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被本田放鴿子的Waymo,接下來要怎麼辦?

被本田放鴿子的Waymo,接下來要怎麼辦?

Esther| 撰文

前不久,青亭網曾報道過Alphabet子公司Waymo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倉庫,已經開始為即將上架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進行最後的調試。文中提到了Waymo在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Early Rider試點項目後,即將推出有史以來第一個完全自動的出租服務。

但是近日外媒報到稱,曾經與Waymo洽談合作的本田公司宣布投資7.5億美元收購通用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Cruise 5.7%股份,在未來12年內本田還計劃投入20億美元與Cruise共同開發遍布全球的自動駕駛汽車服務。

如此一來,Waymo在自動駕駛汽車服務上搶佔的先機似乎受到了一定威脅,因為Waymo的自動駕駛技術需要依靠第三方廠商的汽車,隨後其若想擴大規模可能會遇到巨大挑戰,比如產量、生產速度要由第三方汽車廠商決定,而且這些廠商似乎也並不是很樂意僅僅成為Waymo自動汽車的硬體提供商。

當然,目前為止Waymo還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因為其已經簽訂合約購入近6.2萬輛的克萊斯勒Pacifica混合動力小型貨車和2萬輛捷豹I-Pace電動越野車,至少這些車似乎足夠在美國鳳凰城等一些城市中使用了。

但是Waymo在領先其他公司推出全自動計程車服務後,如果要將市場規模擴張至國際,就需要汽車廠商為其提供大量汽車(可能有數百萬輛),但是最有可能與之合作的廠商本田確選擇了通用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這下Waymo該如何應對?

合作模式需要重新審視

作為曾經在谷歌旗下的公司,Waymo的優勢在於其在車隊管理軟體和計算機技術上的豐富經驗,但除了自動駕駛技術,它並沒有汽車製造的背景,這就是為什麼這家公司需要購入第三方汽車而不是自己製造。

依賴第三方汽車廠商這一點可能早晚會導致Waymo的發展遇到瓶頸,比如,目前Waymo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是在克萊斯勒Pacifica小型貨車上手動安裝感測器等自動駕駛硬體造成的,因此想達到高效量產比較困難。

如果想提高量產的效率,Waymo也許可以在汽車製造過程中就將感測器等計算機集成在車上,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產品的質量會更好。

那為什麼Waymo還沒有與汽車廠商合作生產全自動駕駛汽車呢,原因可能是因為Waymo本身與汽車廠商接觸不夠多,而且廠商可能也並不止是想單純合作。而Waymo目前的計劃是從汽車廠商手裡購入汽車,打造成自己品牌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如果這樣的商業模式得到成功,汽車廠商就變成了為Waymo品牌服務提供硬體的匿名供應商,這種情況下即使Waymo願意預付大量資金購買第三方車輛,汽車廠商可能也並不看好與其長期合作。

難以達成的合作

除了合作模式不利於汽車廠商外,Waymo與這些廠商洽談合作的過程也不是很順利。比如2016年時,Waymo就試圖與福特公司達成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但是去年有媒體報道合作談崩了,因為Waymo不願意預支福特擴大電動輕型客車(計劃是作為自動駕駛汽車車型)生產規模需要的資金。Waymo希望福特公司承擔前期的風險,但是如果他們想一想,如果前期投資後期成功了,再找其他廠商合作也更容易了。

據彭博社報道,在2016年的時候本田曾與Waymo在討論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另一家媒體在今年4月也曾報道兩家公司已經接近簽署合同。只是雖然Waymo與本田協商了多年合作,這「快熟的鴨子」還是飛了。

雖然本田與Waymo洽談合作的細節並未公開,但是不難想像本田應該並不想成為Waymo的匿名硬體供應商。

而高德納諮詢公司的一名分析師Mike Ramsey曾對彭博社透露,其認為Waymo太貪心,因此難以合作。

關於Cruise與通用的合作模式

Cruise公司的CEO Kyle Vogt認為作為通用汽車的子公司有一些獨特的優勢,比如兩家公司因為附屬關係,並不會產生利益分歧,而且負責設計與製造的通用汽車工程師與負責感測器等硬體的Cruise自動駕駛技術工程師也更容易進行合作。

Vogt透露Cruise與通用汽車的工程師們正在設計一款自動駕駛汽車,未來計劃在通用汽車的汽車製造工廠生產。

而Cruise此次與本田合作,其目的是使用同樣的合作模式,將技術授權給本田。這種模式也有其他公司在使用,比如由前谷歌自動駕駛項目主任Chris Urmson、前特斯拉Autopilot項目主任Sterling Anderson與前任優步自動駕駛汽車團隊高級成員Drew Bagnell聯合開創的Aurora,這家公司將專註於研發能夠授權給汽車廠商的自動駕駛系統。

Aurora公司的技術還在研發階段,但是其賣點是開發Waymo水準的自動駕駛技術,同時為汽車廠商提供可以更自由控制的商業模式與客戶關係,這家公司創立了兩年,但是已經與大眾和現代談成了合作。

Waymo可以學到什麼

雖然Waymo與Cruise的商業模式不同,但是其目前與克萊斯勒和捷豹達成的三年合作足以支持前期在一些城市推出的大規模計程車服務。但是就Waymo已經購入的8.2萬台汽車來講,想要向全球擴張其還是要想辦法與更多廠商尋求合作。

然而留給Waymo的時間似乎並不是那麼多,因為通常汽車廠商設計新車型需要花費4年時間,如果Waymo希望在2020年開始迅速擴大規模,現在就得開始動手與汽車廠商合作設計自動駕駛汽車了。

也許Waymo可以模仿Cruise的模式,利用部分股份來吸引汽車廠商合作,因為有了共同的利益,二者的工程師可以合作更緊密,不需要擔心泄露重要商業機密的問題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亭網 的精彩文章:

Magic Leap One光學揭秘,OPPO發布ToF 3D拍攝手機
John Carmack談Oculus Go:與Quest賣點不同,或推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