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住在精神病院的日本國寶!怪婆婆一個不高興就賺兩個億!

住在精神病院的日本國寶!怪婆婆一個不高興就賺兩個億!

「我們埋沒在無限的網之中,並無限地發展下去,我們就住在網的一端。地球也不過是百萬圓點的其中一個。而我,草間彌生,是漫遊奇境的現代愛麗絲。」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

精神病患者、怪婆婆……

外界用這些詞來形容草間彌生

她自己則稱呼自己是夢遊奇境的愛麗絲

這位不愛笑的日本國寶級藝術家

應該是各位文藝裝逼犯們的最愛

她的波點南瓜即使對藝術

不感冒的人也一定聽說過

89歲的圓點女王可謂是

現在最火的現代藝術大師,沒有之一

縱觀近十年,草間彌生的藝術品

增值速度是北京房價的 10 倍

和當初的200多美元相比

50多年間增長了 35499倍

「White No.28」拍出了 710 萬美元的價格

她在日本直島放置的這個波點南瓜雕塑

已成為藝術狂熱份子的朝聖點

蜂擁的年輕人們擠不下

跳到海里也要和這顆南瓜合照

直島波點南瓜雕塑

上個月亞特蘭大的草間彌生《無限鏡屋》

展覽門票公眾門票開始發售

第三天便全票售罄

同時在洛杉磯布羅德現代藝術博物館

一個下午就售出了9萬張票

《無限鏡室:我對南瓜永恆的愛》

每人的觀看時間只有 45 秒

因為在門外還有十幾萬人在排隊

當今流行樂造詣已達峰值的天后 Adele

也在 45 秒內抓緊來了張側顏照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

草間彌生就一直在創作

無限鏡像的空間

從剛開始無人問津

到如今數萬人排隊等候

《無限鏡室:永遠消失的後果》

《無限鏡屋:百萬光年之外的靈魂》

《無限鏡室:永恆的愛》

對於大多數參觀者來說

這是一張張超吸睛的自拍照

對草間彌生來說

無限的光場意味著

身體與宇宙合而為一的非物質化

「我們所有人都生活在宇宙深不可測的神秘和無限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藝術來追求宇宙哲學,形成了我所謂的重複」

——草間彌生

至今為止,草間彌生

一共創作了超過20個《無限鏡室》

不過無限鏡室於草間只是冰山一隅

《消失的房間》則是另一個廣受關注的系列

《消失的房間》

新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女兒

被譽為「美國第一千金」的伊萬卡?特朗普

在自己 Ins社交賬號上曬與草間作品合照

幾分鐘便收穫了 14 萬個贊

《消失的房間》

當然,先鋒藝術必然

逃不開商業追捧的

各大品牌更是對草間彌生的

波點藝術趨之若鶩

LV

可口可樂

奧迪

草間彌生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

但爬上神壇的道路,卻並不容易

我們看得見前衛女王的波點藝術

看不見怪婆婆波點背後的故事

初期

草間彌生1929 年出生在日本長野縣松本市一個保守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家族一百年以來都以經營採種場為生,家境富足。

家庭合照

10 歲時,草間彌生便被幻覺、幻聽所困擾。這種在醫學上被稱為「人格解體神經症」的精神類疾病伴隨了她的一生。她常常會看到河邊的鵝卵石向她襲來,看到遠處的山突然金光閃閃,聽到狗用人類的語言對她喊叫,看到紫羅蘭長著人的臉,還張開嘴巴同她說話……每次她都氣喘吁吁跑回家,把這一切畫下來,也只能以畫畫來抵消內心的恐懼。

1939年,10歲的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的母親茂,是個脾氣火爆的女人,父親草間嘉門則是個風流浪蕩的人。家族雖然經常資助貧困的畫家,但是當母親知道草間的志向是畫家的時候,卻大發雷霆,百般阻撓,甚至毀壞她的畫作。

「母親常跟我說,沒生你就好了,還打到我幾乎失聰。」

草間彌生10歲時畫的母親肖像

讓草間彌生的母親大發雷霆的不只是「草間要當畫家」這件事,還有草間四處偷腥的父親。年幼時的草間常常奉母親之命跟蹤前去與情人約會的父親,但很快就會被父親甩掉,回去後,暴躁的母親便罵她出氣。這些畸形的家庭關係讓草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男性身體與陽具都產生了莫名的恐懼。

「我經常離家出走,晚上站在街頭希望過往的車輛結束我的生命。我曾企圖卧軌自殺,但那時的我太小太輕,風太大,我的身子飄了起來。」

少女時期草間的作品曾獲獎

少女時期的草間每天都在畫畫,作品多到堆至天花板。但這個時期創作的大部分作品在她從日本出發去美國前,被她自己燒掉了很多。

《殘夢》,1949

《第五號遊戲(宇宙)》,1953年

《山,1953年A(第30號)》,1953年

紐約時期

1955年,她在書店看到了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幫助下,她寫信給歐姬芙尋求幫助。2年後,她拿到了前往美國的簽證。

