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本是漢初名將,官至丞相受封侯爵,最後卻因一雙筷子而喪命

此人本是漢初名將,官至丞相受封侯爵,最後卻因一雙筷子而喪命

眾所周知,在至高無上的皇權之下,古代大臣無不謹小慎微,唯恐稍有一點兒差池就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皇宮裡,由皇帝下詔舉辦的一場酒宴就再次向世人揭示了這個道理。

漢代未央宮數字復原

公元前143年正月,漢景帝劉啟宴請條侯周亞夫於未央宮,大殿內鐘磬齊鳴,肉味撲鼻、酒香四溢。此次陪伴景帝宴請功臣的還有剛滿十四歲的太子劉徹,幾人在欣賞歌舞美姬之餘,侍者將佳肴依次呈上,場面一片祥和。欣賞完歌舞后,漢景帝下令開宴時,條侯周亞夫才注意到自己案几上的肉並沒有被切成肉塊,而且侍者也沒有給他準備筷子。曾經位居丞相高位的周亞夫,以為這是負責酒席的侍者失誤所致,臉上便立刻顯露出不悅的神色,呵斥他們工作失職,並向其索要筷子。

漢景帝青年時期劇照

見到此景後,漢景帝冷笑著說:「此不足君所乎?」這句話內含深意,千百年來學者們對其解釋也是莫衷一是。不過從字面意思來看,漢景帝對周亞夫的這種表現是極其不滿的。侍奉景帝多年的周亞夫,當然也聽出皇帝語氣有譏諷不滿之意,但他不知這是何故,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索要筷子這等小事,景帝就會對其產生厭惡之情?年少的太子劉徹看著這位曾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也有些不解。見場面略有尷尬,周亞夫心生惶恐之情,便只好摘掉官帽,告罪請退,然後快步離去。看著漸漸遠去的身影,漢景帝憤憤不平地對劉徹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從這句話中,漢景帝對周亞夫的跋扈已非常不滿。

漢文帝、竇太后劇照

作為西漢文帝、景帝時期的重要將領,周亞夫曾任大漢丞相,精通韜略、長於治軍,頗有其父周勃之風。公元前174年,周亞夫駐軍細柳(今咸陽西南、渭河北岸)時,成功抵禦了匈奴入侵。漢文帝劉恆收到捷報後,親自視察細柳營並犒勞諸君。由於漢朝有「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的制度,因此漢文帝也必須遵守軍中之令,待周亞夫同意後,方得進入軍營,隨行的眾臣皆以為周亞夫居功自傲、目無君上。當一身戎裝的周亞夫匆忙趕到,並帶領細柳營一眾軍官以軍禮參見漢文帝後,劉恆大受感動,出軍門時特意誇讚道:「嗟乎!此真將軍矣!」文帝臨終之時,也特意囑託兒子劉啟封周亞夫為車騎將軍,以後關鍵時刻可以重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人。

漢初平定七國之亂形勢圖

基於先帝遺命,漢景帝對周亞夫格外器重。在吳楚七國之亂時,景帝拜周亞夫為太尉,令其率軍平定之,周亞夫也不辱使命,僅三月就平定叛軍,挽救了漢室社稷,回京後受封為丞相。丞相統領百官,有輔治天下之責,需要精通權術、懂得權衡,但周亞夫性格直爽,又太過堅持原則,任職期間屢次與漢景帝發生激烈衝突。比如栗姬失寵時,景帝執意要廢黜沒有過失的太子劉榮,丞相周亞夫從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角度出發,予以堅決反對;景帝因竇太后之請,想封王皇后兄長王信為侯,周亞夫又搬出高祖遺詔「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為由,回絕了景帝與竇太后。幾次爭鬥下來,君臣兩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矛盾也越來越大。到後來,不願違背本心的周亞夫乾脆借口稱病請假,以免上朝時又與景帝發生衝突。而後者也毫不客氣地免掉了周亞夫丞相一職。

周亞夫劇照

雖然退居二線,景帝仍對這個功高蓋主、名盛一時的周亞夫放心不下。為試探周亞夫,景帝可謂煞費苦心,終於想出一條妙計——宴請免官的條侯周亞夫。如果周亞夫姿態恭順,也許景帝會考慮讓他做劉徹的輔政大臣,反之則罷黜不用。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見侍者如此「怠慢」自己,以功勛元老自居的周亞夫自然對負責宴席的侍者令有些不滿,雖有些小家子氣,但也在情理之中。可周亞夫哪裡知道,這根本就是景帝所設下的計謀,景帝嘲諷過後,周亞夫仍沒想明白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過錯。說起來這本是件小事,但通過此事,為了劉徹日後的皇權不受掣肘,漢景帝劉啟選擇了上綱上線,而不是息事寧人。

西漢初期甲胄復原模型

不久,周亞夫之子周陽見父親年老,便為其從皇家作坊購買500套甲胄以作陪葬之用。由於周陽拖欠工人薪資,工人不滿後將其告發,結果牽連到了周亞夫。在漢朝,國家命令禁止私人購買甲胄,最輕者予以罰錢,最重者則可冠以「謀反」的罪名。見此良機,漢景帝下詔將周亞夫捉拿問罪,面對責問的獄吏,周亞夫不做任何解釋。被激怒的劉啟便將周亞夫直接交給廷尉處理,廷尉指責周亞夫「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 受此屈辱,周亞夫無法忍受,見差官召他入朝便要自殺,洗去污名,結果被夫人阻攔。於是入獄後,周亞夫開始閉食抗議,五天後吐血而亡。堂堂一代名將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惋惜感慨。

參考資料:

《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題寫了一副楹聯,大臣看到後直接踢翻,結果反而予以重賞
被迫東渡的窮寒書生,卻被日本領主奉為國師,墳墓至今有專人打掃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