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那些消失的衚衕消失的事兒

北京那些消失的衚衕消失的事兒

老北京衚衕名稱中有不少是以碑命名的,比如麒麟碑衚衕、半截碑衚衕、石碑大院、石碑衚衕等,都是因為衚衕中最早曾有作為景物標誌的漢白玉石碑而得名。

麒麟碑衚衕,呈「L」形,西起交道口南大街,南至張自忠路,東鄰中剪子巷,北靠府學衚衕。清宣統時稱口袋衚衕。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稱麒麟碑衚衕。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麒麟碑衚衕併入張自忠路。「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紅亮衚衕,1976年從大街分出後,稱麒轔碑衚衕。

據說,明朝的大同總督仇鸞當年在這條衚衕里住的時候,在他的府邸門前修了一個漢白玉的、有麒麟浮雕圖案的影壁,人們當時就管這條衚衕叫麒麟衚衕。到1947年才給它定名為麒麟碑衚衕,一直叫到了現在。

在北京有兩條因影壁上的飾物而得名的衚衕,一為鐵影壁衚衕,一為麒麟碑衚衕。前者在德勝門內,因為衚衕中有一座元代的古剎「護國德勝庵」。庵內有一通雕刻著獅子、麒麟的石頭影壁。由於影壁表面呈黑褐色,好像是鐵鑄的,所以被人稱為「鐵影壁」。現在「德勝庵」早已變為民房,鐵影壁被移到了北海公園中,保護了起來。後者在地安門東大街路北,因為明朝嘉靖年間有個武將仇鸞住在這裡,府邸前邊有一座鑲嵌著漢白玉石碑的影壁。這塊石碑上浮雕著麒麟怪獸,故稱「麒麟碑」。後來,仇鸞因故獲罪,門前影壁被推倒,麒麟碑被埋在地下近六百年。民國初年翻建房屋時,石碑才從泥土中被挖出來。如今這塊石碑被完好地保存在鼓樓內。

麒麟碑衚衕南口原有兩隻埋入土中,只露出頂部的石獅,近年挖出,移至白塔寺內殿前。

北京鼓樓底層東券洞內的南側,有一塊麒麟浮雕的石刻藝術品,人稱麒麟碑。這個麒麟碑本不是鼓樓原有之物,而是麒麟衚衕內,明代大將軍仇鸞府前的石影壁。相傳仇鸞事敗被殺後,影壁被埋在地下,清末民初出土,移置鼓樓內。在北京城的歷史上,仇鸞這個人留下的是非常不光彩的一筆。

仇鸞是寧夏人,他的祖父仇鉞是明正德年間的著名的將領,由於幫助平定了安化王寘鐇叛亂有功,封咸寧伯,又因討平河北諸地的農民起義,進封咸寧候。仇鉞死後,由仇鸞承襲了咸寧侯的封爵。仇鸞為人粗暴強悍,常常口出狂言,讓人誤以為他是大將之才,在朝臣的推薦下,竟然做到了甘肅總兵的職務。

仇鸞實際上是個大草包,既無文韜,又乏武略,還貪殘無度,被人告發免職,進了大獄。當時奸臣嚴嵩當國,仇鸞拿出錢財,賄賂嚴嵩的兒子嚴世蕃,還拜了嚴嵩作乾爹,結果,反而又撈到了宣府、大同兩鎮總兵的位置。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佔據河套地區的蒙古韃靼部在首領俺答汗的率領下進犯大同,總兵張達戰死。見到俺答來勢洶洶,仇鸞嚇得不知所措,他的家奴時義、侯榮兩人見狀,給他出了個主意,仇鸞頓時轉憂為喜。於是,明代歷史上出現了這樣一幕,堂堂大明朝的一鎮大將竟然用重金去賄賂敵人,還與其首領俺答結盟,乞求他去別處進攻,不要圍攻自己防守的大同。俺答收下財物,竟繞過大同,往東而去。隨後,仇鸞又恬不知恥地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聲稱自己偵察到俺答向東進犯薊州鎮,害怕危及京師,請便宜行事,或尾追敵人進行搏戰,或徑赴居庸關防守,隨時援救京師。愚蠢的嘉靖皇帝還以為仇鸞是個大忠臣,頗為感動,下詔讓仇鸞留住居庸關。

