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斯坦福大學最新研究:拖延竟有助於提高效率?

斯坦福大學最新研究:拖延竟有助於提高效率?

對於很多人來說,拖延症好像已經成了與「窮」、「焦慮」齊名的三大「生活不幸福」元兇之一。面對著一個個deadline,他們的一貫對策就是:拖。刷刷抖音,看看微博,再去朋友圈點幾個贊,把時間全部耗費在這些看似輕鬆卻無形中奪走許多時間的事情上。

然而當一些「克服拖延症」的課程應運而生,他們終於下定決心改掉這個毛病,買回來之後卻發現自己又陷入了又一個「明天再聽吧」的惡性循環……

誠然,現在主流的聲音是對拖延症深惡痛絕,恨不得置拖延症於死地而後快。但拖延症是一切學習、工作、事務無法按時完成的罪魁禍首嗎?拖延症給人帶來的影響就全然是負面的嗎?看過這篇文章,你會改變對「拖延症」的認知,甚至讓其成為你提高效率、獲得進步的一個有效途徑!

人越「忙」,越有幸福感

不要接受過多的工作安排,減少工作量才能感覺到幸福,這種想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其實,這是很常見的一種誤解。美國芝加哥大學與中國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顯示,就算被迫接受了超出本人所期望的強度的工作,結果也是越忙碌的人越能體會到幸福感。大部分人所堅信的「不忙碌的狀態才幸福」,恰恰與真實情況相反。

我想,大家都是在要做的事情太多,根本抽不出時間,特別想抱怨的時候,才會這麼說的吧。我自己人生中最忙的事情:趕論文的時候、撰寫書稿的時候,還有結婚的時候。這些忙碌的時刻,我都會勸導自己,這些正是讓我取得難以置信的成果、收穫成長的事情。因此,忙碌也可以看作一種積極的壓力。

個人的興趣愛好又怎麼辦呢?興趣愛好不僅是令人愉悅的事情,也是產生精力與動機(想法、慾望、幹勁)的源泉。正因為我很忙,所以我需要通過拓展自身可能性的方式,讓自己保持繼續向前的熱情。

換句話說,通過同時去做很多事情,我持續地接受刺激,從而完成更多的工作。

拖延也能提高效率

我還有個習慣,就是對必須完成的工作往往採取拖延戰術,而我也已經學會了如何利用好這一習慣。

一般我們在學習時間管理法時,肯定不會被教導「將應該完成的工作先放到一邊」。但是,從我個人的情況來說,通過拖延的方式,我反而能更好地完成重要的工作。我將其稱為「有效率的拖延」

這種有效率的拖延,我是從斯坦福大學哲學系名譽教授約翰·佩里(John Perry)那裡學來的。他曾說過,當工作清單中的某一項內容是讓人有負擔感的難題時,你就會發現其他那些必須完成的工作看起來更加「熠熠生輝」。除了最讓你在意的那份工作外,其他的任務(工作)都可以視作一種休憩(休息),是讓我們完成工作的絕佳動機。

對於特別容易有壓力感的我來說,這種想法非常有參考價值。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想法,那麼對一些重要工作所採取的拖延態度,也許會讓我一直被不安感所籠罩吧。有效率的拖延就是能將這種負面情緒轉變為工作的動力。

以前,說起有效率的拖延,我往往會有一種罪惡感。因為我真的相信成功人士做事情從不拖延,從不會浪費時間。成功人士肯定會制訂好合理的、精練的工作計劃,並且照此行事,從容地完成所有的工作。也許的確有人是以這樣的方式工作的,但是這完全不符合我自己的性格。

拖延反而能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有效率的拖延之所以很適合我,原因就在於它能將應該去做的事情轉變成想要去做的事情。通過有效率的拖延,能夠緩解不安的情緒,讓自己變得更冷靜,所以這並不算是在浪費時間。

接受自己忙碌的狀態,用有效率的拖延來管理時間,這樣的方法並非對所有人都有效。它是我結合自己的個人特點與習慣而產生的,因此才會有效。

實際上,比起時間管理來,我更認為這是一種對性格的管理。有的人會願意將介紹的各種方法都去嘗試一下,也有的人會覺得這實在是很糟糕的一種方法。我主要想要告訴大家的是,你要清楚自己是如何工作的,什麼才是你做事情的動機。總之,我們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而說到自我了解的方法,其實並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首先,請弄清楚自己是如何管理時間和體力的。並非要去找出能讓自己成功的方法,而是要將重點集中在「怎樣才能真正讓自己工作得很有效率」上。同時,也要注意反思,是否會強迫自己採用與自身不匹配的效率提升方法。

也許你並不想將工作與私人生活混為一談。假如是這樣,也許你需要有一個完成工作的儀式,好讓你明確今天已經做完的工作與明天該做的工作。通過這樣一個儀式,讓自己清楚今天的工作就到此為止了,因而自己將不再煩惱。同時,工作上的壓力也不會帶到私人生活中。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差異的。所以,請注意發現適合你自己的工作方式,說不定會是我也從未想到過的。請大家多多去嘗試。即使日程表已經安排得滿滿當當的,也請找個機會好好分析一下自己工作的方式和習慣。倒不是讓大家評價自己當天的工作清單是不是全都完美地完成了,而是要去思考「自己的工作清單是否能反映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能反映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做好所有事情的秘訣

就是別總想著盡善盡美

我並非超人,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但是將所有想做的事情全部做到了。這種充實的滿足感,讓我大部分時候都很享受。

最重要的一點是,別總想著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這才是我能夠成功完成所有工作的真正秘訣。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訣竅,並非要做到有計劃性或者善於管理時間。為了完成某項工作,我們不一定非得遵從以往的那些「必須這樣做」的死規矩不可,要允許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去工作。

我就對那些會干擾我工作的「自己的小習慣」採取接受的態度,還學會了如何去利用這些習慣。比方說,我是一個夜貓子,我就沒必要非得在每天早晨處理重要的工作不可。利用好早晨的時間,能讓整整一天的狀態都變得很棒。

早晨,可以做一做運動或冥想,也可以處理一些雜七雜八的瑣事。而對於夜貓子的我來說,傍晚以後的時間反而更能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因此,即便是從一天的晚些時候開始處理工作,也沒有什麼不妥。

此外,我的性格總是容易讓自己接受過多的工作。對此,我沒有抱怨,因為我覺得過多的工作並不意味著壞事。迄今為止,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曾經有幾次,我想要減少自己的工作量,讓人生更加簡單一些。我覺得工作量少了,壓力也會隨之減小,而自己就能更幸福。

可是,每次想要減少工作時,自己又總想找些其他的事做,想將日程表上空著的時間都填滿。於是,我終於明白了,對我來說,空閑的時間如果不採取一些創新的想法將其填滿,我是決不會罷休的。也許很多人在生活中需要有一點兒空閑的時間,才能讓每天都過得更加平衡,但我是反其道行之的。

整理自《自控力·實操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員工憑什麼忠誠?這篇文章講透了!
14位大哲學家對生命的經典點撥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