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欲建立聯邦中國,卻被視為背叛孫中山,晚年建一政黨黨員達40萬

他欲建立聯邦中國,卻被視為背叛孫中山,晚年建一政黨黨員達40萬

陳炯明這個名字,如今不知有多少人能記得,而能記住他名字的人往往也受教科書的影響視他為「孫中山的叛徒」、「背叛革命」、「反動軍閥」、「分裂主義」。然而,撥開歷史迷霧後我們會發現,陳炯明才是真正的「民主革命家」,他主張聯省自治,並在廣東推行民治,反對孫中山北伐,力主和平統一中國…他在這些關鍵問題中表現出了一個聯邦主義者的智識和遠見。

陳炯明原名陳捷,1878年1月13日出生於廣東海豐縣的紳商家庭。陳捷天資聰穎、年少老成,遵照祖父、父親的遺願考取功名,20歲就考中了秀才,但他對八股取士的考試製度興趣索然,沒有再循著舉人、進士的路子走下去,而是先改名「陳炯明」,寓存著對黑暗現狀的不滿和對光明的嚮往,然後於1906年考入廣州新成立的廣東法政學堂,就讀兩年製法科速成班。

2年後,陳炯明以「最優等生」成績畢業,作為立憲人才當選首屆廣東省咨議局議員中19位常駐議員之一,並任法律審查會會長。1909年歲末,陳炯明作為廣東代表之一赴上海參加「16省請願國會代表團茶話會」,期間與革命黨人交往密切並加入了同盟會。此後,陳炯明參加了廣東新軍起義、329起義,並在辛亥革命光復廣東後被推選為代理廣東都督,開始了他主政廣東的「黃金時代」。

陳炯明上任伊始,就開始大力推行「聯省自治」主張:由各省制定憲法,組織自治政府管理本省,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聯邦制國家。他認為中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根本不適合實行中央集權制,只有分權自治才能實行民主政治。他的政治主張很快得到了廣州本地鄉紳的支持和擁護,就連後來的毛主席都撰文表示:有小的細胞才有大的有機體,有分子的個體才有團體,為了建立一個將來的真中國,其手段便要打破現在的假中國,要實現各省自決自治。

「聯省自治」的規劃藍圖,是基於看到北美13獨立州經過漫長時間自治之後進而「聯邦」的現實經驗。然而,陳炯明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孫中山的強烈反對。孫中山認為中國人民根本不具備自治能力,仍需「以黨治國」,在他眼裡,當時的人民「一來幼稚,二來不能親政」,所以革命者必須在初期做好「保姆」職責。陳炯明批評孫中山靠官僚代治,甚至訓導人民的做法,本質上是中國數千年來政治系統的一貫做法。

這兩個有著不同政治主張的人,隨著形勢的發展與分歧的擴大,二人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矛盾最終在北伐問題上全面爆發。孫中山主張武力統一中國,而陳炯明則主張和平統一中國,孫中山得不到陳炯明的支持後採取強制手段,嚴厲要求陳炯明參加北伐,並籌措500萬元軍費。陳炯明無法接受孫中山的條件,遂被撤銷粵軍總司令、廣東省長、內務總長等職,心灰意冷地避居惠州。

陳炯明一下野,粵軍頓時嘩然,接替陳炯明的粵軍將領葉舉悍然率60多營粵軍開入廣州,並於1922年6月16日發動軍事政變,圍攻孫中山總統府。其實,粵軍並不想致孫中山於死地,只是想將他趕出廣東,所以事發前已傳話給孫中山讓他趕快逃跑。孫中山離府後,粵軍開始圍攻總統府,要求守軍投降,因守軍不降而開土炮「三響嚇之」。可當年香港中英文報紙卻報道:6月17日孫中山以海軍大炮轟擊廣州,致無辜平民傷亡。

「616事件」後,粵軍成了孫中山的「眼中釘、肉中刺」,半年後孫中山策動滇、桂軍攻擊粵軍,1925年粵軍覆滅。陳炯明下野後成了各方勢力爭取的對象,就連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陳獨秀也來到惠州,勸他加入共產黨,領導華南地區革命。「918事變」後,日本人企圖拉他下水當漢奸,他則要求日人歸還東三省。日人拉攏不成,仍贈他8萬元支票,陳在支票上打叉退還。

晚年的陳炯明雖已不再統率千軍萬馬,但有「理想」的他並沒在落寞的生活中沉淪下去,他把一個海外華僑秘密會社——洪門致公堂改造成為一個有明確民主方針的公開政黨——致公黨,其登記的黨員截止1933年陳炯明去世時已達40多萬。雖然陳炯明用盡一生致力於聯邦明珠,但歷史終究沒有按照他的政治理念走下去。爾後,陳炯明以一個「背叛者」形象被記入國民政府的官方史冊。

1933年,陳炯明彌留之際,家人問他對家事有何交代,他卻一臉苦笑地說:「吾家事無可語!」再問國事,他連聲大呼「共和…」陳炯明去世後,竟無錢買棺成殮,萬般無奈之下,家人只得借用他母親的壽棺,這實在是人世間一大悲慘事。香港《工商日報》在陳炯明去世後給予他這樣的評價:「國民黨死了一個敵人,中國死了一個好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海拾粹 的精彩文章:

她是與陳圓圓齊名的名妓,24歲倒追60歲老翁,為了反清復明用盡餘生
老農體內現15塊彈片,引出60年前戰爭往事,臨終遺言令人落淚

TAG:史海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