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虛標容量合法?移動電源上的這幾個「數字誤區」要牢記!

虛標容量合法?移動電源上的這幾個「數字誤區」要牢記!

移動電源——對於當下的手機用戶而言,它的地位絕對不亞於「救世主」。在所有的智能手機配件中,保護殼有人愛用有人不喜、屏幕貼膜褒貶參半、其他的東西那就更加小眾,唯獨移動電源可以說是居家旅行、出門必備、人人都愛……

從某種程度來說,移動電源「受寵」的背後,可以說是反映了很多問題。比如說當今旗艦手機主控那「膨脹」的功耗,比如說手機電池技術的不思進取,又比如說在手游、視頻、社交媒體的影響下,人們如今對智能手機的依賴……

然而,「容量縮水」的移動電源,你怕不怕?

以上這些並不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筆者今天首先要給大家展示的,是來自某知名品牌官網的移動電源產品詳細規格頁面截圖……

是的,如大家所見,這是一款10200mAh容量的快充移動電源,它支持普通充電與快速充電兩種不同的輸出模式——到這裡為止都還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廠商不僅標註了電池的容量,還貼心地給出了普通充電和快速充電兩種模式下的「實際可用容量」——發現了么?移動電源的實際可用容量在兩種充電模式下均出現了較大的「縮水」。特別是在快充模式下,甚至只有標註容量的三分之一多一點了。

這是什麼情況?難道說我們平時所使用的移動電源,其標定的「一萬毫安時」、「兩萬毫安時」,在實際使用中根本就達不到么?如果要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家用於「自曝」的廠家,就真可以算是業界良心,勇揭行業黑幕了不是么?

別緊張,事實的真相其實要比各位想像的更加殘酷(笑)——因為這家廠商的確沒有說謊,這個鍋也的確應該整個行業來背,但「鍋」不在於電池容量縮水,而在於不科學的、容易誤導消費者的容量標註方式——「毫安時(mAh)」這個單位本身,就是個錯誤。

其實,這是個並不複雜的物理謊言

什麼叫做「毫安時(mAh)」?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應該想得到,電流的大小單位是「毫安(mA)」或者「安(培)A」,它形容的是電路中的一個瞬間狀態;而將瞬間的電流大小乘以時間單位「小時」,就變成了衡量以小時為單位的一段時間裡,電路中總共流經的電流總量,這,就是「毫安時(mAh)」的基本原理。

對於移動電源而言,以此類推,「一萬毫安時(10000mAh)」自然指的就是「在以小時為單位的一段時間裡,總共可以輸出一萬毫安電流」的意思。但問題是,這樣的描述,能夠被用于衡量移動電源的總電量么?

答案是,不能,因為沒有給定電壓,光知道電流和(做功)時間,是不能確定總共的能量大小的。

那麼,移動電源廠商為什麼不告訴大家,「一萬毫安時」對應的電壓呢?稍微搜索一下相關資料,答案就呼之欲出了:這是因為,整個行業都默認將鋰電池內部的存儲電壓認定為3.7v,並以此作為基準電壓來標註移動電源的「容量(毫安時)」。

這樣一來,實際上就犯了兩個錯誤:第一,鋰電池本身的電壓其實並不是個恆定值,它會隨著內部電量的多少而上下浮動——在移動電源輸出電量時,內部的電壓根本不可能恆定在3.7v上。其次,即使是最普通的慢充移動電源,其輸出電壓(5v)也要遠遠高於這個行業「默認」的3.7v內部電壓,而這導致的一個直接問題,就是在5v或者更高的輸出電壓下,實際上移動電源所能輸出的總電流根本不可能達到3.7v下標定的10000mAh。這算不算「虛標」,從某種程度上說,當然算。

如何正確認知充電寶容量?其實答案早就有了

總的來說,對於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充電寶而言,以「毫安時」標註容量,既不科學也不真實。但是這麼多年下來,為什麼此種錯誤的容量標識一直沒有得到糾正,消費者如今又該如何正確地認知手中的充電寶「到底能存多少電」呢?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隱藏在本文一開始的那張截圖裡——現在,讓我們再看一遍它:

根據圖中所述,該充電寶內置的電池電壓3.7v,此時的總電流輸出量為10200mAh、即10.2Ah(安時),兩者相乘,可知其總存儲的能量大小為37.74Wh(瓦時)——這,才是它真正有參考價值、也符合物理規則的「能量總值」。

同理地,圖中所述的「普通充電實際可用容量」和「快速充電實際可用容量」實際上是分別基於5V、9V恆定電壓輸出所測得,大家自己用6700mAh乘以5v,用3550mAh乘以9v,就可以得到後面的33.5Wh和31.95Wh這兩個數值。它們分別是兩種不同的輸出模式下,這塊充電寶真實所能輸出的額定能量。換句話說,內部存儲「額定能量」37.74Wh,這才是這台充電寶真實、正確的容量,而不是什麼不知所謂的「10200mAh」。而兩種充電模式時不同的的額定容量(33.5Wh和31.95Wh),則是因為轉換效率損失導致的,並不是虛標,反而還可以說是很誠實,很值得稱讚的行為。

如果各位讀者平時有乘坐航空器出行的經驗,應該就會對「Wh(瓦時)」這個單位有一定的印象。因為就在中國民航局《關於民航旅客攜帶「充電寶」乘機規定的公告》中,就有明確的「充電寶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無需航空公司批准;額定能量超過100Wh但不超過160Wh,經航空公司批准後方可攜帶」以及「嚴禁攜帶額定能量超過160Wh的充電寶;嚴禁攜帶未標明額定能量同時也未能通過標註的其他參數計算得出額定能量的充電寶」兩段文字。在這其中,明確說明了充電寶的容量應該標註額定能量,或者安檢人員應該根據「毫安時」和額定電壓計算出額定容量再來判斷充電寶是否能夠放行,而不能只看「毫安時」。換句話說,「瓦時」其實才是被官方承認的,充電寶的正確容量標註方式。

當然,話說回來,為何充電寶行業這麼多年以來一直「頂風作案」,不標註瓦時而要使用容易被誤解的「毫安時」作為容量標識呢?這裡面其實牽涉到的因素頗多。但在筆者看來,稍微嚴謹一點的廠商,至少應該如本文開篇所述的那家品牌一樣,依據不同的充電電壓標上對應的不同的「毫安時」以及據其計算出的真實可用容量。否則的話,就真的有些「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意味了。

* 本文經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授權轉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TechWeb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Web 的精彩文章:

嘀嗒出行聯合十二城發起倡議書:努力保障市民夜間出行
令人窒息!自如再被住戶反映甲醛超標:協商未果後送住戶兩盆假花

TAG:TechWe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