俺答的韃靼軍果然經由薊州,轉而通過古北口進襲北京。當時,明世宗崇尚道教,天天在西苑修鍊,希望能夠成仙,已經許久不上朝了。世宗最討厭大臣打擾他修道,所以負責北京安全的兵部尚書丁汝夔不敢將俺答進犯京城的消息告訴他。後來,明軍在韃靼軍隊的進攻下迅速敗退,敵人直逼北京城下,丁汝夔才不得不向嘉靖皇帝報告。嘉靖皇帝頓時從仙夢中醒來,把百官罵了個狗血淋頭,突然想起了那個「忠心」的仇鸞,趕緊封仇鸞為平虜大將軍,節制諸軍,賞賜給他錦衣、玉帶,並說:「朕所重,惟卿一人。」命令他阻擋韃靼軍進京。此時,京師空虛,禁軍僅有四五萬人,而且多半在大臣家充當差役,老弱摻半,當兵的都害怕打仗,哭著不願上前。士兵到武庫領取兵器,管庫的宦官還象平時一樣勒索賄賂,不能按時分發。

俺答從白河東渡潞水,向西北挺進,一路上搶掠婦女,焚毀房屋,游騎往返於京城六門之外。京郊居民聚集城門,哀痛號哭之聲直達西內。眼見百姓慘遭蹂躪,兵部尚書丁汝夔卻下令京城的明軍堅守,不許出戰。原來,奸相嚴嵩對他說:如果在邊境打了敗仗,還可以瞞過皇上,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被打敗,可就完了。俺答只不過是想搶奪財物,搶夠了,自然也就走了,千萬不要出戰。仇鸞率領的「勤王軍」更是畏縮不敢前進,而且軍紀敗壞,也去搶掠百姓。仇鸞還不時派遣親信和俺答交通,許諾在邊境開放「互市」。

俺答軍終於在京郊一帶搶劫夠了,志得意滿,帶著大批金帛財物和搶來的男女、牲畜引兵退去,只在京城外留了小股部隊,作為疑兵。仇鸞的「勤王軍」有十幾萬人,眼睜睜地看著敵人撤退,一箭也不敢放。等到敵軍走遠,仇鸞才率領十幾萬兵馬尾隨其後,假裝追擊。俺答原打算奪取白羊口出塞,不料守軍據險抵抗,無法攻破,只好丟下一些婦女、牛羊,原路折回,奔回古北口。在昌平城北,與前來追擊的仇鸞所部撞了個正著,明軍措手不及,倉促間不能集結,部隊大亂,爭相逃命。韃靼騎兵闖進陣中,橫衝直撞,斬殺明軍千餘人,還幾乎活捉了仇鸞,幸虧副將保護,才逃脫一命。俺答軍長驅至天壽山,然後從古北口返回。一路上,明軍都遠遠跟隨,不敢出擊,好像是在歡送一樣。

這次俺答率軍進圍北京,滋擾達八天之久。因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是庚戌年,所以這次事變史稱「庚戌之變」。事後,兵部尚書丁汝夔以掌管軍事失職,被西市斬首棄市。仇鸞則在收拾殘部回京的途中斬殺了七、八十名百姓,冒稱敵軍首級,向朝廷報捷,竟然庚「功勞」最大。他還惺惺作態,上疏請罪,說自己追敵無功,頗和世宗皇帝的脾胃,不但下詔褒獎,還加封他為太子太保,賜金幣,大加賞賜。

