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精進?

要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精進?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

饒益眾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小乘與大乘在發心上、精進上、行為上有很大差別,許多人認為小乘修行不是很精進,獲得的果位也不那麼殊勝,其實這是錯誤的。小乘行人不管是聲聞也好、緣覺也好,都想遠離輪迴、離開煩惱,獨自趨入寂靜的涅槃,為了實現這個願望,他們要經過長期的勤奮努力。

從佛陀在世時的公案可以看出,小乘修行者特別精進,即使是現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等國的小乘學人,也是日日夜夜相當勤奮。為了希求自己的利益,他們就像頭上衣服著火了,迅速要去撲滅一樣,一生中以最大的精進來修行。

小乘行人尚且如此,我們發了無上菩提心、發誓度化無量眾生的大乘修行人,為什麼不需要精進呢?我們的責任更重,任重道遠,如果每天不精進,反而一直睡懶覺,那是不合理的。就好比一個企業家接了很多工程和項目,但他整天都是睡覺,別人會不會譏笑他啊?小乘為了自己解脫都要如是精進,我們不但要自己解脫,還要度化無邊眾生,天天懈怠是不合理的。

菩薩是饒益一切有情的功德源泉,不具足精進的話,饒益眾生和求證菩提只是紙上談兵,所以具足精進就是佛子行。

精進分為盔甲精進、攝持善法精進、饒益有情精進。覺得自己太懶惰了,從今天開始一定要精進,披上這種誓願的盔甲,叫做盔甲精進;凡是行持善法的行為,自己就要取受,這樣的發心叫攝持善法精進;一切力量全部用於饒益有情方面,這叫饒益有情精進。不管我們有沒有得地,只要是為了眾生,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覺,寧願生病或者操勞,一切行為皆隨利他而轉,這就是饒益有情精進。

在座的道友當中,我希望培養出一批真正利益眾生的人。現在的眾生特別可憐,每天迷迷迷糊糊地忙著瑣事,沒有受過佛法教育,也沒有善知識來引導。所以我們非常需要捨棄自己、利益他眾,這也是現代社會的需要。

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中,倘若沒有精進、沒有勤奮努力,那是不能成功的。《入行論》也講過:「精進證菩提,若無風不動,無勤福不生。」沒有精進的話,根本得不到菩提聖果,就像沒有風的吹動,萬物不會動搖一樣,世出世間的一切善根功德,全部依靠精進而產生,月稱論師在《入中論》里也說:「功德皆隨精進行。」

因此大家修持善法時,一定要具足精進。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他認為天才是不存在的,完全依靠精進而來。但這種說法可能偏向於唯物論。利根和鈍根在界性中是有的,但是通過精進和不精進,成功與失敗也有差別。

假如沒有精進,一切功德和智慧都無法獲得,佛陀在《正法念住經》中云:「諸惑一根源,即是懈怠也,何有一懈怠,彼無一切法。」任何人如果非常懈怠,到了九十點鐘還像豬八戒一樣呼呼大睡,那他的聞思修行也好、禪定也好,是沒辦法增上的。

心的力量非常強大,只要精進的話,學問或菩提心都會不斷增上,很多事情也可以成辦。有些人認為:「我現在不行了,人已經老了,不用聞思了,只要好好地閉關、念念咒語就可以了。」也不能這樣,國家還沒有退休,家裡還沒有退休,佛教團體中也沒有退休,你自己就把自己退休了,打上一個老人的記號,這是不合理的。前段時間的新聞中說,印度上任了六十年來第一位女總統,她今年是72歲。

我當時看了大吃一驚,有些人到72歲時,不要說國家總統,連「家庭主任」都當不上了。心的力量確實不可思議,有些人五六十歲的時候,「不行了、不行了,我該死了」,最後心也沒有力量了,身體也沒有力量了,因此,一切皆隨自己的心態而轉。

尤其在聞思佛法、行持善法方面,大家一定要精進。古人有很多精進的公案,「鑿壁偷光」就是一例:有個人非常喜歡讀書,但是家裡貧窮,買不起蠟燭,故晚上無法看書。他隔壁家裡有燈光,他就在牆上鑿了一個小洞,鄰居家裡的光透過來,他就把書對著光看,最後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

還有晉代的車胤,也是看書沒錢買燈油。(我當年剛來學院時,也沒有買煤油的錢,點蠟燭就更不用說了。自己經常在月光下看書,有了月亮的晚上,心裡非常舒服。)夏天的時候,他在院子里看見很多螢火蟲,一閃一閃的。於是就把螢火蟲抓來,放在一個口袋裡,雖然不怎麼明亮,但也可勉強用來看書。由於他勤學苦練, 後來終於做了很大的官。

世間人尚且如是精進,我們修行人就更不用說了。現在很多人條件非常優越,但是就不願意修行,每天要麼散亂,要麼昏沉,要麼隨著煩惱轉,情緒不穩定是最大一個毛病,今天還想好好地學習、背幾個頌詞,明天就像子彈打中心臟一樣倒下去了,再也沒有爬起來的念頭了。

學習佛法應該持之以恆,博朵瓦格西說過:「未成佛之前,我們要持久地精進、勇猛地精進、不斷地精進。」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勇猛精進能不能長久?三天打漁,兩天晒網,這叫不叫不斷精進?

有些老和尚從小到晚年一直非常精進,我們真的特別隨喜。前段時間也講過,海城大悲寺的一些出家人,晚上十點睡覺,早上兩點鐘起來,每天只睡四個小時,保持日中一食。

記者採訪時問:「你們這樣的話,身體能不能罩得住啊?」妙詳和尚回答說:「可以,生活可充實啦!你看我身體這麼好,多年來一直只睡四個小時,日中一食,都很好、都很好!」我在大連也見過他,他們請我到那裡去,可惜我當時沒有時間。他們的寺院規定不摸金錢,與很多寺院的風格截然不同。當然他們是怎麼樣調心的,我也不好說,如果內心沒有調伏,光是外表上這樣行持,也沒有多大意義。但我想他們不會的,因為這沒有任何必要。

我以前剛來學院時,大概在十來年當中,一直精進地修行。現在回憶起來,還是對那段黃金歲月非常懷念,可能一生中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我看這裡的個別道友,年齡跟我當時也差不多,現在背這部論典、背那部論典,每天都是聽輔導、講考,生活過得很充實。這是人生中最難得、最寶貴的時光了,也許你們在晚年時也會很懷念的。

有些大城市裡的居士,真的也是非常精進,讓人很佩服。本來他們跟我們不同,我們星期天可以洗個衣服,稍微放鬆一下,但他們每天都忙於工作和家庭的事情,好不容易到星期天可以喘口氣,也是偷偷跑去一起學習。這種精神很難得,沒有一定精進心的話,中間很可能會倒下去。

所以,學習佛法的的確確需要精進,一切功德皆依精進而得,這一點大家務必要記住!

敬摘錄於《佛子行講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佛經中說植物變成了眾生,這怎麼解釋呢?
空性和如來藏是什麼關係?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