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8月份,一場旨在讓世界各地的武術得到交流的大會在上海舉辦。筆者也前往參加該大會,並有幸將其記錄下來。這篇文章主要列舉一下在大會中露面的、日常大家能接觸到的、比較成系統的實戰武術門類。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圖片來源網路




中華武術

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國度,中國的武術可以分為傳統武術和現代格鬥。前者簡稱為傳武,全部都是近代以前(含近代)出現的武術,比如太極、八級、詠春、形意等。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現場的中國式摔跤




如果說哪種武術是最強的實戰武術,筆者可能無法回答你,但可以肯定摔跤一定比拳擊強。人類的身體結構其實非常獨特,在強有力的外力擊打下非常容易摔倒。所以,人類與人類之間發生徒手廝殺,往往會以地面技終結。普遍缺乏地面技術的古代,哪方先把對面制服在地,就意味著誰獲得了勝利。中國式摔跤就是這樣一門技術。作為古典時期就流傳全國的運動,中國跤可謂「白打」中的翹楚。其即有著中原地區數千年磨礪出來的實戰技法,還吸收了蒙古人的博克和滿洲人的布褲技法。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滿人的布庫



很可惜由於各種原因,中國跤目前非常頹勢,只有在河北和北京等傳統地盤才能看到大批練習中國跤的年輕人。相比傳統武術的寂寥,中國的現代格鬥則要風光得多。作為中國武術在現代的代表——散打,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鮮血液注入。但90年代的時候,散打也經歷過一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一直到1996年以前,散打在UFC的成績還不如傳武。要知道作為專門轉型用來適應現代競技規則的武術,這樣的戰績是非常難看的。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散打當年也有不堪回首的歲月




可散打終究沒讓國人失望,通過不斷地吸收踢拳和泰拳的技法,散打終於完成自我超脫。現如今國際賽事代表中國功夫的往往都是散打出身。這一切都離不開交流。散打的歷史也證明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適應時代。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傳統武術大槍,圖片來源網路



說完了徒手格鬥,我們來看看器械武術。古人將大槍稱之為百兵之王,明代武術大師吳殳更是直言不諱,只有在巷戰的前提下刀牌才有可能勝過大槍,否則在二十步以內大槍就是無敵的存在。從兵擊角度上說,大部分武器都能做到異種對抗,唯獨槍不行。因為普遍超過三米的大槍面對任何武器都是碾壓優勢,哪怕是長卷的太刀也不過2.2米。中國大槍的技術理論又非常紮實,只要按部就班地練就能碾壓其他武器,是冷兵器時代當之無愧的王者。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哪怕目測也能感覺到大槍的驚人長度




作為一門實戰武藝,大槍在中國武術中還有著獨特的意義——它是器械競技中少有的保存著完整體系的實戰武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八極拳和八極大槍作為國學在我國台灣地區遍地開花。現在,來自海峽對岸的八極大槍也逐步迴流大陸,首先登陸的便是南方地區。此次大會不過是百兵之王初現崢嶸而已。

歐洲武術

HEMA是近年來風行兵擊圈的名詞。其實H就是Historical,E就是European,M就是Martial,A就是Arts,合併起來就是歐洲歷史武術(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s)。近十年隨著全球兵擊的發展,西方人紛紛從自家的典籍里復原出歐洲的傳統武術技藝。目前國內流行的歐洲武術主要是以軍刀和擊劍為主的單手,以長劍劍術為主的雙手和全甲格鬥。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HEMA歐劍第一次上擂台



軍刀(sabre)最早由蒙古人傳入歐洲,被稱之為蒙古韃靼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伊斯蘭武士,當蒙古人征服中亞之後擄走了所有能擄走的工匠,迫使他們為自己打造武備。作為蒙古人的利刃,軍刀一開始是作為騎兵武器使用的。歐洲人最早將其和闊劍混用,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不過在決鬥文化風行的歐洲,軍刀優雅的身姿和犀利的戰法也漸漸被紳士們所青睞,逐漸成為和刺劍一樣的決鬥武器。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漂亮、帥氣、優雅卻又致命的軍刀



相比軍刀的犀利優雅,長劍就要顯得厚重且古樸。相比非常具有伊斯蘭-歐洲特色的軍刀,長劍這種武器似乎在全世界都能找到近親。但是,這從側面也意味著長劍形制的經久耐用。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14世紀的長劍




最早的長劍出現在13 世紀。它仍是把主斬的武器,血槽讓其更輕更堅固,其尖部不像未來的劍條那麼明顯,但是依舊致命。應該注意到那時的劍針對的盔甲是鉚接鎖子甲。到了13 世紀末期,長劍的劍頭部變得更尖,劍的重心更靠近握手處,劍尖已經很明顯。1350 年左右長劍的變化更明顯。從護手到劍尖急劇變尖,幾乎呈三角形。在板甲出現並急速發展的14 世紀,這類劍特別適合刺入盔甲的縫隙和關節處。


總說功夫不實戰,那麼國內能學到的實戰武術到底有哪些?

▲貝加莫博物館Civico考古展覽中展出的倫巴第長劍複製品




到了14 世紀晚期,長劍的突起劍脊代替了血槽,劍更加堅固也更適合刺擊,這種形制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成為主導的形制之一。15世紀出現的形制是長劍最後發展的形制之一。在十字護手附近設計了一個凹陷(或者凸起),等同於傳統的強劍身後30 厘米不開刃之處,手指可以繞過十字護手緊握住凹陷處。這就能使持劍者獲得更好的點控制,讓推刺成為武器的主要功用。到15 世紀末16 世紀初,刀劍商在護手邊增加了各種各樣的指環以便保護手部,並且長劍變得更加輕便,成為了人們喜愛佩帶的流行武器,並且經常被用來決鬥。

除此之外,還有全甲比賽。受制於篇幅可以請大家閱讀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那篇《中國人身穿重甲,手持大刀參加全甲格鬥大賽是怎樣一番體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暗夜,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打仗我不行,搞錢你也不行,英法兩國十字軍東征為為一賠一賺?
西漢海量黃金後來哪去了?衛青一次軍功賞賜就黃金二十萬斤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