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正的馬其頓方陣到底是怎樣的?如果你認為只有長矛步兵那就錯了

真正的馬其頓方陣到底是怎樣的?如果你認為只有長矛步兵那就錯了

原標題:真正的馬其頓方陣到底是怎樣的?如果你認為只有長矛步兵那就錯了


槍林聳立,軍號長鳴。若探漫天黃沙中,似有錐牆矗立。當整齊的步伐震動大地之時,一列騎兵從殺進敵人的視野前。舉足無措間,波斯大軍瞬間崩潰。這一幕,來自於電影《亞歷山大大帝》。而電影中為我們描繪勾勒的軍隊,正是在公元前四世紀打遍歐洲無敵手的軍團:馬其頓方陣。


▲wifi環境下點擊上方可觀看精彩視頻

一、真正的馬其頓方陣

從廣義上而言,馬其頓方陣並不僅僅指重裝步兵組成的長槍陣。除了我們熟知的重步兵方陣,還有在電影中一擊必殺的重騎兵,以及使用短矛和大盾的輕步兵、投擲標槍的輔助步兵和輕裝騎兵。它是西方第一支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部隊,也是亞歷山大軍事才能的傑作。若非天才率領他們,否則在一般將軍的指揮下,可能尚未開戰就已亂成一團。



在馬其頓軍團中,最主力的部隊當屬重裝步兵組成的長槍方陣了,亞歷山大的一切戰術都圍繞著他們展開。他們手上的武器是長槍,長度往往有三、四米,需要雙手才能端起來。他們的盾牌比斯巴達人的小,用皮帶掛在脖子上,再穿在左臂上,以便他們空出左手來端長矛。他們同時穿著銅製胸甲和馬其頓式頭盔,以脛甲保護腿部。


這些重裝步兵在作戰中通常組成16*16的方陣,前六排的人平放長槍,後十排的槍尖則斜指向天。16個這樣的基本方陣組成一個「小方陣」,而四個「小方陣」組成一個完整的大型方陣,人數高達16384人。


在沙場上,龐大的方陣軍容嚴整,步伐整齊,擔任軍隊中的中堅力量。他們用密集的長槍方陣拖住敵人的主力,在戰場上擺出堅不可摧的防線,吸引敵人主力部隊前來進攻。然後,他們利用數不勝數的長矛迫使敵人與之纏鬥,為軍團中的「鐵鎚」創造戰機。當敵人被糾纏在這槍林之中時,這把鐵鎚便尋機狠狠砸下,把面前的敵人打得首位難顧,狼狽不堪。而這把鐵鎚,就是軍中另一重要力量:重騎兵。

二、錘砧戰術征服世界

馬其頓北部溫和的氣候和山地地形,使當地十分適宜牧馬,馬其頓人因而掌握了優良的馬匹來發展騎兵。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夥伴騎兵了。他們頭戴銅盔、身披鱗甲,使用長矛和短劍戰鬥。他們往往被配置在軍陣的側翼,甚至由亞歷山大本人親自率領。在衝鋒時,他們向著敵人陣中薄弱環節發出致命的一擊,是馬其頓的一把尖刀。


以重步兵為「砧板」,像盾一樣堅守住防線,再以重騎兵為「錘」,配合其它兵種出其不意重創對手,這就是馬其頓著名的「錘砧戰術」。在東征的路途上,亞歷山大大帝將這一戰術發揮到極致,幾乎所有敵人都敗在馬其頓這一戰術之下。在亞歷山大征服波斯的伊蘇斯戰役中,波斯人正是將主力都放在中央,無奈地被馬其頓方陣纏住,抽身不得,最終敗在了新興的馬其頓帝國手下。



憑藉著這一戰術,馬其頓方陣橫掃希臘、波斯、埃及、印度……大軍所到之處,只要是有平原可以施展開的地區,皆攻無不克,為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帝國。


然而,亞歷山大病逝之後,繼承者並沒有善用馬其頓軍團的力量。步兵的裝備越來越沉重、用於保護側翼的騎兵反而被削弱,方陣的戰鬥力每況愈下,最終被羅馬軍團擊敗。再加上方陣必須依託平原而戰,因而一旦進入複雜的地形,就難以施展甚至不攻自破了。


正如孫子兵法上所說:軍無常勢、水無常形。無論曾經多麼強大的軍隊,終有一天會難逃失敗的命運。想必亞歷山大怎麼也沒料到:他的後人不僅沒有他的睿智,還沒有發展和完善方陣,反而是帶領它一步步走向分裂和滅亡。

參考:


《古代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統帥藝術》 杜平


《論馬其頓方陣及其對西方軍事理論的重大影響》 彭凱


《略論古代馬其頓騎兵》 張曉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在世時,蒙古鐵騎根本踏不進南宋,蒙古皇族敬佩與他結拜兄弟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