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正知正見是學佛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高僧大德關於正見的開示

正知正見是學佛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高僧大德關於正見的開示

正知正見是學佛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高僧大德關於正見的開示

夢參老和尚

沒有正見即是佛法的瞎子,縱然在修持也是盲修瞎煉。我經常看到許多人佛法講的頭頭是道,自己認為比任何人都聰明、都高明,講出來的話好聽得很,實際上,一點都不是佛法,行的全是魔道,甚至是地獄道,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正見。所以正知正見是學佛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

徐恆志老居士

所謂正知正見,即遠離一切迷妄顛倒的邪知邪見。例如以不凈為凈,以苦為樂,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都是顛到。以轉迷為覺,了生脫死,離苦得樂,趨向菩提為目的。便是正知正見。以「三法印」、「一實相印」為標準,便是正知正見。

學佛的人如果不具正知正見,不從根本處下手,往往著相迷境,只求人天福報,便勞而無功。正像禪宗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凈慧長老

有真見地,有真功夫,這樣才能夠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佛法不是一個知識,佛法是實踐。佛法的正見固然是要從學習當中來,但是,佛法的正見如果僅僅只停留在學習,那正見就不穩定。所以,只有見地沒有功夫,容易產生邪見。反過來,只有一點點功夫,完全沒有正見的引導,又會增長無明。這兩者就是 如鳥兩翼 缺一不可。

濟群法師

學佛是為了追求解脫。那麼,怎樣才能解脫?解脫與正見有何關係?佛法由教法和證法兩部分組成,二者不可分割。以往,有些人將教理和實修對立起來,在修學上帶來諸多流弊。禪宗學人說學教是「入海數沙」,教下學人說修禪是「盲修瞎練」。若埋首於經典而不顧實修,只是從書本到書本地學習教理,即使掌握諸多理論,於改善生命也難有作用。反之,若無正見引導,坐來坐去,不過是在座上打打磕睡,往往坐出一大堆毛病後,還不知坐的究竟目的是什麼。

教理本身是為修行服務的。學習教理,是為了樹立正見,這是解脫的保障。正見有兩個層面:一是聞思的「見」,通過聞思經教、如理思維而獲得;一是心行的「見」,通過禪修和相應的用心方法證得。具足聞思正見,就是為了進一步獲得心行上的正見。其中,有地前的,也有地上的,有有漏的、還有無漏的。

正見是解脫的根本。不論聞思正見還是心行正見,都是解脫不可或缺的保障。離開正見,何來解脫?我們發菩提心,也不能沒有空性見的配合,否則只能停留於世俗菩提心,作用非常有限。所以,發起世俗菩提心後,還應以正見不斷剔除其中雜質,了知世事如幻,超越我法二執。最終,契入空性,體悟眾生原本一體,真正發起佛菩薩那樣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正見,不僅要在理論上把握精確,更要在修行應用上達到相應的熟悉程度。而目前的現實是,有些人雖然學得一大堆經教,於正見的掌握既不準確又不熟悉。雖然學得很多,但無一能落實於心行,也就派不上實際用場。就像擁有許多工具,但每件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都不熟悉,又有什麼用呢?見,如同工具一般。掌握它、使用它,才能幫助我們解決修行路上的種種問題,最終抵達目標。

如何使用工具,需要有人指導。就像世間任何一種能力那樣,修行也有理論和技術兩個層面。修行所有的用心,都是一種技術。既然是技術,就要求非常精確,一是一、二是二,必須有真修實證的人,才有能力指導我們。隋唐時期,所以出現大德輩出、人才濟濟的興盛局面,正是因為有明師引領,有證法傳承。就修行而言,若有明眼人引領,即使聞思的見弱一點,有老師悉心指點,撥迷開霧,修行也不至出現偏差。就像有人引路的盲人,雖然自己看不見,也能正確到達目的地。怕就怕,以盲引盲,遲早同歸於盡。

