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民黨究竟能否擔起內閣重任?梁啟超與宋教仁是這樣認為的

國民黨究竟能否擔起內閣重任?梁啟超與宋教仁是這樣認為的

關於總統是否擁有解散省議會權力的爭論,不過是政府能否擁有解散議會權力的延伸,而問題的根源就在於《臨時約法》只規定了大總統任命國務員須得參議院同意,對於參議院能否解散卻未加說明,遂成為後來制定憲法時爭吵最激烈的問題之一。說到底還是權力的分配、平衡問題,而且,主要是如何平衡袁世凱與國民黨對權力的要求。國民黨成立後,提高了對權力的要價,宋教仁四處演說,主張政黨內閣,就是看準了國民黨將成為民國首屆國會的第一大黨,自然將由國民黨組成政府。於是,他希望通過制定一部責任內閣制的憲法,實現由國民黨完全掌握行政權力。就這個問題而言,在學理層面,梁啟超與他沒有分歧,他們都看到了內閣制相對於總統制對穩定國體有好處,因為,內閣不稱職是可以更換的,而總統不稱職就沒有辦法更換,如果一定要換,就會動搖國本。這是梁啟超在許多場合反覆講過的,特別是在民國前發表的《新中國建設問題》一文中,更有詳盡的論述。而且他也認為,如果採用內閣制的話,那麼,最好是政黨內閣。他的《中國立國大方針》一文,甚至辟有專章論述「政黨內閣」的優越性,他所得到的「結論」就是:「以上所論,以使中國進成世界的國家為最大目的,而保育政策,則期成世界 的國家之一手段也,強有力之政府,則實行保育政策之一手段也,政黨內閣,則求得強有力之政府之一手段也,而所以能循此種種手段,以貫徹最高之目的者,其事純繫於國民。」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這是梁啟超與宋教仁的一點差別。梁啟超不僅看到了政黨內閣的必要性、優越性,他還看到了政黨內閣的權力來源和基礎保障,在他看來,內閣的權力來自國會,而國會的權力來自國民,所以說到底,內閣只是代國民行使權力而已。而且,梁啟超立論的基礎是建立在總統與內閣為同一黨派這個前提上的,如果內閣與總統非同一黨派,那麼,他們的執政理念就很難取得一致,內閣彈劾總統或總統解散內閣的情形,也就會時有發生。現在,既然總統由袁世凱擔任,內閣也就不宜由國民黨組織,而且,他壓根兒就不認為國民黨是一個健全的政黨,也不認為它有組織政黨內閣的資格。在他看來,有兩種政黨是不合格的,不能以「政黨」稱之,只能稱它們為「偽政黨」,一種是「官僚勢利之集合」,再一種就是「秘密結社」。

梁啟超

宋教仁

( 解璽璋:《梁啟超傳》,化學工業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簡介:解璽璋,知名評論家、學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從事報刊編輯、圖書編輯二十餘年,曾獲多種全國及北京市文藝評論獎,著有《梁啟超傳》、《一個人的閱讀史》、《喧囂與寂寞》、《雅俗》等。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堅船利炮vs血肉之軀:淞滬戰場已成為一部巨大的「絞肉機」
外媒是如何報道日軍在淞滬戰場的登陸戰?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