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漆海霞:打仗不應被視為成為霸權國的唯一途徑

漆海霞:打仗不應被視為成為霸權國的唯一途徑

摘錄

爭霸國要想獲得合法性必須要符合以下三個標準:爭霸戰爭的勝利、對安全等公共產品的供給、以及意識形態的吸引力。約瑟夫·奈認為領導權的核心就是供給國際公共產品。春秋五霸很多都是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者,比如保護諸侯、平定內亂、幫助討伐蠻夷等。

首先談一下選題,本人想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分析春秋五霸的更替。根據西方的國關理論,當霸權國與崛起國的實力達到一定比例時(權力轉移理論認為這個比例大概是5:4),爆發戰爭甚至是大戰的幾率會非常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希特勒

東西方經驗中的大國崛起

從西方的經驗出發(比如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和英國,一戰之前的德國與英國),西方學者認為在權力轉移或霸權更替的過程中,世界體系非常不穩定。哈佛大學的艾莉森教授提出「修昔底德陷阱」,這一概念對權力轉移的理論沒有太多創新,但指出了權力轉移的本質就是大國崛起。關於雅典與斯巴達的權力之爭,修昔底德認為其原因是,「雅典實力的上升引發了斯巴達的恐懼」。因此按照修昔底德的說法,權力轉移過程中戰爭是難以避免的。國內現在也在談「修昔底德陷阱」的問題,面對權力轉移,作為崛起中的大國需要思考:戰爭會不會發生?如何才能有效地規避戰爭?

修昔底德認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的原因是,「雅典實力的上升引發了斯巴達的恐懼」。

如果僅僅從西方的經驗出發,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在雅典還是在歐洲,這個結論都是比較悲觀的。但春秋五霸如齊國、楚國、宋國和晉國,卻提供了與之相反的案例。一定程度上,從齊國到晉國的權力轉移並沒有直接以戰爭為標誌。秦晉之後到楚國,諸侯之間雖有戰爭,但並不一定是霸主國與崛起國之間的戰爭。

春秋時期,霸權轉移主要依靠的是什麼?實力是不是諸侯爭霸的基礎?在春秋五霸有鄭莊公,當時鄭國的實力很強大,在跟周邊小國的一些戰爭中獲勝了,甚至戰勝了周王室。但鄭莊公並沒有因此成為霸主,這說明春秋五霸的劃定標準並不完全是依據實力而定。鄭莊公的主要問題在於,他在與周王室的戰爭中打敗了周王室,射傷周王。這場戰爭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不能幫助鄭莊公合理地成為霸主,反而還削弱了鄭莊公的霸權根基。

因不滿鄭莊公的無禮行為,周桓王於公元前707年秋指揮本國軍隊及陳、蔡、衛等諸侯軍親征鄭國。鄭國軍隊和聯軍在繻葛(今河南省長葛市北)相遇,戰爭中周桓王的肩膀被射傷。繻葛之戰反映了東周以後,「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

春秋五霸的爭霸模式

春秋五霸按照崛起模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九合諸侯」 「尊王攘夷」

第一個階段主要是齊桓、晉文時期,他們的崛起戰略基本一致。鄭莊公之後的齊桓公之所以能稱霸,按照孔子的話說,其稱霸的關鍵原因在於「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齊桓公為什麼能夠「九合諸侯」呢?用現在的話說,「九合諸侯」就是召開國際會議,而國際會議能夠召開必須要有實質性的內容,而不能徒具形式。事實上,與鄭國不同的是,齊國能夠稱霸就在於齊桓公解決了合法性的問題。在國際關係中,「合法性」是一個很核心的概念。齊國稱霸的合法性,最核心的來源就是周天子,因為在當時的分封制下,諸侯是尊奉周天子的。齊桓公爭霸的主要戰略就是「尊王攘夷」,尊奉周天子,討伐夷狄。例如,齊國通過戰爭幫助宋國解決內亂,幫助燕國對抗夷狄,而當周太子面臨繼承危機時,管仲又邀請諸侯會盟,幫助太子順利繼位。這種「尊王攘夷」的做法使得管仲和齊桓公合理合法地成為大家尊重的諸侯和霸主。

齊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齊桓公與各諸侯國在葵丘會盟。這是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標誌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

晉國的稱霸之路與齊國相似,晉文公在戰略上仿效齊桓公。當周襄王逃難到鄭國並向諸侯求救時,晉文公出兵勤王、平定內亂,同時他還幫助其他幾個諸侯國抵抗楚國,這些舉措也算「尊王攘夷」。但就對周王室的尊重程度而言,晉文公不如齊桓公。