隋唐時期,禪宗大德有許多高明的用心方法,直接幫助我們契入空性。問題是,目前真正繼承下來的很少。正因為如此,帶來了許多流弊。許多學人看了幾個公案就不將教理放在眼裡,卻無明師指點,坐來坐去,不是昏沉就是掉舉,或者既掉舉又昏沉。自以為那個狀態中還蠻舒服,幾十年就這麼過去了。我接觸的不少人,多有類似問題。再比如,禪堂有很多規矩,但這些形式都是為用心服務的。可現在,很多人將形式當作究竟,把那套形式演練一番就很陶醉,感覺自己很修行了,反而忽略了形式所服務的實質內容。這就是缺乏正見、不得心要造成的結果。

由此可見,聞思正見對於修行非常重要。尤其在我們這個時代,真正有能力指導修行的善知識太少。所以,正見就顯得尤其重要。

本煥老和尚

行不是盲目的,得有一個目標,有個路線,要依正知正見來行。沒有正知正見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時會越行離家越遠的。

古人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一個人用功,得有一雙「擇法眼」,要有所選擇,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的。今天這樣行,明天那樣行,邪知邪見重,像這樣子用功,是沒有什麼結果的。

慧律法師

正見,諸位,正見就相似指南針、羅盤,或者用現在來講,叫做衛星定位。我告訴你:前面第一個:「正見」,沒有建立,後面統統一面倒。沒有正見,那你所有的思惟、語言、業、命、精進、念、定,那統統錯。

所以,第一個,這個「正知正見」,是學佛一個非常重要的,叫做關鍵。

為什麼叫你要親近善知識?這個佛理你自己看,往往會遭扭曲,沒有善知識的指引,都是用意識心,用我執、我見在看佛經,要不然,設立善知識幹什麼?

佛法,這本書自己拿起來,你就看得懂,還須要見性的人指導嗎?你自己看,你就見性了;你自己看,你就開大智慧了。

當然,也有那個大善根的人,宿世大善根的人,一看經典,就自己悟,這個是難能可貴;但是,這種人鳳毛麟角。

所以,第一個:正知正見,太重要了,【正當的見解】翻譯作「正當的見解」,我覺得力道還不夠,應該翻譯作「正確的見解」,這個更為有力量,非常正確的見解,一點都不偏。

寧可百年不開悟,不可一日走錯路,修行當依何人?當依勝善知識,就是大悟的聖人,只有他能了解,佛的本妙、本覺 、本心,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是什麼,不見性不可能了解。

除了選擇勝善知識依止,還要選擇正見和正法,祖師講:如果你沒有能力選擇正見和正法,你這一世或者生生世世,註定成不了天人師 佛 世尊,如果你不聽經聞法,如何用智慧來選擇呢?

所以,修行絕對不是你關起門來念念阿彌陀佛,誦誦地藏經 金剛經 持持大悲咒就解決問題的,把聽經聞法培養成一種習慣,把聽經聞法當成享受生命,這樣才有智慧選擇

建立這個佛的正知正見,有多麼的重要!你是學佛?還是學外道?要冷靜一下。不是披著袈裟,就一定叫做佛門,有時候,自己搞一搞,搞到外道去,自己不知道!不是現居士身,受五戒、菩薩戒,就說:我就是佛弟子!那可不一定,你有沒有佛的正見呢?正知正見,不是那個「證件」,不是通過海關那個「證件」,是正知正見。一個為佛弟子,有沒有正知正見呢?是不是?沒有,沒有就是摸不出方向。解如目,行如足,解這個經文,就像眼睛一樣,一個眼睛瞎掉的人,說:我要從高雄走到台北!行得通嗎?解如目,行如足。所以,自稱為佛弟子,就應當要解這個佛義,要擁有正知正見,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要不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變成外道,自己都不知道。

大珠和尚

問:云何是正見?

答:見無所見,即名正見。

問:云何名見無所見?

答:見一切色時,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愛憎心,即名見無所見也;若得見無所見時,即名佛眼,更無別眼。若見一切色時起增愛者,即名有所見;有所見者,即是眾生眼,更無別眼;作眾生眼乃至諸根亦復如是。

法師

聽聞佛法後,要讓我們對生活更加充滿熱情和動力,這才是得到了佛法的正見。我們常常是用自己的想法來理解佛法,這樣佛法也成為了我們妄想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高僧大德關於忍辱的開示
濟群法師:所謂修行,只是消除眾生心中無明煩惱執著,開發般若性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