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看唐宋時人飲茶拉花絕技!

看唐宋時人飲茶拉花絕技!

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常見於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於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

唐茶道:拉花是種遊戲

唐宋茶道是把拉花遊戲當作高尚遊戲來玩的,從庶民大眾一直到皇室,人人玩得如痴如醉。唐宋時代喝茶,主流方式是研末煎點。唐朝是先把茶葉製成茶團,烹煮以前研成末,然後傾入湯鍋中烹煎,讓茶末形成泡沫。唐人直接將茶置釜中煎煮,通過煮茶、救沸、育華產生餑沫以觀其形態變化。通常要經過三個步驟。第一步是煮茶前,先要烤茶,至餅茶冷卻後,用碾研成粉粒狀。第二步是煮茶,就是當水燒至「二沸」時,用竹筴在沸水中邊攪邊投入茶的粉粒。第三步是酌茶、斟茶,就是將茶湯舀入碗內。

宋代點茶

宋朝有點改變,把研末的茶粉調成膏狀,然後注入湯水,用筅擊拂,打出泡沫。關鍵是,飲茶的方式與現代不同,是要打出泡沫,而且啜飲白乎乎的泡沫。

宋代改唐人煎茶法為點茶法,烹茶技藝發生一系列變化。它與煮茶相比,不同之處是只煮水而不煮茶。其法是將餅茶先碾成粉粒狀,過後取其細末。另用茶瓶煮水,待水煮沸後,把茶盞溫熱,在盞中放上茶末,注少許開水調成糊狀,爾後,把茶瓶中的開水注入盛有茶粉粒的茶盞。注水時,一手執茶瓶,一手抓特製的茶筅,不斷攪動茶湯,使茶湯成乳液狀,表面泛起白色泡沫,茶碗內沿與湯麵沫花相接天然,無水痕,沫花持久不散,稱之「咬盞」;直到花散水出,稱之「雲腳散」,由此評定茶的勝負高下。

(宋代鬥茶是一種時尚)

宋代瓷茶盞,其形似小碗,敞口,細足厚壁,適用於鬥茶技藝,其中著名的有龍泉窯青釉碗、定窯黑白瓷碗、耀州窯青瓷碗,尤其是產在建州(今福建建陽一帶)的免毫盞等,更被宋代茶人奉為珍品。因為茶盞的黑釉與茶湯的白色揚花相互映襯,湯花咬盞易於辨別,正是這樣的特點,宋人鬥茶必用「建盞」。

(宋代點茶器皿)

宋人的另一種烹茶技藝是「分茶」。這種茶藝形式初創於北宋時期,人們在鬥茶評定茶的優劣之暇,尚進行著分茶觀湯的遊戲。同鬥茶一樣,分茶即用釜煮茶末,湯沸時產生無數白色泡沫揚花,再倒入茶碗中,用小勺攪拌茶湯,宋人茶碗多為黑釉建盞,而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揚花與茶碗之黑色、茶湯的嫩黃淺綠相映成趣,共同組成許多不可名狀的圖案,宋人稱之為「水丹青」。

陸羽《茶經》的「五之煮」

陸羽《茶經》的「五之煮」,細述烹煮研末之後的茶葉,盛到茶碗里,產生視覺美感,有很清楚的說明:「凡酌,置諸碗,令沫餑均。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細輕者曰花,如棗花漂漂然於環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雲鱗然。其沫者,若綠錢浮於水湄,又如菊英墮於鐏俎之中。餑者,以滓煮之,及沸,則重華累沫,皤皤然若積雪耳,《荈賦》所謂『煥如積雪,燁若春敷』有之。」這段話翻譯成白話如下:飲酌之時,茶湯倒進碗里,要讓沫餑均勻。沫餑,就是茶湯的精華。精華薄的,稱之為沫;精華厚的,稱之為餑。輕輕的稱之為花,就像棗花漂浮在圓形的池塘上;又像曲折迴環的潭水新生了青青的浮萍;又像爽朗的晴天點綴著鱗狀的浮雲。茶湯的沫,有如水邊浮著綠色的萍錢,又如菊花落在杯中。茶湯的餑,是以茶滓煮的,煮沸之後,累積層層白沫,皤皤如白雪。《荈賦》所謂「明亮似積雪,艷麗如春花」,是有的。

茶碗拉花 拉出一首絕句

到了五代北宋,陶榖(903-970年)《清異錄》有《茗荈》一章,記載當時的茶事。雖然有人說此書可能是他人假託陶轂所作,但書成於宋朝是沒問題的,記載的事情是五代到宋初也是可靠的。書中有《生成盞》一則:「饌茶而幻出物象於湯麵者,茶匠通神之藝也。」沙門福全生於金鄉,長於茶海,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並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小小物類,唾手辦耳。檀越日造門求觀湯戲,全自詠曰:『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工夫學不成。卻笑當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講的是當時有個福全和尚,沖泡茶湯的技藝十分高超,能夠在注入湯水的時候,在茶碗里拉花,而且拉出一句詩來。最高明的本領是,能夠並擺四個茶碗,拉出一首絕句來。

茶水形成各種畫象

中國古人玩拉花,還不止於此呢。《清異錄》還說,「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

中國茶道在道家貴生、養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生的功能,以及怡情養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講究太多的規矩,而是從養生貴生的目的出發,以茶來助長功行內力。如馬鈺的一首《長思仁·茶》中寫道:一槍茶,二槍茶,休獻機心名利家,無眠未作差。無為茶,自然茶,天賜休心與道家,無眠功行加。

可見,道家飲茶與世俗熱心於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貪圖功利名祿的人飲茶會失眠,這表明他們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賜給道家的瓊漿仙露,飲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體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當作忘卻紅塵煩惱,逍遙享樂精神的一大樂事。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道教詩詞 沁園春其四
道教詩詞 化俗

TAG:濟源市陽台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