「雖然我在遠方,雖然我在藝術的道路上才剛剛起步,我還是懇請你為我指路……」

離家之前,母親給了草間彌生100萬日元,告誡她永遠不要踏入家門

1957 年,幾經周折後,28 歲的草間帶著幾十套和服和一百萬日元去了美國的西部城市西雅圖。美國自由開放的環境激發了她的靈感,很多年以後,她提到美國,說:「如果我沒有去美國的話,我就不會是今天的草間彌生。」

而後草間輾轉到了紐約,當時的紐約通貨膨脹,物價飛速上漲,100萬日元很快就捉襟見肘。由於不懂英語,甚至想賣掉一張畫都是異常困難的。也曾背著巨幅畫作穿梭城市去參加展覽被拒絕,再背回住處。在草間後來寫的書里曾回憶當初在美國的日子,半夜凍醒就畫到天明,菜市撿來丟棄的魚頭和菜葉熬湯。

草間彌生在工作室

草間到達紐約的第二年,紐約接納了她。這幅著名的《無限的網》,終於在紐約布拉塔畫廊展出,並引起轟動。《紐約時報》評論這幅作品「擁有驚人的力量」,並且「令人感到迷惑」。

《黃色無限網》,1960年

草間彌生與她的《無限的網》

在草間的前半生,60 年代應該是她最活躍的時期。1962年10月,草間彌生在格林畫廊的聯展上首次發布軟雕塑作品:一張刷白的扶手椅和一張八角長椅,上面覆滿陽具型的突起物。

草間彌生躺在積累2號上,背景是用通心粉畫成的無限的網

使草間在紐約成名的則是她的作品——千船會。展廳內,密密麻麻的白色假陽具突起物爬滿一艘真實比例、全長10公尺的小船,周遭所有牆壁和天花板則無限重複這張這件作品的單色印刷海報。

千船會,1963年

對於這件作品,當時安迪?沃霍爾帶著極震驚的表情對其完美表現大加稱讚。之後安迪1966年的作品《牛首相錯》更是明顯對草間的模仿。如果草間彌生沒有離開紐約,她會是安迪?沃霍爾藝術地位的最有力競爭者。

牛首相錯,1966年

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室》創作,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無限鏡屋——男性領域》裝置圖,1965年

20 世紀60 年代正值美國性解放時期,草間在紐約創建了「裸體劇場」,希望以裸體藝術的形式解放當時人們壓抑的性觀念。她因此受到嬉皮士的擁護,身邊聚集了很多嬉皮士和同性戀者,她帶領他們在街頭、公園、美術館進行大膽的裸體演出。

「在美國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溫室里的花朵,草間彌生打破了這樣的看法,她強悍而具有創造性。」紐約評論家Gordon Brown 在1960 年代接受採訪時有這樣的表述。

紐約的媒體喜歡這個矮小的東方女藝術家,嬉皮士們也喜歡她,警察卻不。草間用裸體彩繪創作表達反戰、解放同性戀等社會訴求,經常進出警察局。

她在紐約的行為傳回日本,被日本的媒體稱為國家之恥。但實際恰恰相反,她的裝置藝術中大量出現男性器官卻是因為她對此懷有恐懼。她在年少時多次不小心看到長輩親熱,由此留下了心理陰影。她抗拒恐懼的方式就是,一直讓她恐懼的東西出現在她眼前,她做了無數男性器官的軟雕塑,直至對此習以為常。

草間在紐約期間還與美國藝術家約瑟夫·柯奈爾(Joseph Cornell)有過一段柏拉圖式的戀情。

「我一出現,約瑟夫·康奈爾就喜極而泣,挽著我到他房間的沙發上把我壓倒。然後我們就一如既往,褪下衣服,互相寫生。」

約瑟夫並不完全認同草間的藝術,但卻願意讓她在自己身上繪畫,他給了她平生以來最穩定和健康的一段感情。

兩人一直相伴,直至1972年約瑟夫柯內爾去世。愛人的去世給草間彌生沉重的打擊,她的精神問題越來越嚴重。約瑟夫柯內爾去世的第二年,草間彌生從紐約回到東京。

東京時期

草間彌生在20 世紀70 年代回到日本,越來越頻發的精神問題讓她不得不住進日本的療養院,在療養院對面「花了人生最大一筆錢」買下了一棟樓作為她的工作室繼續創作。

《南瓜》系列就是這時期出現的重要作品,同時期創作的還包括無限的網、盤繞的樹枝等作品。

《超出了世紀》

《Sex-Obsession C》

《南瓜》

直至草間回到日本十多年後,1993年威尼斯雙年展上,草間彌生成為日本官方邀請的藝術家代表,在展覽中布置了一間填滿南瓜的屋子。《紐約時報》當時的報導中提到:「日本被它曾排斥的藝術家所代表」。

後面數十年,直至今天,南瓜幾乎成為草間彌生的代名詞。

《草間彌生和南瓜》

《Guidepost to the Eternal Space》

「我的人生因藝術而煥發光彩,我願一直為之奮鬥,直到死亡,即便是身體受損,我仍然會日以繼夜地不斷創作。」

——草間彌生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獲取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普象工業設計 的精彩文章:

在房價暴漲的時代,不花大價錢,也能讓生活幸福感飆升!

TAG:普象工業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