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國寧可捨棄皇冠明珠印度,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原因簡單

英國寧可捨棄皇冠明珠印度,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原因簡單

眾所周知,印度在近代有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英國殖民統治。曾幾何時,印度被英國一度視為最重要的殖民地,甚至被譽為「英國國王王冠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從17世紀中期開始,英國殖民者逐漸殖民印度。經過兩百多年的層層滲透,到了19世紀中後期,英國基本上控制了印度超過70%的領土,「日不落帝國」也因印度這塊殖民地的存在,正式得以實現。

巔峰時期,印度的經濟總量佔到了英國的40%,每年向英國上繳的稅費就超過了兩千萬英鎊,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可我們發現一個問題,二戰後印度很快就獨立了,可英國佔領我們香港卻一直到1997年才回歸。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香港,英國人舉白旗投降。然而,僅僅隔了三年零八個月,日本投降後,英國又重新佔領了香港,恢復了殖民統治。

早在1941年4月,中國駐英大使就曾與美國政府交涉過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問題,時任美國國務卿赫爾表示贊同中方的要求,「極願中國完全獲得主權」。美國發聲明後,英國外交部不得不發表聲明,「英國打算戰後放棄在華的治外法權等權利」,英國這是做表面文章。

1942年12月25日,國民政府派出宋子文、薛穆與英國政府談判,雙方你來我往,最終不歡而散。1942年12月,雙方談判破裂,愛寫日記的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對英外交,頗費心神」,只能「暫忍受」。

1943年開羅會議期間,蔣介石曾向羅斯福提出收回香港、新界的問題。羅斯福給予了回憶,「我同意戰後中國收回香港,但你們能不能在收回後,宣布它為國際自由港?」蔣介石表示可以。

然而,英國人絕對不會讓香港回到中國人手中,在內閣會議廳中他們多次宣稱,「戰後英國要重新佔領香港。」雅爾塔會議期間,丘吉爾更是奔走相告:英國殖民地不受《大西洋憲章》的約束,我決不會放棄大英帝國旗幟下的每一寸領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英國政府立即派出軍隊搶先抵達香港,到了9月1日,英國已經從日本人手上接收了香港。反觀國民政府,反應遲鈍。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此時的蔣介石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獲得內戰的勝利。

參考資料:《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其有關特權條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1946年蘇軍大拆東北工廠:拆走大批設備,繁華工廠成一片廢墟
實拍故宮未開放區域:範圍佔到全故宮三成,這才是故宮最初的樣子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