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台灣買大豆討好美國,想讓2300萬台灣人每天吃臭豆腐嗎?

台灣買大豆討好美國,想讓2300萬台灣人每天吃臭豆腐嗎?


文 | 

刀賤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補壹刀(ID:buyidao2016),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美國中部時間27日晚,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明尼蘇達雙城隊主場迎戰底特律老虎隊。比賽進行到第4局,球場主廣告牌上打出一行字幕,歡迎「台灣農產品貿易赴美友好訪問團」到場觀賽。



 

這是一份「殊榮」,至少團長洪堯昆會這樣認為。當天稍早時候,他剛在州長馬克·戴頓的官邸,與明尼蘇達州大豆推廣協會簽下意向書,承諾接下來一年中增購當地大豆。


 





簽約現場,戴頓州長相當熱情,誇讚台灣人的「友誼可貴」,在美國大豆亟需拓展國際市場的時候雪中送炭。


 


一不小心,州長先生也道出美國大豆行業當下的境況: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美國大豆產量將創新高,偏這時候,聯邦政府還在加碼跟美國大豆最大出口國中國的貿易戰......


 


言語之間,戴頓州長很是有苦難言。這時候台灣人跑來「送溫暖」,他當然高興了。


 

明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不是洪堯昆一行的首站。在此之前,這個訪問團已到訪過華盛頓。離開明尼阿波利斯後,他們接著去艾奧瓦州。訪問目的,都是去拍胸脯多買大豆。


 


按照台駐美代表處的描述,訪問團在華盛頓的陣仗比在明州大得多:




在國會山,在台駐美代表高碩泰和11名美國參眾議員見證下,洪堯昆代表訪問團與美國大豆協會簽署意向書,承諾2018年到2019年採購390萬噸美國大豆,總價高達15.6億美元,這些大豆將主要來自中西部的明尼蘇達和艾奧瓦州。





 


不知有意還是無意,台駐美代表處雖然在新聞稿中高調渲染了這筆買賣陣仗大、規模大,但卻「忽略」了不少重要細節。


 

首先一點,價格合適嗎?現在美國大豆正愁賣,這時候買肯定能在價格上佔大便宜吧。


 


一家香港媒體忍不住替台灣訪問團細算了一下:按照購買量和總價格,這次台灣承諾購買的美國大豆,每噸大概400美元。


 


可這樣問題就來了。因為產量提升出口減少,美國大豆價格6月以來跌幅較大,逼近10年來最低點,當前每噸只有316美元。




也就是說,美國大豆發愁賣不出去,台灣人不但沒把價殺下來,反而給了更高價格。


 

這麼「仗義」!難怪戴頓州長稱讚台灣人的「友誼」,還在球隊主場廣告牌上打上熱情的歡迎字幕。


 


還有一點,一下買回390萬噸大豆,台灣人消耗得了嗎?


 


刀哥沒查到台灣人均大豆消耗量,但這個賬可以這樣算:


 


大陸不到14億人,去年大豆總消耗量是1.1億噸,相當於人均0.08噸左右。台灣2300多萬人,按照大陸人均算,它一年充其量消耗180多萬噸。即便台灣人均消耗量比大陸多一些,但能多到哪去,一年多點時間用掉390噸,無論如何都不容易。


 

用不了也要買,而且還要「逆市」出高價去買,這樣一筆買賣,怎麼看都太不符合商業邏輯了。


 


在26日華盛頓的簽約儀式上,兩位美國國會眾議員、同時也是「台灣連線」共同主席的迪亞茲巴拉特和哈珀,都表達了對美台簽署這份意向書的高興。他們不約而同地稱讚「美台站在一起」,說這份意向書與「美中之間的貿易談判形成強烈對比。」





 


美國升級對華貿易戰,作為報復措施,中國被迫對包括大豆在內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




在這當口,台灣訪問團「以行動展現台灣對美國農民的友誼與支持」,加上美國國會裡幾位親台反華議員的這番鼓噪,想不讓人往「台灣討好美國」上琢磨,都難了。

 


事實上,美國挑起貿易戰以來,民進黨和蔡英文就一直在琢磨怎麼從中漁利,怎麼抱上美國大腿,拆大陸的台。


 


25日,蔡英文在出席「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第24屆年會」時,呼籲台商把握時機,加碼投資台灣。「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賴清德等,最近也都在不同場合鼓動大陸台商返鄉投資。





 


無論喊話台商迴流,還是大量購買美國大豆,台灣擺明了甘當美國棋子,呼應美國貿易戰策略。只可惜,在稍微理性點的人看來,它的那些盤算都挺可笑,甚至可憐。


 

這裡有幾個很明顯的問題

。一,台灣增購美國大豆,對受困的美國大豆行業能有多大幫助?


 


去年大陸從美國買了3000多萬噸大豆,如果因為貿易戰,美國農民這筆生意都丟了,即便台灣買了390萬噸,也只能補上1/20的虧空,根本緩解不了美國豆農的燃眉之急。


 


其實不只是台灣幫不上美國大豆的忙,就是美國使出渾身解數,把其他能賣的國家或地區都動員起來,也難堵上這個窟窿。


 


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組數據,說8月份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驟降90%,但對歐洲出口增加290%,對日韓等國出口也增長近6成,所以「特朗普笑彎了腰」。




 


這些數據來自美國農業部,表面看,似乎美國面向中國以外地區的擴大銷售措施取得了成效。


 


但有日本分析人士算了一筆更細的賬:以去年9月到今年8月的年度出口數據計算,美國大豆總出口量5638萬噸,同比減少17萬噸(3%)。其中對中國大陸出口2768萬噸,大幅減少850萬噸(23%)。也就是說,「美國沒能將對華出口減少的部分完全彌補回來」。





 


二,台商會響應蔡英文當局迴流台灣嗎?

「不樂觀」,就連台媒和分析人士都一眼看透了。


 


這些年來,台灣投資環境並沒明顯改善,缺水、缺電、缺地等「五缺」,政府失能、社會失序、世代失落等「六失」,仍然困擾島內企業。


 


蔡英文推的「新南向政策」,配套根本跟不上,在大陸經營已久的台商或新來大陸的創業青年不會動搖,因為他們「在台灣沒什麼發展機會」。


 


三,就算台灣投懷送抱、交保護費,美國會真把它當回事嗎?


 


一位美國問題專家對刀哥直接了當地說,一旦觸及華盛頓的利益,美國一定不會放過台灣。




畢竟台灣對美也有順差,只是美國還沒騰出手來對付台灣,但這是早晚的事。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說,如果台灣看吧清楚自己在中美博弈中的角色,可能會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他曾反問,在鋼鋁關稅豁免上,韓國以開放汽車市場跟美國交換,但台灣能拿什麼換?





 


大象打架,草地遭殃。台灣《旺報》說得中肯:在中美貿易戰前,各國政府無不設法置身事外,只有蔡英文當局甘做美國棋子,自行捲入漩渦,冒著極大風險討好美國,與大陸關係卻愈搞愈差。




「這種不見損人不利己的作法,豈是政府應有作為?」


 


一句話,台灣太小了,它玩不起大政治,經不起地緣政治激流的沖刷。在中美大博弈中玩心眼,台灣得不到好處,只會搭進去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榜 的精彩文章:

【點兵839】又一艘大船下水 美國心裡清楚:這次中國在幾千公里之內將無敵手
「是中國人就上車!」,大使館的一句話讓他們翻臉了

TAG: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