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慶節,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喚起家國情懷的節日

國慶節,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喚起家國情懷的節日

文/趙立波

國慶節的來源

1949年10月1日,古老的中華大地煥發出璀璨的色彩,全國各族人民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代表中國人民大團結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冉冉升起,一個偉大的國度開始屹立於東方,如一輪紅日升起,噴薄出雄壯的雍容大氣。

開國大典

國慶第一個十周年(1949——1959)

69年前的首都天安門廣場開國大典的盛況空前。隨著毛主席莊嚴宣告,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毛澤東主席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緊接著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閱兵式。

開國大閱兵最早提出國慶日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先生。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發言附議,當天會議通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新中國閱兵儀式

與世界上各國的國慶日不同,我國是以建國的日子為國慶日。日本是以天皇誕辰為國慶日。有的國家以元首的生日作為國慶日的國家,亞洲有尼泊爾、泰國;歐洲有荷蘭、丹麥、比利時、瑞典等。有的國家每年有兩次國慶日,如突尼西亞、比利時、丹麥等國。

天安門升旗儀式

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建國10周年,新中國每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前後共舉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天安門的前世今生

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吸引中外遊客的流連忘返,成了北京的文化符號,那麼,這個天安門的設計者是誰呢?

他就是出生於明初洪武年間的蒯祥,江蘇吳縣的一個木匠家裡,他的父親在是當地非常有名氣的大木匠,在家庭的影響下,蒯詳很早就已經成為高超技藝的工匠。永樂15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調集全國所有的能工巧匠興建宮殿,蒯詳被徵召在這個龐大的隊伍當中,並用他高超的工匠技藝,被選為皇宮工程的首席建築師。

蒯詳和他的設計

蒯詳又聚集了幾名專業工匠,對明宮的建築群進行了整體規劃和設計。並在裡面高度注入了中華建築文化符號,吸取古代智慧,發揮當時最前沿設計理念。天安門的建築完成後,受到明朝宮室的一致讚揚,稱他為「蒯魯班」。當時有一張北京宮殿的詳圖還收入皇家典藏,圖中把這位木匠蒯詳畫在上面,以此表彰他的出色功績。

蒯詳本人也由此成了明朝官員,專門負責此後宮廷建設的官吏,一直做到工部侍郎,最後因為天安門的成功設計、建造,讓蒯詳在當時「凡百營選,詳無不予」的程度,可知天安門成了他最偉大的一件作品,並因此而永載史冊。

國慶節假日

1999年起國慶節是中國大陸的「黃金周」假期。國慶的法定休假時間為3天,再將前後兩個周末調整為一起休假共計7天。與所有民間節日不同,國慶節是一次全民愛國主義的重要節日,是激發全民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契機。對進一步提高國家榮譽感和自信心有著巨大的重要意義。

學生表達愛國主義教育的版畫

每當國慶節的時候,往往是凝聚民族自信力和領會學習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節日,有關愛國主義的文化作品能掀起了學習的熱潮。「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努力。」而國慶假日,恰恰是喚起對人民對國家的深厚情感的日子。

共和國走過的69年的光輝歷程,業已成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國家,這是一個充滿新氣象、新作為的新時代,銘記建國的艱辛,踏著先人的足跡,讓我們更加能夠不忘初心,努力前行,為偉大的復興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在這一天祝福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鬥雞」、「斗蛐蛐」,還有鮮為人知的「鬥鴨」熱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