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歷史告訴我們,不要做與自己實力不相稱的事情

馮學榮:歷史告訴我們,不要做與自己實力不相稱的事情

問:這個世界上許多人的失敗,都是因為在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尤其是做與自己當時實力不相稱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要以失敗告終。

答:當年蔣介石集團從廣州黃埔起家,打出「打倒帝國主義」的口號,後來又打出「革命外交」的旗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國民黨治下的中華民國是一個前現代國家,全國的鋼產量,只有4萬噸,而同期的「帝國主義列強」,鋼產量動不動就是一兩千、好幾千萬噸,最不濟的後起帝國日本,也有500多萬噸,當時的中華民國,是一個農業國,一個農業國,要「打倒列強」,要與一系列的軍事工業化的國家去搞軍事對抗,就是傻子都應該明白,這是一條死路。

圖:蔣介石

問:傻子都能看出來是死路的,為什麼國民黨當年還是要一頭栽進去?

答:主要原因之一,是蘇聯給了國民黨一個錯覺,當時的蘇聯,對國民黨出錢、出槍,出顧問,對國民黨的北伐,提供了巨量的援助,這使國民黨產生了錯覺,誤以為有蘇聯做靠山,只要自己咬咬牙,打倒帝國主義,應該不成問題。

問:可是不料後來在1927年,蘇聯露出了狐狸的尾巴,國民黨跟它翻臉了。

答:對。到了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後看清楚了,蘇聯真正的目的,是要化中華民國為蘇聯的衛星國,國民黨是奉行三民主義的,他們顯然不能接受做蘇聯的附庸,所以蔣介石和汪精衛,都在1927這一年,分別與蘇聯翻臉。

圖:汪精衛

問:失去蘇聯靠山之後,國民黨為什麼仍然堅持搞革命外交、廢除不平等條約?

答:除了曾經想依靠蘇聯之外,當時國民黨還有別的依仗,例如1922年中、英、美、日、法、意、葡、比、荷九個國家簽署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說要維護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是美國牽頭搞的,但是,日本雖然簽了名,但內心深處其實是不樂意的,國民黨認為有這個公約保護,可以放膽搞革命外交。

問:誰知,國際協議從來就是一張紙,國民黨要用鮮血,去換取這個教訓。

答:正是。當你觸及人家的國家核心利益的時候,什麼協議都沒用,人家都不會遵守,歸根結底,你要搞對抗,還是要拳頭硬,我們現在回頭一看,國民黨搞革命外交,引發了從九一八事變到南京淪陷再到退守台灣的一系列後果。

問:國民黨根本的錯誤,就是做了與自己當時實力不相稱的事情。

答:對的,所以1949年之後,中國犧牲農民的利益,以最快的速度,搞軍事工業化,就是因為吸取了國民黨的教訓,你一個農業國,你要在國際上說話有分量,你必須要軍事工業化,戰鬥機,坦克,導彈,軍艦,你要自給自足。

問:但是,國民黨當年北伐、搞革命外交的時候,除了以上所說的之外,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我知道我弱,我知道你強,但是,我拿出不怕死的勇氣,雞蛋碰石頭,你石頭雖然不怕我碰,但是我雞蛋打碎在你身上,惹你一身腥,你也不舒服,國民黨想以這種博弈,換取英國、法國、日本在殖民利益上讓步。

答:是的,國民黨是有這個心理,其實1941年日本帝國偷襲珍珠港,也是出於這種博弈的心理,當時日本人認為,我知道我弱,我知道你們美國強,我知道我是雞蛋碰石頭,我日本雖然是個雞蛋,但我也是個鐵殼的雞蛋,石頭我砸不碎,但我肯定能給你撞一個坑,當年日本人想以大和民族不怕死的精神,去換取美國在東亞問題上對日本進行讓步,說的更明白一點,日本其實知道自己打不贏美國,但是他們認為自己一鼓作氣,用全民戰死的意志,去嚇唬美國,迫使美國認真重新權衡利弊,並對日本讓步,當時的日本決策者是這樣想的。

圖:珍珠港被偷襲

問:而且當時日本人不但是這樣想,而且是真的這麼做。

答:是。沖繩被美國攻破之後,日本其實已經在準備全民抗戰,當時幾乎所有的公務員、上班族、農民、工人、教師、學生,就連電影演員,都接受了軍事訓練,女人甚至連竹槍刺殺都學了,本土決戰,他們不是在做樣子,而是很認真在準備,當年的日本人,已經成為瘋狗,真的是準備打到最後一個人為止。

問:那麼假如美國真的登陸日本本土,最終美國能不能打贏?

答:美國知道日本人在準備本土決戰,美國人也早就領略了日本人的瘋狗本性,也不懷疑日本人會打到最後一個人,因此美國做了登陸日本的計劃,可是計划出來一看,傻眼了,雖然估算能打贏,但是,美國人要在日本本土承受至少一百萬條人命的損失,這樣就造成了決策困難,也就是說,日本人「鐵殼雞蛋碰石頭」的博弈思想,在戰爭中,其實多多少少,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的。

問:但日本人萬萬沒想到,美國人擁有原子彈。

答:世事難料。兩顆原子彈,救了美國人,其實說實話,同時也救了日本人。

問:當年東北三省淪陷之後,蔣介石集團不抵抗,是不是知道自己沒有實力?

答:是的,東北淪陷之後,蔣介石暫時不抵抗,但是暗地裡,偷偷充實軍備,他是要收復東北的,但他需要時間進行軍事上的準備,但這種準備工作只能偷偷進行,他不能向全體國民廣播,說:「你們別急,我已經在偷偷準備打仗!」

問:所以在1932-1936年間,凡是公開說抗日的,在蔣介石的眼中,都是給國民政府搗亂的。

答:正是,但從老百姓的角度看起來,你一國元首,三個省被人家佔了,你不敢吭一聲,所以許多老百姓就說他是賣國賊,有的人就專門攻擊蔣介石的這條軟肋,張學良也是這一點不能理解蔣介石,所以才發動西安事變,想把蔣介石獻給斯大林,納投名狀,獲取蘇聯支持他在陝西搞一個「西北國防政府」,割據一方,做土皇帝,這是張學良的真實想法,不料斯大林不想殺蔣介石,因為斯大林想利用蔣介石幫他抵擋日本人,張學良打錯了算盤,於是一輩子就完了。

馮學榮,70年代生人,現居香港,知名作家,讀史人,著有《日本為什麼侵華》、《親歷北洋》、《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等,是「別等」效率手冊的忠實踐行者與受益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近代中國的墮落不是沒有原因的
馮學榮:關於鄧世昌,鮮為人知的三個歷史細節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