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關於科幻的幾點猜想

關於科幻的幾點猜想

這幾天,幾位優秀的青年科幻作家,和一群活躍而熱情的校園科幻迷,正在新年期間以文會友搞事情。今天給大家推送的是修新羽大大的「科幻寫作」分享,希望對愛科幻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修新羽的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修新羽,今天由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科幻創作的體驗。先簡單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目前在清華哲學系碩士二年級。在高二高三的時候我就開始發表科幻,拿過科幻世界的「少年凡爾納」獎,但在本科期間興趣愛好有所轉移,直到近兩年才重新開始繼續發表科幻方面的內容,所以我也是一直把自己當作科幻新人來看,希望能和大家共同進步。今年四五月會有我的科幻短篇集《像孤島墜落汪洋》出版,歡迎大家關注。

這次我分享的題目是《關於科幻的幾點猜想》。

之前和許多同學都聊過「寫科幻」的事情。文科生認為理工科寫「科幻」更方便,因為具有相關的知識背景不容易出錯。而理工科認為只有文科生才能寫科幻,具有講述好一個故事的文筆和能力。然而我相信,不僅是科幻,任何小說都需要作者具備信息搜集能力,想像力,感受力。這點上科幻和其他類型文學、純文學都沒有什麼區別。

因為我自己是個比較忙也比較懶的人,很少會讓自己做無用功。所以經常是一了解到什麼相關的科學知識,都會想方設法地把它們寫到作品裡。可以舉個小例子。前陣子我做過近視激光矯正手術,然後查了一堆後遺症啊屈光度啊什麼的,後來覺得不寫白不寫,用相關知識寫了一篇小說。這篇在科幻世界送審了,還沒發表,可以跟群里同學們先分享一下。

我高中時參加過新概念作文大賽,屬於一直喜歡寫作的類型。可以說我的愛好和特長主要是寫作,而寫科幻只是我覺得能很方便地表達自己想法的一個方式。其餘方面,我也寫軍旅文學(抗戰題材和諜戰題材),純文學,校園文學。

一直都是自己摸索著寫,目前也已經發表過三十多萬字的作品了。所以我對科幻理念啊軟硬科幻啊的理解不夠深,但是死皮賴臉旁門左道的寫作小技巧可能還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

我是美學方向,之前本科是偏倫理學(電車試驗,缸中大腦都是我們討論的內容)。不太知道大家都有什麼問題,我就從寫作技巧上多講一下吧。

——我的作業是,請大家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科幻構思,然後找到一本自己最喜歡的小說,嘗試將自己的設定來加進去,來模仿著重寫幾段。

關於科幻的幾點猜想

首先,科幻小說的本質是小說,而小說最重要的部分就在於它能夠打動人,喚醒人的某種感覺或感受。

想要你們找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非科幻小說,思考其中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友誼?愛情?猜測?背叛?陰差陽錯的命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無奈?孤獨感?那麼放在科幻里,這些可以體現得更為動人。

如果僅僅是想體現「科學感」的話,不如去寫論文。對我個人而言,科幻最打動我的部分是一些科技對生活入侵後帶來的矛盾與無奈,是科學家們投入到科學研究時所追求的某種永恆和崇高,也是一種激化矛盾的方式。

如果我在生活中寫一個人很想家,可能只是說他在美國想念十年沒回的中國之類的。但是用科幻來寫,時間和空間可以更廣闊。乃至形式。鄉音無改鬢毛衰,而科幻里,不僅僅可以改變鄉音。可以是改變一張臉,一具身體。一個換掉了最後一顆螺絲釘的智能人,會被他的朋友們認出來嗎。

如果不會的話,它會想念之前的自己嗎。它會有哪些行為,想要讓自己回到最初的樣子嗎?

對我而言,科幻並不是非要解決波瀾壯闊的大問題。也可能是我個人習慣所致,不一定是要發明時空機器啊,登陸外星球啊。可能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變化,但是它會入侵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許多具體而微的問題。

科幻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先於現實而思考,這一點上科幻和我自己的哲學專業也是相通的。

我還有過一篇三四千字的很短的小說,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

這篇的切入點是:那些製造克隆人時因為技術不夠成熟而產生的那些「克隆人殘次品」,集合起來向發明克隆技術的科學家復仇。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完全無辜的,是被技術毀掉的,那些科學家們的功成名就完全是以毀了他們的一生來作為代價。所以我覺得,如果缺乏科幻靈感,可以多轉換視角,注意細節。不要太想當然,而要思考一下,在技術的進步中,有哪些矛盾點可以挖掘,可以利用。

我入門看的科幻是威爾斯所以整個創作的風格都偏「軟」,思路也更偏人文一些,請各位多多體諒。

舉個很小的生活里的例子。普利策獎的有篇特稿里寫到,那種汽車上的嬰兒椅發明之後,孩子被家長遺忘在車上導致中暑身亡的事故突然開始大量發生。因為那種椅子是沖著後面的,家長下車的時候會看不到孩子,而人的大腦真的有時候會「開小差」,無論多麼想集中注意力也難以避免。這就是技術的發展會帶來哪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