▌訴諸戰爭

第二階段主要以秦穆公為代表,在此階段,周天子的合法性雖然仍有作用,但效果減小,霸主稱霸的方式轉向以戰敗前任霸主為判斷標準。秦穆公的爭霸之路與晉文公有些許差別,秦穆公得以稱霸是以打敗晉國為標誌的。晉文公去世後,秦晉兩國發生了崤之戰,晉國打敗秦國。秦穆公發誓報仇,最終攻佔晉國的王官兩邑,晉軍堅壁不出。同時,秦國向西擴張,稱霸西戎,受到周天子祝賀,秦穆公得以稱霸。但是秦穆公在「尊王」上並沒有象齊桓、晉文那樣「匡天下」的功績,因此其稱霸合法性來源主要不是來源於周天子,可能更主要是因為他幫助晉文公平定內亂等符合當時規範的道德舉措獲得諸侯的認可。

四馬挽駕的春秋戰車

▌安撫諸侯國

第三個階段是楚國與宋國之爭。儘管宋襄公是否算霸主有存疑之處,但楚莊王的霸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從合法性的角度看,楚莊王戰爭獲勝後到周朝問九鼎輕重,周朝使節王孫滿回應說「在德不在鼎」。可以說,問九鼎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周天子的權威。從戰爭角度來看,楚莊王戰勝了較多國家,如陳國、鄭國等。但與之前兩個階段的經驗不同,楚莊王在打敗陳國後,並沒有消滅這個國家,而是幫助其復國,讓陳國君主的後代繼續成為這個國家的君主。楚莊王圍攻鄭國也是類似的情況,當鄭國同意與楚國結盟後,楚國就沒有再繼續包圍鄭國。可以看出,楚莊王稱霸的方式與之前有些許不同,在對周天子的合法性產生挑戰的同時,他對周邊國家採取了比較溫和的爭霸策略。其策略不完全是「爭霸」,更多地是「安撫」,從而獲得較多諸侯國支持,成為霸主。而宋襄公儘管敗於楚國,但是平定齊國內亂也獲得諸侯認可。因此在第三階段,周天子的合法性對於各國稱霸的作用明顯下降,稱霸的主要合法性來源成為諸侯國的認可。

思 考

因此,我現在思考的問題有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是戰爭與權力轉移的關係問題。根據先秦史可以看出,從齊國到晉國的權力轉移中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秦晉之間雖然有小範圍的戰爭,但是從晉到楚的權力轉移沒有特別明顯的崛起戰爭。在弭兵之會後,楚國和晉國長期呈現出兩極格局。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權力轉移的過程中戰爭不是一個必然產物。但如果戰爭不是必然產物,那決定權力轉移的關鍵因素又是什麼呢?大國崛起肯定需要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或者綜合國力做支持,但我們可以發現,合法性也是不可忽視的權力來源。爭霸國要想獲得合法性必須要符合以下三個標準:爭霸戰爭的勝利、對安全等公共產品的供給、以及意識形態的吸引力。約瑟夫·奈認為領導權的核心就是供給國際公共產品。春秋五霸很多都是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者,比如保護諸侯、平定內亂、幫助討伐蠻夷等。以上行為都是春秋五霸的共同選擇。

2011年10月發生在金三角地區的湄公河慘案,凸顯了東南亞地區安全類公共產品的稀缺。隨後中老緬泰四國展開國際合作,有力打擊了該地區的販毒勢力。圖為據此改編的電影《湄公河行動》的海報。

第二個方向是周天子合法性的喪失,我們可以看到,在春秋五霸逐一興起時,周天子的合法性隨著諸侯爭霸的過程而不斷下降。春秋早期周天子的權威和作用是絕對、唯一的,但後期其權威則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據統計,《春秋》在242年的記事中,共記有諸侯朝事108次,但朝天子的僅有7次,而朝霸主的卻有101次。由於霸主越來越具有合法性,諸侯慢慢地就由「尊天子」變成「尊霸主」。在「尊霸主」的過程中,周天子的合法性在慢慢下降。隨後規範也在發生變化,於是就出現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向「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轉變。孔子說「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時社會比較穩定,但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後社會就比較動蕩了。所以說,霸主的出現導致「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規範受到破壞難以恢復,「禮崩樂壞」,整個國際體系的秩序就受到了很大挑戰,從春秋到戰國也就不可避免。到了戰國階段,各國不再爭霸,而是兼并它國,這都與周天子合法性喪失和規範被破壞有關。

本文來源 韓不非

《欣悅與彷徨:張治中父女的家國往事》

張素我/口述 周海濱/撰述

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年9月版 定價:48.00元

頁碼:416頁圖片:102幅字數:270千字

附錄:

——張治中:關於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問題

——張治中:自我檢查書

——張治中:怎樣改造

購買周海濱簽名圖書,請微信支付並留地址

我們拉您進「周海濱微說」交流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海濱 的精彩文章:

劉佐:要減輕老百姓負擔,光有減稅還遠遠不夠
在窮人看來,電視機比食物更重要

TAG:周海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