隨後,嘉靖皇帝以將統帥不力,撤銷了成國公朱希忠、遂安伯陳錫和太監高忠提督團營的職務,廢除團營,仍設三大營,並設立總督戎政府為指揮機構,授予仇鸞「總督京營戎政」的大印,任命他統領三大營。仇鸞向嘉靖皇帝建議,選調邊兵來保衛京師,先後調發邊兵六萬八干名,分批入衛,與京軍一起操練,京師的防衛雖然得以加強,但是卻削弱了邊防力量。

「庚戌之變」,韃靼軍兵臨城下,讓嘉靖皇帝大失面子,他時常耿耿於懷,指望仇鸞能夠替他報仇,一洗恥辱。他宣諭仇鸞,讓他勤于軍務,一定要象成祖永樂時一樣,「長驅胡虜三千里」。為討得主子歡心,仇鸞信誓旦旦、氣壯如牛地表示:「來年三月,大舉發兵,搗毀北虜的老巢,必定不再使皇上有北顧之憂。」仇鸞貪生怕死,畏敵如虎,哪裡敢去打仗,他竟然又想了個辦法,派遣家奴時義結交俺答的義子脫脫,讓脫脫勸說俺答向明廷請求貢馬互市。因為雙方互市,和平交易,他也就不用再去北征了。俺答也想通過互市獲取利益,便向朝廷請求通市。極力主張,仇鸞正得寵,再加上嚴篙也支持他,群臣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只有兵部員外郎楊繼盛挺身上疏,反對議和,希望朝廷發奮圖強,選將練兵,抵抗韃靼。明世宗看了楊繼盛的奏章,也有點心動,但是禁不起仇鸞的挑撥,反而貶了楊繼盛的官。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明朝向韃靼開放馬市。

然而這種靠互市換來的和平維持了了還不到一年時間,俺答汗又一再率兵犯邊,互市也開不成了。仇鸞再無也法推託,只得奉命赴邊討敵。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四月,仇鸞領兵出塞,在鎮川堡(今山西大同東北)與韃靼軍相遇。一番激戰後,明軍傷亡數百,而僅斬首敵軍五名,被打得大敗,仇鸞竟然還厚著臉皮向皇帝請賞。八月,俺答進犯薊州,邊關告急,恰逢仇鸞背上生了瘡疽,卧病不起,不能出師,他又戀著大將軍印,不肯辭去官職,朝廷也沒人敢提更換大將的事。戰況越來越緊迫,兵部尚書趙錦無計可施,請求暫借仇鸞的大將軍印,代其出征。嘉靖皇帝認為兵部尚書不可輕出,讓他收還仇鸞的大將軍印信,給總兵陳時佩帶,以督師出征。當晚,趙錦來到仇鸞府第,傳旨收回大將軍印綬,仇鸞貪戀權位,又不敢抗命,交上印綬後,心中萬分懊惱,疽瘡迸裂,不久就一命嗚呼了。

仇鸞本來認嚴嵩為義父,兩人狼狽為奸。但自從受到寵信,總督京營後,權力與嚴嵩不相上下,不免傲慢起來,不把嚴嵩放在眼裡,兩人漸漸交惡。當時陸炳掌管錦衣衛,也和仇鸞爭寵,嚴、陸二人便又勾結起來,設法搬倒仇鸞。陸炳秘密查訪到仇鸞的許多姦邪之事,害怕沒有證據,沒敢上報。仇鸞的親信時義、侯榮、姚江等人以冒領軍功,被授予錦衣衛指揮等職務,見仇鸞身死,知道他身前之事必將敗露,便逃向居庸關,準備投靠俺答,結果被明軍拿獲。陸炳將此事抓個正著,盡發仇鸞前後通敵納賄等種種情狀,嘉靖皇帝怒不可遏,下令將他的父母妻子全部斬首,親黨戍邊,抄沒其家。對仇鸞,則剖棺戮屍,梟首示眾,這位大將軍最終也沒落下一個全屍。

(上文介紹仇鸞的博文的作者楊艷秋)

