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面對兩難情況,應該如何做出重要決策

面對兩難情況,應該如何做出重要決策

十一假期已經過半了,有什麼收穫。無意看到一本冷門好書《史上最簡單的問題解決手冊》,到豆瓣上一看才6.5分沒想到這麼多人不識貨。

書中講解了51個很不錯的決策模型,表面看起來很簡單,但能理解並應用的人極少。大多數模型都可以擴展成一本書,而這本書用一頁紙來表達。值得擺在書桌前,沒事多翻看。




正文



兩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



你的某個朋友、同事或是客戶正面對未來可能不容反悔的抉擇,譬如,轉換事業的跑道、搬到另外一個城市,或是提早退休。贊成和反對的主張勢均力敵。


你要怎樣才能幫助他們擺脫這種兩難的局面?根據橡皮筋模型,請對方問自己這幾個問題:有什麼事情令我裹足不前?又有什麼力量牽引我向前?


乍看之下,這個方法似乎是這個傳統問題單純的延伸:「優點是什麼?缺點又是什麼?」但其中的差異在於:「有什麼事情令我裹足不前?又有什麼力量牽引我向前?」屬於正面的問題,所反映的情境之中,兩個選擇都很有吸引力。





怎樣維繫和監督多項計劃



你是否兼顧許多項目計劃而疲於奔命?如果是這樣,那你就是所謂的「身兼數職族」。這個名詞是紐約作家瑪希·埃爾博爾所創,形容那些在面對「你以什麼維生」這個問題時說不出單一答案的族群。

假設你同時是教師、音樂家和網站設計人員,這樣的組合聽起來或許很精彩,可是你要怎樣才能悠遊於各項項目計劃之間?怎樣才能確保有穩定的收入進賬?

各位可根據成本和時間的項目投資組合矩陣,把目前從事的項目計劃區分為工作相關和私人領域。除了金錢的成本之外,也要考慮到朋友的人脈、耗費的心力和心理承受的壓力。

成本和時間只是兩個例子而已。你可以根據自身處境之中任何相關的指標來衡量,譬如,x軸可以是「我的項目計劃對我達成最終目標有何幫助」,y軸則可以是「我能從這項項目計劃中學到什麼」。現在把你的項目計劃根據「達成的目標」和「學到的程度」來進行衡量。

怎樣解讀分析的結果



  • 如果這項項目計劃無助於你的學習,和最終的目標也沒有關係,那就可以排除。



  • 如果項目有可以學習的地方,可是和你的願望並沒有關係,所以雖然有趣,但無助於最終目標的達成,那麼試著改變這項項目,讓它可以對實現你的願望產生幫助。



  • 如果項目和你的願望相符,可是你學不到什麼新東西,那麼可請別人來執行。



  • 如果你既有東西可以學,又可以實現願望,那就是中到大獎了!

你追求的目標正確嗎

在一張紙上寫下你的目標,然後逐步地進行檢查:這個目標跟模型所列的14個條件是否具備相關性。


幾個要注意的重點是:如果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那麼就沒有希望;如果沒有挑戰性,那麼對你就沒有激勵作用。如果這14個步驟對你而言過於複雜,那麼在設定目標的時候,請將以下這個基本原則謹記在心:


你一旦設定目標,就要檢查它是否吻合這14個條件


今日處境究竟來源何處



我們的人生當中,都曾經站在十字路口,問自己現在該何去何從?十字路口模型的靈感來自於舊金山葛洛夫諮詢公司開發的「個人羅盤」,可協助各位釐清人生的方向。請根據以下的問題填寫這個模型的空格:

你的來時路是什麼



  • 你怎樣來到現在的處境?


  • 你的人生當中曾經面臨什麼重要的抉擇、事件和阻礙?


  • 你主要是受誰的影響?


  • 想想看你所受的教育、家庭、生長的地方,並將你覺得重要的關鍵詞記錄下來。

什麼事情對你而言是真正重要的



  • 將腦海之中最先浮現的3件事情寫下來,記錄不用詳細或是具體。


  • 你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 你相信什麼?


  • 你重視哪些原則?


  • 當一切都分崩離析時,剩下來的是什麼?

哪些人對你很重要

在此你要想的是:

自己重視哪些人的意見?

你的決定受到誰的影響,它又會影響到誰?

也要想想你喜歡和懼怕的人。

哪些事情會對你造成阻礙

你的人生當中,哪些層面讓你無法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

你的腦海當中有哪些該在時限之前完成的事情?

哪些阻礙讓你裹足不前?你得做些什麼?

什麼時候開始行動?

你在怕什麼

請列舉讓你擔憂、讓你泄氣的事情、情況或是人物。

看看你的記錄。漏掉了些什麼?浮現了哪些議題?你寫下來的關鍵詞是否透露今日處境的來時路?如果必要的話,請寫下更多的關鍵詞和問題。現在看看眼前的路。請想想以下這6個例子:

1.在前方召喚的道路:你一直想要嘗試什麼?

2.你最狂野的夢想是什麼,不論是否能夠實現?

3.對我而言似乎最有道理的道路,那些我重視他們意見的人物會建議我走這條路。

4.一條前人不曾走過的路:一條你以往從來不曾考慮過的路。

5.一條我已經走過的路。

6.一條回頭路,回到你覺得安心的地方。

一切,由你來決定。

你上一次去做從來不曾做過的事情是什麼時候?


怎麼知道自己是否應該轉換工作



許多人對自身的工作都覺得不滿。可是對工作不滿的情緒要怎麼衡量?這個模型有助於評估自身工作的情況。連續3個禮拜,每天晚上都要問問自己以下這3個問題,然後根據1分(完全不適用)到10分(完全適用)的分數,將你的回答填入這個模型之中:




  • 必須:目前的工作對我造成的負擔和要求的程度如何?



  • 能夠:我的工作和自身能力吻合的程度如何?



  • 想要:我目前的工作和我真正想要從事的工作之間,有多大的相關性?

經過3個禮拜之後,分析各種「風帆」的形狀。如果在「移動」,那麼表示你的工作具有多樣性。如果這個「風帆」形狀總是一樣,那麼請問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

你想要什麼?你能從事想要的工作嗎?你能做些什麼?你想要自己能夠勝任的工作嗎?

如果有什麼是你無法做到的,那就應該努力培養這樣的能力。











100天行動讀者反饋


@羅燕玉


第33天,出外呼吸新鮮空氣,得出教訓,就是要鍛煉身體,和學習AI技巧,不能死畫圖。




@塗改毅


平板支撐Day15





新出的對抗拖延課程:

我是如何戰勝拖延症的?




想了解更多關於100天行動內容---->

不需要意志力的習慣養成法:100天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arfalcon 的精彩文章:

微調策略:讓你感覺不到自己在節食的飲食方法
神奇的100小時利他自利原則

TAG:warfalc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