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土木之變中,明朝出動了多少軍隊?20萬精銳被2萬瓦剌人打垮

土木之變中,明朝出動了多少軍隊?20萬精銳被2萬瓦剌人打垮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秋,明軍於土木堡(今河北懷來土木鎮)被瓦剌打敗,明英宗被俘,明朝陷入空前危機,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整個事件當中,仍然有一些謎題沒有解開,比如明軍的參戰人數,明軍失敗的原因,等等。

先來看參戰人數,一種說法是明軍有50萬,最早的記載是劉定之的《否泰錄》:「官軍私屬共五十餘萬人。」嘉靖以後的史學家基本上沿襲這種說法。劉定之聲稱對土木之變是「目擊耳聞」,而且劉定之是《明英宗實錄》的副總裁,在翰林院工作,所見所聞應該與事實出入不大。

然而《明英宗實錄》卻不提明軍總兵力,只說官軍死傷了數十萬,取了個虛數,這說明在編撰《實錄》的作者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相信劉定之50萬的說法。那麼,明軍出徵人數究竟是多少呢?

按照《實錄》的記載,明軍出征前,調集軍隊很倉促,準備也不足,「車駕發京師親征,命下逾二日即行,扈從文武吏士皆倉猝就道雲。」明英宗下詔親征,兩天後文武百官就離開京師,而出征前三天,才調集了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以及必備的親軍,兵員並沒有全國總動員。

據明史專家估算,這些兵力總計不超過25萬,明軍號稱50萬,可能是沿襲了永樂時明成祖帶50萬大軍親征的說法,虛張聲勢而已。

土木之變的戰爭過程是: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十九日,明軍出居庸關,過懷來,到達宣府。八月一日,到達大同。這時,王振聽說前方慘敗,於是決意撤退,途中行軍路線屢次變動,搞得士兵疲憊不堪。

八月十三日,逃到土木堡,因為瓦剌軍提前佔了水源,明軍饑渴難忍,也先靈光一現,提出求和的要求,而且主動撤離,麻痹明軍,明英宗和王振果然上當,下令軍隊靠近水源,結果軍隊爭先恐後,亂得不成樣子,所以被瓦剌軍團滅,明英宗成了俘虜,52個大臣死於亂軍之中。

明軍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所謂明軍20萬精銳一朝被瓦剌2萬軍隊打垮,很多人把責任推在明英宗和太監王振的頭上,並不完全準確。要知道明英宗效仿明成祖、明宣宗親征,並不是大錯,這算是遵循祖宗家法。史載王振在到達土木堡不入居庸關內,又錯選了紮營地點,以至於被瓦剌追上。

其實瓦剌軍當時早已到達土木堡以東,明軍就算駐紮也無法取水。而明軍情報錯誤,前進又找不到敵人,撤退又處於被動,明朝在宣府軍隊也不配合,才是失敗的主因,瓦剌的勝利,多少帶有一點運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要塞陣地 的精彩文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原來俄羅斯與烏克蘭曾經那麼親厚
蘇聯解體後那些士兵是如何分配國籍的?這個分法比「奧數」還難

TAG:要塞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