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怪異的地外冰

怪異的地外冰

壓縮反而會膨脹

科學家在太陽系的一些衛星(例如土衛二)上發現了大量的冰,那裡可能會是低溫生命的搖籃,或者是人類將來移民的可選星球。因此,對於諸如土衛二上的冰,科學家不惜花費時間認真研究。

科學家最近告訴我們一個驚人的研究結果:土衛二上的冰具有非常怪異的性質,在壓力下,體積反而膨脹,越壓密度越低,也就是說,如果鋼鐵具有這種性質,就會在鍛打之下,反而蓬鬆起來,夠怪的!

不僅如此,這些冰的溫度越低,密度也越低,也就是具有熱縮冷脹的性質!我們知道的固體都是越壓縮越緻密,一般的固體也都是熱脹冷縮的。冰雖然在壓力下容易脆裂,不會受壓而體積縮小,但也不會受壓而體積增大。冰雖然在受熱融化時體積會縮小,但在保持固體的狀態下,也是熱脹冷縮的。怎麼到了地球之外,就變得怪異了呢?

經過了多方探討,土衛二上的溫度、壓強等環境因素都考慮到了,找不到原因,最後在冰的組成上找到了答案。原來土衛二上的冰並不是單純的水冰,而是含有一些有機小分子甲醇的冰。這可以通過土衛二的反射光光譜分析得知,因為每一種物質都會吸收特定頻率的光。而甲醇的水合物結冰後,雖然外觀上看上去與冰相似,但性質已經不同了。研究者用甲醇與水按1:1混合時形成的冰進行實驗,發現這種冰在地球上同樣具有上述這些怪異的性質。

怪冰有怪結構

研究者把這種越壓縮越蓬鬆的性質叫做負壓縮性,把熱縮冷脹的性質叫做負熱膨脹性。為什麼這些物質具有這種一反常規的性質呢?研究者用一些模型來形象地告訴我們原因。

一個三腳架,兩個側邊用沒有彈性的材料做成,底邊用彈性材料做成,那麼在受壓的情況下,底邊就會被兩個側邊牽動而伸長,雖然三腳架的高度縮小了,但由於底邊的伸長,導致三腳架的面積反而增大。如果許許多多這種三腳架排列組合成一個較大的框架,那麼框架本身就會在受壓的情況下,高度雖然縮小,但側面卻被擠壓得大大突出,從而導致整體的體積反而增大了。

如果一種晶體是由這樣一個個小分子構成的三腳架組成的,那麼這種晶體本身就會表現出越壓縮越蓬鬆的情況。能組成三角形結構的分子應該會有,但是什麼樣的分子能形成彈性底邊呢,研究者認為構成分子的氫與其它分子的氧、氮之間的靜電作用形成的氫鍵就像是具有彈性的皮筋,可以在一定程度下伸長和縮短。

另一些研究者還想到了另一個模型,可伸長壓縮的啤酒架(四角架),當這種架子處於伸長的狀態下,稍稍壓縮,就會讓它的體積大大增大。如果分子之間形成了這種啤酒架結構,進而組成了晶體,那麼所組成的晶體就會體現出負壓縮性。

由此,研究者推測,甲醇水合物結冰後形成了類似上述模型的晶體結構,所以才體現出負壓縮性。

至於熱縮冷脹的負熱膨脹性,是由於在較低溫度下,這些分子相互間更容易形成框架式的晶體結構,分子之間的距離進一步拉大了,從而體積反而越大,密度也越小。

可見,物質的很多性質與其分子之間的排列關係有多麼密切啊。

冰的溫度你並不懂

除了土衛二上的怪異冰,外星還應該有另一些怪冰。這些冰的成分也是H2O,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雜質,但在有的星球上,有的冰在零下20攝氏度就融化了,而在另一些星球上,在零上70攝氏度都不融化。是這些星球怪異,還是這些冰怪異?

其實是冰因為星球的環境而變得怪異了。如果一個星球上的大氣壓力達到兩千個大氣壓,那麼這個星球上的冰在零下20攝氏度就會融化,因此這樣的星球上雖然較冷,但很可能存在液態水。而如果一個星球上的大氣壓達到兩萬個大氣壓,那這個星球上的冰在零上70攝氏度以上才會融化,這樣的星球即使溫度較高,也很可能存在固態冰。

這些怪異冰之所以形成,僅僅是因為冰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下,會形成不同類型的冰,僅冰的結晶類型就有四五種。開始,普通冰隨著壓力的升高,融化的溫度會降低,但當壓力超過大約兩千大氣壓時,冰會變成另一種結晶類型,這種冰冰點最低,之後,融化的溫度卻隨著壓力的升高而升高了,當達到兩萬大氣壓時,冰在70攝氏度時都不會融化。

越拉越粗,越壓越瘦

還有一種怪物質,與土衛二上的怪冰一樣違反人們的直覺。這種物質怪在哪裡呢?我們知道拉麵越拉越長,越拉越細,麵糰越壓越矮,越壓越從側面凸出。如果有一天,發現拉麵越拉越長,且越拉越粗,我們可能會覺得撞見鬼了,這樣的麵條,我們可不敢吃。如果一塊麵糰,受壓時,不僅變矮,而且從側面收縮,變瘦,這樣的麵糰,我們也害怕得想扔掉。有的星球上可能真的會存在這種物質,由於其分子形成的特殊結構,而具有上述的性質。有趣的是,地球上就存在這類的結構,在被拉伸的情況下,竟然會變胖,而在受壓的情況下,反而會變瘦。

蜂巢的結構就屬於這種性質、這種類型:在一定的方向上拉伸蜂巢,蜂巢的六邊形小單元會變成四邊形,同時,蜂巢整體會向外有些擴展,變胖。而在一定方向上壓縮蜂巢的時候,會導致蜂巢內各六邊形的空間縮小,兩側六邊形的邊內陷,從而使蜂巢兩側不僅沒有因擠壓而突出變胖,反而收縮變瘦了。蜂巢還只是一種宏觀上的結構,如果一種物質的分子形成了微觀的蜂巢結構的晶體,那麼這種物質就會呈現出這種怪異的性質來。具有這種怪性質的物質,一般其分子間距離很大。

不論是地外的怪物質還是地球上的怪物質,它們其實都還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只是自然之妙,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讓頭腦「冷」下來的妙計
把大氣層還給火星的話,是否會變得生機勃勃?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