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當媽,難。當後媽,更難!

當媽,難。當後媽,更難!

讓孩子品嘗後果,比說教和懲罰更有效。

ps:今日有送書活動,要看到最後喲~

01

看看這個後媽

我和孩子的親爹相處得不錯,跟兒子的關係也把握得比較和諧。不信你看:

後媽場景1

糖糖剛學會走路,我便開始支使他幫我拿個紙巾啊,幫我扔個垃圾啊什麼的......

小傢伙跑得可歡快了。

結果家裡的豬隊友看不過去了,啟發他:為什麼不讓媽媽自己做這些事情呢?

後來這些事情就變成豬隊友的了。

刀不磨會變鈍,孩子不用會變懶,甚至不中用。

後媽場景2

這個國慶假期,常看到公共場所有抱著小孩走路的媽媽。

而糖糖也是走著走著,就張開雙臂耍賴要我抱抱。

"媽媽,我要抱。"

"你是累了嗎?"

「我就想要媽媽抱。」

「哪好吧,我也累了。我們坐這裡休息一下,等不累了再走吧!」

休息了一刻鐘,我起身,孩子也屁顛屁顛跟了上來。

是的,憑啥抱啊,還沒走兩步就嫌累了,那我還不累啊?

再說,生你的時候腰都壞了,抱不得。

後媽場景3

某天一件事情不如意,飯桌上把碗重重一放惡狠狠地說:我不吃了。

我馬上說,可以,不過一直到下次吃飯你都不可以吃任何東西。

糖糖開始有點心虛了,但還是一副氣鼓鼓的樣子。

我們吃完把桌子收拾好,開始笑嘻嘻地討論,怎麼有這麼傻的人,居然拿不吃飯來要脅別人,自己不吃飯餓的又不是別人,笑死人,居然拿餓自己要脅別人,哈哈真可笑......

於是以餓一頓飯的代價,糖糖明白了拿傷害自己來要脅別人,是很蠢的事。

類似的事再也沒在他的生活中出現過。

其實小孩子很多行為只不過是試探,第一次就阻止,基本不會有第二次同樣行為發生。

後媽場景4

糖糖看上了那套1099的樂高警察總局,多次以合作式口吻向這個家裡掌握了財政大權的我發出邀請:

「媽媽,我們買回來一起拼吧?很好玩的!」

糖糖看著他心心念念的玩具

然而被我委婉回絕了。

我給自己買了一雙同等價位的鞋子,並且語重心長地對糖糖說:

「媽媽真的很難得喜歡上這麼一雙鞋子。

這雙鞋子顏色好搭配衣服,又有點鞋跟,整好彌補了你媽身高不足1米68的劣勢。而且穿著走路不累,多麼難得的一雙好鞋,錯過了就斷碼了……」

糖糖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無奈又無可奈何。

「你的玩具放在商店裡又不會跑掉,你好好

讀書,老師反饋在學校里表現好,聖誕節就買給你做為聖誕禮物怎麼樣?」

「 後媽 」開心,全家不愁。

後媽場景5

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給糖糖買的零食,都是揀貴的買,長輩們的想法是:我不識貨不要緊,價格識貨就成。

星星泡芙,果蔬米餅,巧克力威化,楓葉棒棒糖,腰果杏仁蔓越莓干混合堅果,藍罐曲奇,磨牙餅乾,明治欣欣杯,羊奶片......

「媽媽,我的牛肉乾是不是你吃完了?」

「啊,媽媽明天下班給你買回來。我是怕你一個人吃,吃多了也不好,容易發胖,還壞牙!」

好些零食我也都是打著給糖糖買的旗號,其實我自己吃了。

嗯,好吃。

加班的時候不吃一點,難不成讓我因為體力不支,深夜猝死嗎?

孩子不自己去努力去爭取,就能輕而易舉的得到他想要的一切?

孩子不自己走路,怎麼會知道媽媽抱著他走路會更累?

