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行業正在回暖?不過是行業所謂的「二八現象」而已

行業正在回暖?不過是行業所謂的「二八現象」而已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來源 |小馮妮兒

最近時常聽到一些P2P彷彿回暖的言論,言論的依據是通過一些行業數據來證明了流失的人氣正在逐漸回升,回暖的言論由此而來。

在通常情況下數據確實可以作為參考的重要依據,但實際上行業在經歷了前幾個月的雷潮,早已是滿身傷痕。雖然,在度過了風險集中爆發期後,行業目前狀態較為平穩,甚至成交量隱隱有些回升,但這數據雖好看,也不過是行業所謂的「二八現象」而已。

「二八現象」即為大部分投資人資金集中頭部大平台,而小部分分散在各個平台當中了。

其實已經不需要數據去證明,投資人也應該心知肚明吧。這次雷潮最大的破壞力不在於金額,不在於人數,而是摧毀了大多數人的信心。真正讓市場崩潰的,是信心。

因此,光看數據沒用,行業回暖的首要任務必須是重建信心,信心崩塌容易,建立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問過身邊那些不了解P2P的朋友和親戚,他們都是如何評價P2P的?我試過,聽到朋友的評價,莫名心酸,但同時又堅定了要把P2P發揚光大的決心,總有一天行業會證明,會成為一個普遍的投資選擇。

話說回來,在行業信心的崩塌後,通過哪些舉措可以挽回投資人信心呢?我想,挽回信心的途徑一定不會再是上個央視廣告,請個明星代言,亦或是浮誇的包裝之類的。而是需要通過投資人、借款人、平台作為信息中介本身三方來完善出一套公平、合理、共贏的模式。

第一,政策風險是否還在

政策風險就好比懸在平台頭上的一把利劍,彷彿隨時都能取走任何一家平台的性命,決定行業的生死,即符合政策要求的行業和平台才能走的更遠。

因此,備案仍然是P2P的頭等大事,不可否認,行業到目前為止仍有很多風險沒有辦法徹底解決,而這其中一大部分都是需要政策來輔助。監管用否用心,是否認真的在解決行業棘手的問題對行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從過往政策文件來看,雖初步制定了行業大的框架,框架下的行業雖然能夠合規,雖然能夠將風險降到最低,但同時也犧牲了一部分的行業發展空間及未來。

甚至一些根本的風險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例如限額、去剛兌甚至P2P模式的變異等問題,這裡不做展開了。當監管回過神來,可能已經為時已晚,只好通過讓備案延期來緩衝。雷潮發生後,政策對行業來說是向好的,打擊廢債幫助了平台來震懾借款人,引入AMC也是化解資金流動性風險不錯途徑。那麼,是否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發後,是否就是利好?

政策好比一種遊戲規則,遊戲規則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遊戲的質量。因此,政策的出發點以及實際作用確實能夠看出在幫助行業化解風險,幫助行業規範上面,那政策的利好就確實不遠了。當然,這還需要付諸實際行動,這就需要投資人有足夠的耐心以及足夠的判斷去把握。

目前來說,一系列政策遵循著一個大的原則,那就是金融穩定,緩釋風險。對行業是利好無疑的,保護了正規平台的同時,也通過雷霆手段驅逐了不良平台,你別只看到暴雷對投資人帶來的痛苦,但毒瘤不除,將會進一步根深蒂固,甚至會影響到健康平台一起腐爛,長痛不如短痛。

第二,平台自身需努力

之前備案延期的時候,小六幾位業內的平台好友都會和小六來訴苦,合規工作花了大力氣搞了大半年,結果一句延期,之前的努力統統白費了。平台心裡也是非常鬱悶的,甚至有的平台為了合規得罪了一大批老用戶,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去整改,這樣的結局確實悲慘。

我們試著回想一下,備案為什麼會延期呢?雖然沒有明確的說話,但業內公認的原因就是資管問題。當時,一大票平台為了限額問題,為了合規,剝離了大額資產,另設平台來做,以此避開監管,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假設沒有這事,沒有一家平台動了這個歪心思,現在各大平台至於過的現在這麼苦嗎?我想未必吧。因此,當政策給予了大家明確的方向,還需行業內的所有平台共同來遵守,而不是變著法的鑽空子。

做金融需要一顆敬畏之心,打好紮實的基礎,沉澱資產端以尋求拓展業務的機會,而並不是一味的做大,無視槓桿、利益至上、枉顧風險,這本質上就是拿著投資人的錢不當回事。

平台健康發展任重而道遠,除了從業人員需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外,還需具備極高的道德素質。信息中介化下的平台,還需提高對自身運營情況的披露,儘可能減少投資人與平台間的信息差。同時資產端質量的把控仍是關鍵,是把錢都花在做廣告,拉投資人上面,還是花錢維護資產端,拓展新業務上面是關鍵。到最終,平台要想發展,得有了好的產品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否則豈不是本末倒置了。

第三,投資人對行業的信心

這最後一點與前面兩點是相互呼應的。合規離不開政策,更離不開平台自身的努力。當平台越做越好,減少了虧損以及跑路的事件發生,投資人自然信心增強。

P2P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雖然雷潮不斷,但不是沒有進步,行業也始終在朝著正規化的道路上前進。但光是這些肯定還不夠,真正給到投資人信心的是什麼?是嚴謹的風控、紮實的資產端、透明的披露以及明確的風險,這些都和政策、行業自身相輔相成。

雷潮後,投資人的信心降到了最低,想要重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該如何判斷大多投資者信心是否恢復,除了必須具備主觀判斷平台安全性的手段外,還需要通過一些側面來觀察,如果針對一家平台的話可以從平台的滿標速度以及項目退出速度來判斷。通常來說,提現退出越快的話說明平台流動資金充足,自然也就表明平台不缺人氣。

最後,雷潮雖然過去,行業也依舊在前進,但風險還遠未到能忽略的地步。無論未來怎麼樣,自己投出去的錢一定更要自己負責。行業風險猶在,保持一顆警惕的心,任何時候都不要放鬆警惕。

來源 | 互金雜燴Fun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剛剛!又一P2P實控人被抓捕歸案
銀保監會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透露了這些信號…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