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府學衚衕36號(包括交道口南大街136號四合院)大四合院,原分為東西兩組院落,大門均辟於麒麟碑衚衕。東宅院辟後門於府學衚衕36號,門內原有同門房組成的四合外院,存東房5間和北房3間,北房為通往內院的穿堂門。內院分為中、東、西並列的3組院落。中路過廳面闊五間,後有垂花門,過垂花門進入內宅,有北房3間帶耳房2間,東西配房各3間,北房後有後罩房,院內兩側原有配廊,可通東西兩院。西路院北房3間,順山房各3間。穿堂而過是一座以垂花門為引導的內宅,此宅有北房5間帶耳房,東西廂房各3間,均有廊相通,後有9間後罩房。東路院為花園,舊貌無存。西宅院辟後門於交道口南大街136號。西宅院原大門(已經封堵)3間,中間啟門,臨街有倒座房。進門迎面為照壁牆,牆西側開垂花門,門內為前後兩層的三合房,後為後罩房,前後以廊相通。

此宅原為明思宗田貴妃之父田琬宅第,陳圓圓曾將此宅作為歌舞道場。清康熙年間為靖逆侯張勇宅。志和於道光、咸豐年間購得此宅,原稱「天春園」老宅,增益修葺後易名為「增舊園」。

此宅東院為同治帝遺孀敬懿、榮惠二太妃居所,被天主教神學院購得,後由北京市文物局使用。西院民國初期為北洋政府海軍總長劉冠雄的官邸,1931年後由助產士學校和產院使用,後為東四婦幼保健院使用。1984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包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東四婦產醫院的使用範圍。

府學衚衕36號曾為1924年出宮的同治皇帝的遺孀敬懿、榮惠二太妃居所。她們先後於1932年、1933年前後去世。後來,該宅邸曾是國民29軍軍長張自忠的宅邸。1946年民國政府北平市長何思源下令,將南牆外鐵獅子衚衕命名為張自忠路。

瑜妃赫舍里氏、瑨妃西林覺羅氏,均系清穆宗同治帝的妃子。民國2年(1913年)3月12日,遜清皇室對她倆加崇位號,瑜妃被尊封為敬懿皇貴妃,瑨妃被尊封為榮惠皇貴妃。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逼迫溥儀出宮。

第二天上午,溥儀在宮中召來了各貴妃,開了個「御前會議」,商討應付辦法。商量了一陣,只好決定搬。這是被逼的呀,不搬也沒辦法。這天的下午3點,溥儀和他的夫人親戚就坐著汽車出宮,搬到後海的醇王府里去了。可宮中還剩下這兩位老太妃賴著不走,誰勸也不行。瑜妃住的是太極殿,縉妃住的是重華宮。這兩位太妃娘娘發話了:太極、重華兩宮就是她倆的葬身之地,此外無處可去。如果硬逼著老姐兒倆挪窩兒,二位老太妃可就要往井裡扎!算下來這時候已是同治病死四十九年之後的事了,半個世紀的苦日子都熬過來了,兩個老太太還怕什麼呢?她們可能是捨不得住了一輩子的宮禁,也可能是考慮到將來的生活問題,或是捨不得自己的錢財衣物吧。鹿鍾麟等人考慮到她們的這個心理,就派人和她們商量不沒收她們的錢財衣物,使她們將來的生活不成問題。這樣一來,兩個老太太果然鬆了口,費了一番口舌之後,兩妃答應出宮。可這兩個老太太一直拖到了半個月之後的1l月21日才搬出宮,來到了大佛寺西街的大公主府里,打發她們的餘生。說來也巧了,榮壽公主就是在這一年死的。

敬懿太妃和榮惠太妃還在宮裡逗留了16天,於11月21日出宮。在此期間,她倆非常有心的將部分象徵皇家榮典的禮儀之物,巧妙地收藏起來。其中,包括光緒帝穿過的龍袍和她們自己被晉封為皇貴妃時所得的部分儀仗、傘蓋、輿轎等「軟片」。