[點擊閱讀原文:普利策特稿獎作品——那些將孩子忘在車裡的父母]

僅僅是一個兒童安全座椅就會帶來這麼多矛盾和悔恨,那其他技術的進步會帶來哪些改變呢?我覺得可以這樣逐漸地學會用科幻思維來思考。邊寫,邊想,邊給自己一個答案。

村上春樹說過,「在一堵堅硬的高牆和一隻撞向它的蛋之間,我會永遠站在蛋這一邊。」對我而言,科幻並不是要歌頌人們是多麼偉大,能取得多麼了不起的成就。而是科幻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改變,這些改變會帶來哪些犧牲,哪些痛苦,然而我們還是在掙扎著想辦法忍受痛苦或者解決痛苦,最終艱難地前進一小步。或者說,「艱難地移動一小步」。你很難說我們究竟是不是在前進。

與群友的問答環節

Q1香港城市大學王文強:假使我文章里出個了錯,就比如某種器械,但運作原理我自己用科學原理推導不出來可行性與合理性,我該怎麼辦?

A1修新羽:去問能用科學原理推導出來其可行性與合理性的人。如果你覺得需要嚴謹,去問業內人士。我之前寫文章查資料了解了一些信息,結果後來乾脆寫成篇論文然後去參加了某個小會議…如果你真的以很嚴謹的心態來對待科幻的話也OK啊,去加個課題組幫忙搬幾個月磚,最後說不定還能掛個論文三作啥的…

Q2侯爵 Marquess:類似於缸中之腦、薛定諤的貓,這種抽象的意向,如何通過場景合理化的表現出來,有什麼技巧么 ?

A2修新羽:我覺得表現這些意向的故事和小說已經很多了。「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台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這個腦還可以被輸入或截取記憶(截取掉大腦手術的記憶,然後輸入他可能經歷的各種環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輸入代碼,『感覺』到他自己正在這裡閱讀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有關這個假想的最基本的問題是:「你如何擔保你自己不是在這種困境之中?」

Q3侯爵 Marquess:在不借鑒的前提下,面對一個新的抽象的意向或者概念(在自己知識認識庫之外)如何有效具體的切入描述並解讀出來?

A3修新羽:分析一下其中牽扯到那些人,他們會有哪些利益衝突和立場衝突,然後從衝突入手。用你說的缸中之腦舉例吧。誰製造了這個「缸」,誰希望你醒來,誰不希望,為什麼?你自己希望醒來還是不希望,為什麼?你的朋友和家人的態度呢?

Q4侯爵 Marquess:那麼,科幻作品最終一定要落到某種技術倫理問題上來么?

A4修新羽:可能是我自己的專業原因所致,我看啥都能看出來倫理問題。但是不一定啊,大家都會有自己的主業,我覺得你們也可以從自己最熟悉的學科背景入手,以此作為基點逐漸發散。

Q5香港城市大學王文強:是不是可以認為,有點科學元素的高於現實的小說,就可以叫做科幻小說?

A5修新羽:我可能不太會寫抽掉科幻元素也成立的作品。我不是很看重某一個原理的邏輯,而是會看整個故事的邏輯線…比如我可能不會寫,「在2029年,我乘坐超光速宇宙飛船去了火星,去見我表姐。」之類的。對我而言「技術的改變」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會是整個故事的核心。如果抽掉這個「改變」的話,故事就會完全不成立。

「我叫璃瑩殤·安潔莉娜·櫻雪羽晗靈·血麗魑·魅·J·Q·安塔利亞·傷夢薰魅·海瑟薇·薔薇玫瑰淚·羽靈·邪兒·凡多姆海威恩·夏影·琉璃舞·雅·蕾玥璦雅·曦夢月·玥藍·嵐櫻·紫蝶·麗馨·蕾琦洛·鳳·顏鳶 我從500平的大床醒來 我昨天剛用 激光量子凝聚技術做了指甲 今天我要和閨蜜去月球上的商場購物 這種」就不算科幻。

Q6來看大佬:在一篇小說里只集中表達一個觀點好,還是表達幾個相關的觀點好?深度與廣度如何平衡呢?

A6修新羽:我覺得可能要看你篇幅。五六千字的話一個比較好控制,如果寫多了容易散而且泛泛。不僅是深度廣度,而且可能需要控制文章節奏。循序漸進呢,還是前面壓著後面突然來一個震撼呢。

Q7bmz:如果閱讀越多越覺得不如,還要寫嗎… 這個問題是說,把時間分配在閱讀上還是寫作上呢?

A7修新羽:眼高手低是常態,但是不練手的話手就肯定一直不會高。閱讀除了單純地感受閱讀快感之外,最好能下意識地理理情節,分析一下表現手法和人物設定什麼的,多積累會有好處的。

祝大家玩得愉快寫得愉快!

作者:修新羽

責編:高佩雯

關注「漫步宇宙」

了解中國領先的太空資訊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天文館 的精彩文章:

超新星遺迹E0102-72.3內孤單的中子星
熔岩噴泉後方的月球

TAG:北京天文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