。

也因為她還小,家長不管,她只能用最愚蠢的方式解決問題。

影片里,易遙面對自己染上的「臟」病,面對數千元的醫療費,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她最終走進了一家非常不正規的「小診所」。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不會自愛。

易遙們心裡無比自卑,自我價值感差,在心理學上,稱為「低自尊人格」

在生活中會常常貶低自己,進而陷入「失敗——自我貶低」的死循環。具體表現是無論何時都會卑微到塵埃里,把所有錯歸咎在自己身上。

03

這些在原生家庭里吃過虧的孩子,一定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自給自足。例如,易遙就需要媽媽無條件的支持和滿滿的愛。影片中,最終有了媽媽理解的易遙,眼裡滿是對抗全世界惡意的堅定和勇氣。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知乎上有人問:「那些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他們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自己,也溫暖了身邊的人。」


電影里的顧森西就是這樣的,他是照亮易遙黑暗世界的一束暖光。

那些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那些曾經被校園霸凌的孩子,伊姐希望他們可以放下那些自我攻擊,不在意那些傷害,因為自身圓滿,無懼外物。

我覺得就是最好的結局,也是生命自身的勝利。

作者簡介:伊姐(周桂伊),14歲出版小說集,18歲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33歲出版暢銷書《認知差:你比人生贏家差在哪》。專訪明星十餘年,愛電影的媽媽,分享光影中的感悟,關於育兒、關於婚姻、關於愛。原創公眾號「伊姐看電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馬拉松式的親子共讀,父親為女兒朗讀圖書,他們堅持了整整3218天
給初二學生的4句忠告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