對這二位老太妃待遇,段祺瑞政府成立後就改變了馮玉祥的粗暴態度。1925年4月,經段祺瑞執政府批准,清室在景山西門路北3號設了一個辦事處,辦理從故宮裡「請」出來的這幫人的善後事宜。為了給兩個老太妃「落實政策」,辦事處決定,從1925年4月起,為二位太妃在東城的麒麟衚衕購屋修造新府,工期為四個月。兩太妃在遷入新府前暫居六國飯店,其間還要為她倆舉辦「千秋」(生日)慶典,辦事處平時還負責管理她們生活起居那些婆婆媽媽的雜事兒。就為這個,又要從國庫里掏不少銀子,算是對她倆的補償和安慰吧。

1932年2月5日敬懿皇貴妃薨逝。本來,溥儀承繼德宗景皇帝(即光緒帝)兼祧穆宗毅皇帝(即同治帝),應當躬親頂靈,但他身去長春,做了偽滿的傀儡,不克參與,乃由清室貴胃載濤、載洵、載灃等負責操辦喪儀。決定在府停靈受吊19日後,暫厝柏林寺。

敬懿皇貴妃薨逝後,只剩榮惠皇貴妃孑然一身,平日長齋拜佛,無所事事。亦因病於次年1933年5月18日下午7時與世長辭。享年78歲。由貝勒載濤等親視含殮。她沒有停厝於柏林寺,而是在麒麟碑衚衕5號府中砌一磚窖,將其靈櫬「丘」於其中,上面用水泥磨嚴,一如平地。等待與瑜妃一起入陵。

1934年2月,溥儀在長春將要做「滿洲國皇帝」時,即從北京拿來了榮惠太妃一直保存到臨終的光緒帝的龍袍,穿這件龍袍去祭天,登極時還穿「滿洲國陸海空軍大元帥正裝」。

1935年初,清貝勒載濤、溥沂等考慮瑜、瑨二妃的靈櫬,長期「丘」於城內,終非長久之計,總以入陵為安。故在瑜妃薨逝一周年之際,親去柏林寺致祭,延請該寺僧眾唪經超度,並向報界發表談話,向各界「告窆」:二妃將於本年3月歸葬於東陵雙山峪惠陵。奉移前一日3月13日,載濤等在柏林寺給瑜、瑨二妃設位,請該寺僧眾誦經一日。平市朝野名流,吳佩孚、江瀚、鮑毓麟、余晉和、游伯麓,以及遜清遺老遺少等分別贈送了花圈、祭席、滿筵(餑餑桌)等奠禮。家奠儀式,一如清制。由清貝勒載濤主祭,溥沂陪祭,奠酒、焚帛皆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二妃靈柩皆分別厝於地下,家祭前,乃由夫役將棺啟上,等候發引。

3月14日夜間3點,二妃金棺分別由兩處起靈,赴東四牌樓聚齊。用長途汽車20輛,靈車上架以明黃緞罩,分載二棺,並用了杠夫64名。其它護靈送殯諸人乘坐的車輛均扎以素彩。一切從簡,並無儀仗等物。場面空前隆重,也是出現在北京人面前的最後一次皇家葬禮。在北京街頭大有萬人空巷之勢。一時車馬塞途,路邊攤販一律停業,公安局、保安隊、憲兵及衛戍部隊都來參與維持秩序。葬於。

車隊出朝陽門,徑赴東陵。事前,載濤呈請平市公安局派員保護,即由局中派督察員冷兆琪,率同保安二隊隊警20名,護送至通縣。再由戰區保安隊派員保護前往東陵。靈車於當日晚間到達雙山峪。次晨3月15日安葬。即現在的河北遵化的雙山峪惠陵。

此次「奉安」共用去14000餘元。

下圖是1908年11月9日慈禧太后出殯的照片。

作者ruiren491112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吉林省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將進行復建
荷蘭滿族建立聯誼組織,開展滿族文化傳承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