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強大,是源自科技強國戰略嗎?科技富國和科技強軍要分清

美國強大,是源自科技強國戰略嗎?科技富國和科技強軍要分清

說美國的強大源自科技強國戰略,這個觀點從結果上看是正確的。其實人類的文明發展證明了這是真理。不過也有一個例外,蘇聯奉行的其實也是科技強國策略,但最後卻自我崩潰了。所以這個強國可以分成科技強軍還是科技富國兩種。如果偏科了,那結果就是玩不轉。

美國的科技發展相當均衡,基礎科研人材培養,科技轉化,軍事利用,和平民用樣樣都一起狠抓,打仗掙錢兩頭都沒落下。科技先民用成熟再轉而深度改進用于軍事,即使為了戰略考慮先發展軍用科技,也都想到以後用於民間使用的問題,這種發展是比較穩妥保險的。並不和對手掙一時的高低,而是保持整體實力的優勢。

反觀蘇聯的發展就不是這樣了,蘇聯的科技底子本來就薄弱,但為了科技上能追上發達的西方和美國,一門心思的較真比拼。但路線卻走歪了,其動機就是軍事上壓過對手,所以發展的都是軍用科技。看看蘇聯的輕工發展,甚至沒什麼好出口的,唯一大量出口,別國又歡迎的,居然是AK47步槍。科學技術轉化為民用基本未受太大重視。體制上完全不是科技強國,而是科技強軍。

蘇聯的國有總體研製又是一個問題,如果上面沒下精神讓你研製什麼,下面基本就不會動研發的心思。這樣和美國西方那種百家爭鳴,完全以民生需要發展科技的理念完全不同。蘇聯的核心思想就是武器!武器!還是武器。而強大的科技基礎並不是這樣來的。

蘇聯的科技競爭不過美國只是表面的問題反映,深層探究還有其它的問題,美國可以用科技創造經濟上的收益,而經濟收益又能夠反哺軍事戰略的科究需要。蘇聯則是擠壓整個國家的產值,東挪一點,西挪一點,將拼湊的資源用來和西方拼軍事科技的研製。而國家總體科技利用率上,卻被遠遠的甩在了後面。沒有人文科技的融合作為強國的骨架支撐經濟發展,軍事科技再強大也一樣鬥不過對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仕米林 的精彩文章:

全球僅一艘,滿載4萬噸,比航母更具威懾力

TAG:君仕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