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郭沫若使它揚名中華,如今是中國旅遊標誌

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郭沫若使它揚名中華,如今是中國旅遊標誌

如今,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外出旅行已經成為了無數人的休閑方式,中國旅遊呈現井噴式爆炸式的增長,1983年10月國家旅遊局確定的中國旅遊標誌沿用至今,同時它也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因為深居內陸,交通不便,甘肅省的存在感並不高,但這並不能否認它的悠久歷史,秦時期,甘肅的部分地區就處在秦國的範圍內,設邽縣(今天水麥積區南)、冀縣(今甘谷縣),這是中國歷史上建立最早的兩個縣;兩千多年前,霍去病又兩次遠征河西走廊,甘肅武威就見證著大漢王朝的蓋世武功,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馬踏飛燕」就從這兒誕生!

1969年是個全民備戰備荒的年代,武威縣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大隊第十三生產隊也在組織村民挖防空洞,就這樣村民挖到了古墓,當時並沒有明確的考古挖掘規定,就由村民們帶著馬燈、武器由地道進入墓室!

代替現代考古過程的是,村民們把各種殉葬品倒騰出來並送到了大隊部,生產隊會計負責用麻袋將這批文物搬運到生產隊的庫房保管,隊幹部們則列出了一個入庫文物清單。。。

因為當時的文化水平不高,「馬踏飛燕」並沒有受到重視,生產隊甚至於想把這批銅器賣給廢品收購站,換些錢買馬搞生產。。。最終新鮮公社書記力排眾議:出土的古文物,不能變賣,更不能毀壞,要給上級政府反映!即便是上交了,在省上露臉了兩次,「馬踏飛燕」依舊毫無反響。。。

直到1971年9月中旬,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於立群陪同柬埔寨王國的賓努首相訪問中國西北地區,百忙之中,歷史學家特地抽出時間前往甘肅博物館,一眼便看中了「馬踏飛燕」,並且說「這兩件拿到北京可以引起轟動。你們好好宣傳,我回去也給你們宣傳宣傳」,並為它取名為「馬踏飛燕」!

在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的幫助下,「馬踏飛燕」在北京的展覽中揚名中華。。。成為一代國寶!

其實,「馬踏飛燕」並不大,僅僅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神奇就神奇在馬身全部重量集中在一隻飛鳥身上,騰空的三足,既表達了奔馬「疾風電馳」的速度,也充分保證了造型的穩定性!!!正如郭沫若所稱:「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無疑是一件稀世珍寶!

不過,剛剛出土的「馬踏飛燕」,不僅顏色剝落了,而且馬頭上有幾綹鬃毛掉了,頸部一平方厘米大小的孔洞有7個,馬尾斷了,3個馬蹄空著。。。

最終,在故宮文物修復專家趙振茂的雙手下,「馬踏飛燕」恢復成現在的樣子!

馬踏飛燕」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

當然2018年6月5日甘肅省文物局發布聲明,也就是今年,「文物部門及有關領域的專家一直堅持使用『銅奔馬』這一名稱,我們認為是科學、準確和規範的,因此我們提倡統一使用『銅奔馬』名稱。」

你認為「馬踏飛燕」「銅奔馬」哪個更好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趣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袁世凱登基大典現場照片:簡單潦草!不敢穿價值60萬特製龍袍
女農考古廢土中撿到國寶,80年代獎勵四百:日本漢朝是臣服國

TAG:閑趣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