孩子不餓一次肚子,還以為肚子是別人的呢!

孩子撒潑耍賴不治他一次,你難道要等他以後用這招屢試不爽嗎?

......

02

用「後媽」的心態對待孩子

有些父母心甘情願做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勞,在家替孩子疊被、穿衣,甚至喂飯;在外替孩子背書包、背畫板、背水壺。

明明是孩子能幹的事,全由父母代辦了。

殊不知,父母在兒時替孩子扛住了一切,今後又怎能指望孩子扛住世界?

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說過: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

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

那就是媽媽對孩子的愛。

母親最有效的愛,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

別把孩子太當回事兒,用「後媽」的心態對待孩子。

後媽,並不是不管孩子,而是懂得教育的尺度,既不會劈頭蓋臉地凶孩子,也不會毫無原則地寵溺,而是不過分關注孩子,和孩子保持一定的心理界限。

合格的後媽需要嚴格把握教育尺度,既不能對孩子太凶,太凶則稱之為「棒殺」;也不能太溺愛孩子,過溺則稱之為「捧殺」。

03

"後媽」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呢?

延遲滿足,讓孩子懂得來之不易

曾有研究表明,那些4到5歲的孩子,能夠接受,"延遲滿足"而放棄"即刻得到"的孩子,他們進入青春期後,在情感表達、社會技能、人格特徵上,與那些無法抵禦 "即刻滿足" 誘惑的孩子差異明顯。

前者往往有比較強的社會競爭性,比較高的社會效率,自信,頭腦清晰,善於把握大局,能比較好的應付生活中的挫折。

而後者則有約三分之一的人,缺乏這些優良品質,並且出現心理問題的人相對較多,比較羞怯,遇到挫折時自我否定,嫉妒心強,脾氣暴躁,不會做人。

可見延遲滿足的訓練,對一個孩子來說多麼必要。

讓孩子接受「 自然懲罰 」

自然懲罰法,是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的一種教育方法。

就是當孩子出現過失或犯了錯時,父母不給孩子過多的批評,而是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犯錯帶來的後果,使孩子在承受後果的同時感受到不愉快的心理體驗,從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這樣孩子就能自覺地彌補過失,糾正錯誤。

孩子這種生物,凡是你苦口婆心的嘮叨,他們都有本事自動過濾掉70%,說一萬次道理不如讓他們吃一次虧來得有效。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教育者應更多地採用自然懲罰而不是人為懲罰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前者遵循的是基本等值、等同的原則,對一種錯誤行為作出回應,目的是讓孩子在回應的過程中增加這方面的經驗。而後者則是由教育者根據孩子的錯誤行為,人為決定的懲罰回應。

培養孩子懂得感恩與付出

親子之間需要的是雙向關心,而不是父母永遠手心向下的單向付出。

一味地寵著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默認所有的好東西都屬於自己,都應該獨享,自己具有優先權和所有權,慢慢地內化成一種規則,孩子便從此霸道自私,活生生地被培養成「白眼狼」。

預留適度的個人空間給自己

媽媽與孩子、丈夫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有利於自我的提升,更益於孩子的成長和夫妻的感情,無疑是對於家庭最好的選擇。

那些早晚會來的分離和獨立,一旦時機成熟,就儘管鬆開手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鍛煉。

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領,有了抗風險的能力,當他遠走高飛時,你可以欣喜地目送他,而不是淚眼婆娑地擔心。

要知道,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你想像的那樣需要你,多半是你需要孩子需要你。

孩子越獨立,」後媽「就越省力,這樣不好嗎?

更何況,"後媽"有更多的時間來成就自己的事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每個媽媽都有一套她自己的育兒哲學。

也就是說,你不必搬運他人,要綜合你的條件,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尋找一個最適合的方法。

不知為人父母的你,有那些"後媽"的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孩子跟爸爸不親,很可能源自媽媽的這3個「小動作」!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那是一種寄予厚望的幸福!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