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個世紀80年代,薩達姆大戰伊朗8年又轉戰科威特,究竟為何?

上個世紀80年代,薩達姆大戰伊朗8年又轉戰科威特,究竟為何?

原標題:上個世紀80年代,薩達姆大戰伊朗8年又轉戰科威特,究竟為何?


眾所周知,從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伊拉克與伊朗爆發了從二戰以來持續時間較長、損失消耗最大的一場戰爭,戰火蔓延8年之久,曾一度致使海灣局勢空前緊張,美蘇嚴重對立,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之後,僅僅相隔兩年,在1990年8月,伊拉克又入侵了科威特。因發起突然迅猛,科威特還沒有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伊軍就佔領了科威特全境。從而引發了海灣危機。



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伊拉克在10年中連續發動兩起戰爭?


從航海技術有了重大突破以後,人們發現世界雖大,但卻被大海連接起來,從此凡想成為世界強國的國家都要面對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是否擁有出海口。像英國、日本有先天的優勢,本身就有天然良港。而一些有野心國家就要通過武力來解決這個問題。被稱為戰鬥民族的俄國為何一直在戰鬥,說到底是為奪取出海口而戰。最終獲得了聖彼得堡、克里米亞和海參崴。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伊拉克在薩達姆的鐵腕領導下,一度躍升為世界第四強國,而薩達姆的野心遠不滿足於此,但因為缺少出海口極大限制了伊拉克的發展。有人會說伊拉克在科威特與伊朗之間有一段面向波斯灣的海岸,伊拉克的油輪可以在此下海,但由於這片海岸是由阿拉伯河的泥沙沖積形成的,不夠堅固,大型巨輪無法停靠。還有阿拉伯河口對面的兩個小島都由鄰國科威特控制,這等於把伊拉克的出海口完全堵死,石油出口面臨困難,也讓薩達姆十分爽。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伊拉克都是通過約旦的亞喀巴港把石油運往歐洲的,但銷往東南亞的用這條路線就十分不便,而且通過鄰國有較多麻煩,更不是長遠之計。這個問題成了薩達姆的一塊心病,便打起了伊朗的阿拉伯河東岸地區的主意,因這這裡有波斯灣天然良港和阿巴丹港。如果能得到這塊地方,伊拉克就可以直接通過波斯灣,經霍爾木茲海峽把油銷往東南亞國家。


天賜良機,當時的伊朗爆發了伊斯蘭革命,政局動蕩,薩達姆瞅准這個機會,就發動了歷時八年的兩伊戰爭。然而戰爭並沒有像薩達姆想像的那麼順利,雙方你爭我奪,均無優勢,形成了漫長的拉鋸戰,耗盡雙方國力。無奈最終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停火。薩達姆向東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又想向南吞併科威特。科威特雖是富裕國家,但軍力無法與伊拉克相比。



於是在1990年8月的一個深夜,伊拉克以閃電戰,僅用十個小時,便佔領科威特全境。之後,宣布科威特為伊拉克的一個省,當然科威特200公里的海岸線也歸伊拉克所有。然而,這次又沒有隨薩達姆的心愿,因為美國人堅決不答應。而且以美國為主的多國部隊僅僅用了40多天就讓薩達姆招架不住了,至此薩達姆出海口之夢破滅,想讓伊拉克崛起之願望徹底化為泡影。


更多精彩,請關注【下午歷史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下午歷史茶 的精彩文章:

前蘇聯為何會支持以色列在中東建國?

TAG:下午歷史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