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份價值740萬的健康提示!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

一份價值740萬的健康提示!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




節前加班忙到窒息,心裡發誓假期一定要「休養生息」。有這種想法的人,我猜——你的長假從第一天起,大概就已經「跑偏」了。






  • 平時睡不醒的「起床困難戶」,一覺睡沒了上午;






  • 平時追劇打遊戲的夜貓子,變本加厲熬夜到天明;






  • 平時早飯草草了事的上班族,在假期里「早餐是什麼,我不知道」……






你在放縱自己時,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提醒你,是時候善待身體了! 




北京時間2018年10月1日17時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兩位免疫學家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o,他們因在腫瘤免疫領域的相關研究脫穎而出。







去年幾乎同一時間,這一獎項授予了3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這個研究聽起來似乎很深奧,但通俗點講,就是

如何控制生物鐘轉換對身體的影響



研究稱,當人的生物鐘與地球旋轉保持同步時,最為健康。




換句話說,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兒,身體才不會為你的放縱買單







你知道諾貝爾獎金是多少錢嗎?

900 萬瑞典克朗,在2017年相當於 740 萬元人民幣!

所以,這份價值740萬的健康提醒,請一定仔細閱讀。




「生物鐘」在人體內滴答作響




人體有個「生物鐘」,它控制著晝夜作息。這個概念人盡皆知,但它究竟是如何控制的?



上述三位科學家成功分離出了控制晝夜節律的period基因,並發現該基因所編碼的一種特殊蛋白,從而揭示出細胞控制生物鐘的內在機制。




研究發現,這一基因在夜晚積累,白天降解,以24小時的循環狀態波動,與晝夜節律同步發生。







所謂生物節律,是各種生物體內的諸多生理活動,因外部環境的節律變化(如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呈現出周期性變化,比如,晝夜更替、月圓月缺、四季輪迴等。



2017年,英國廣播公司(BBC)拍攝了一部名為《生物鐘的奧秘》的紀錄片,也揭示了人體一天內不同時段的微妙變化。





一個晝夜中,人的體溫、脈搏、血壓、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都在變化,有時還呈現周期性。







對抗「生物鐘」,全身都遭殃




或許你早已深切體會,按時休息,準點吃飯,精力就會綽綽有餘;一旦違背則力不從心。




生物鐘長期紊亂可引發超重,抑制免疫力,誘發2型糖尿病、癌症等多種疾病。







經常熬夜


違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切行為,都可能造成節律紊亂,睡眠障礙就是最典型的表現。




晚上該睡覺時,卻在打遊戲;白天該清醒時,卻在犯困……長期的睡眠剝奪,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飲食障礙等問題,還易感染或加重疾病。




尤其是凌晨2~4點

,這一時段血流變慢,本就容易形成血栓,若因熬夜影響了身體正常的休息機制,更易因心血管疾病發作猝死。







不按時吃飯


早上7點、中午12點、晚上6點是人體消化期,胃分泌酸和酶幫助消化。




如果這些時段不進餐,酶會加重消化和腐蝕,帶來黏膜炎症甚至潰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形成肥胖,還會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幾率。




違背體溫規律健身


醫學研究發現,早起後3小時內血壓值會達到高峰,心臟病發作幾率是其他時段的3倍多。




人的體溫在凌晨3~4點時最低,傍晚時最高。






  • 晨練時,體溫較低,人體血液黏度上升,如果運動過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 下午五六點鐘,體力、耐力和體溫達到高峰,此時運動效果最好。




踩點養生,最簡單的長壽法




《黃帝內經》記載:「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意思是說,生活規律才能活得長久。




人的健康可以說幾乎都由生物鐘掌控。專家表示,遵循生物節律、順時而動,便可延年益壽。






1~3點,熟睡養肝


這段時間是肝臟工作的旺盛時段,此時最好能熟睡,建議入睡時間不晚於23點;睡前避免情緒激動,不要飲水過多,以免起夜影響休息。



5~7點,排尿護腎


此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腎臟活動最強。早起排尿,可使腎臟儘快開始一天的工作。



7~9點,宜吃早餐


這一時段胃腸活動比較活躍,推薦吃一些溫熱易消化的穀物,如小米粥、燕麥片等。



9~10點,做重要工作


此時神經興奮性強,警覺性高,注意力集中,是思考的最佳時段,適合做最重要的工作。



12~14點,小睡安神


午飯後血液黏稠度增高,人更容易犯困。數據顯示,這個時段開車,車禍幾率相對更高。




飯後半小時最好打個盹兒,休息15~20分鐘,不宜超過1小時,最好躺著午睡。如果沒有條件,建議去戶外活動一下。



15~16點,適當放鬆


久坐的人最好起身走走,喝點水、適量加餐。



17~18點,最宜運動


英國科學家阿特金森發現,幾乎每一項田徑運動的世界紀錄,都是在下午或晚上打破的。




人體體溫從下午開始平穩上升,可以起到類似熱身的作用,下午6點左右體溫達到高峰,此時鍛煉效果最好,建議快走或慢跑半小時。



18~19點,晚飯七分飽


晚飯不宜過飽,飯後適當散步。這一時段血壓波動較大,人容易激動,尤其應保持心平氣和。



21~23點,準備睡覺


大部分生理功能趨於低潮,讀讀書或聽音樂,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的準備狀態。



這個長假,如果你能按時吃飯、準點睡覺、不熬夜折騰自己,悄悄「

休養生息

」,假期過後一定可以滿血復活。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院長  唐旭東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  伍學焱


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陳海波


北京朝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郭兮恆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中醫科副主任  周迎春




本期策劃編輯:鄭榮華  美編:靳豐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生命時報公眾號矩陣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戴弗全球峰會即將在京召開!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全球癌症治療方案
這種癌症可以自己「看」出來,拖到晚期才發現就太可惜了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