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與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到底誰對誰錯?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與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到底誰對誰錯?

原標題: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與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到底誰對誰錯?


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而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四大案」卻是飽受詬病。其實溯本求源的說,他們二人做這兩件事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加強皇權統治。只是趙匡胤比較「溫柔」,而朱元璋比較「殘暴」罷了。那麼這兩人的做法都是誰對誰錯?或者說他們兩人做得對不對?


杯酒釋兵權


由於宋太祖趙匡胤得位不正(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因此在他建立宋朝後,他非常擔心將領們後步自己的後塵,於是趙匡胤通過一場酒宴,在不流血的情況就完美收回了所有的兵權,這就是「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一直被當成寬厚、仁和的表現,在史書的評價也非常之高。



但是「杯酒釋兵權」的做法真的好嗎?筆者不這麼認為。眾所周知,縱觀有宋一朝,始終被「積貧積弱」所困擾,而造成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三冗」,而形成「三冗」局面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杯酒釋兵權」。

「冗兵」:趙匡胤通過把兵權收回後,他不可能再把兵權交給武將,而是交由文臣來掌控兵權,並且下令將領必須三年更換一次。一個軍隊讓文臣掌權,並且軍隊之間將不識兵、兵不識將,這種情況下宋朝想打贏遼、金簡直是痴人說夢。宋朝無奈之下只好廣招士兵,可是士兵雖多,整體質量還是太差,根本無濟於事。



「冗官」:張匡胤不僅對武將不放心,對文臣也不放心,為了削弱文臣的權利,趙匡胤選擇分權。原本一個官員可以完成的工作量,趙匡胤非要3—5官員共同完成。這直接導致宋朝的官僚體系及其臃腫,並且官員怠政,腐敗,工作效率低下。為什麼說宋朝的官員最舒服?就是因為「冗官」的原因。



「冗兵」與「冗官」的巨大開資,自然就形成了「冗費」。最最最致命的是,趙匡胤的兵權並不是白要的,而是用大量土地、金錢換來的,史載:眾愛卿不如多積金寶,廣置良田美宅,歌兒舞女以終天年。這是趙匡胤親口對功臣說的話,並且也都一一實現。這又引出了一系列問題,如:宋朝在建立之初就存在極其嚴重的土地兼并,而這種情況在一般王朝至少要到百年之後才會出現。

洪武四大案


「洪武四大案」是指明朝初年著名的四起大屠殺案件,分別是「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其中「郭桓案」與「空印案」為了整頓吏治,而「胡惟庸案」與「藍玉案」則是有預謀的屠殺功臣。「洪武四大案」所殺官員多達10萬以上,功臣被屠戮殆盡,曾有一次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被處死。「洪武四大案」是朱元璋一生最大的污點,也飽受歷代史學家的批判、指責。



但是「洪武四大案」真的不好嗎?筆者也不這麼認為。筆者認為「洪武四大案」是有錯,但是不能全盤否定。比如:「空印案」是錯,「郭桓案」不一定,「胡惟庸案」和「藍玉案」更不一定。


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固然有錯,但是沒有造成嚴重的後果不是嗎?朱元璋依然開創了「洪武之治」,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並且他為身後的明朝奠定了基礎。反觀趙匡胤呢?天下尚未一統,就想著內鬥,更別提開創「盛世」或者「治世」了,更重要的是他是功成身退了,可是他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宋朝也因他而陷入泥潭。


筆者也並不是完全反對「杯酒釋兵權」,只是用來與「洪武四大案」進行對比。其實他們二人的做法都不能算對,也都不能算錯,只是社會制度本身存在問題。在封建社會中,反而朱元璋的做法更符合實際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是貓的虎 的精彩文章:

作為令妃的兒子,乾隆的繼承者,竟有龍陽之好?還被雷劈死了?
連史書都不願過多描述的王朝,15個皇帝,12個傀儡,1個傻子

TAG:不是貓的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