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山裝的每個紐扣、口袋,都有其深刻的含義

中山裝的每個紐扣、口袋,都有其深刻的含義

原標題:中山裝的每個紐扣、口袋,都有其深刻的含義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


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土豪隨意。



中山裝的最初款式:上衣為敞開式立領、前門襟、5粒明扣,3或4個暗袋。1922年中山裝改為立翻領、7粒扣,下口袋為老虎袋。又改款式:上衣為立翻領,有風紀扣;衣身三開片,前門襟,5粒明扣;4個貼袋,胸部兩邊一邊一個腹部兩邊一邊一個,各有袋蓋及1粒明扣,上面2個袋蓋成倒山形,上為平貼袋,下為老虎袋,左右對稱;左上袋蓋靠右線跡處留有約3cm的插筆口。高檔中山裝,在袖口部位有3粒飾扣。與中山裝配套的褲,一般採用同料同色的西式褲。

中山裝是不是很帥?


本文轉載自公號「初中歷史」,ID:lblishijiaoyu,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編輯:趙肖,ID:Yi_fight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育 的精彩文章:

【部編九上】第1課古代埃及
教學同步 | 部編版八上第五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 「瓜分」中國狂潮

TAG:歷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