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五時判教」——《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38)

「五時判教」——《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38)

「五時判教」——《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38)

「四悉檀」與「四攝法」——《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37)



《地藏菩薩本願經》玄義——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

凈空法師  1998年宣講於新加坡凈宗學會



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講經註疏,在未講經文之前一定先要將全經的大意,給聽眾做一個概略的介紹。這種介紹古人用的名詞很多,我們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講的「五重玄義」,賢首所說的「十門開啟」,都是經前的介紹,這也有稱之為綸貫。我們在此看到的註解,是康熙年間青蓮法師,法名靈椉。諸位在這裡可以看到這個「椉」是古寫,現在不是這個寫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綸貫,也是這個性質。我們仔細看綸貫的內容,它裡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義,而比五重玄義的內容更為豐富。



承前:

【今地藏大士,現身六道。於四不可說,用四悉檀赴緣,隨機說教,化轉物心。大概不越此三。】

這一段詳細的說過。「四悉檀」跟「四攝法」,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化眾生的方式,我們必須要學習。將四悉、四攝,做為我們自己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用現代的話來講,怎麼樣把公共關係做好,怎麼樣跟一切眾生交往,這是最好的方法。能夠和睦一切族群,一切不同的文化,這兩種方法非常的寶貴。佛之能夠在十法界普度眾生,能夠收到這樣圓滿的成就,就是用這個方法,我們要記住。『化轉物心』,「化轉」的三個目標,就是幫助眾生「轉惡為善、轉迷成解、轉凡成聖」,是這三個目標。青蓮大師是從這個基礎來判教相,這是他把判教的依據給我們說出來了。綸貫前面這個文的確實非常好,特別是我們現代人,必須要學習。青蓮大師他是學天台的,他用天台家「五時」的判法。

五時:

【一華嚴時。二鹿苑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時。】

世尊當年在世確實是隨機說教,他沒有學校的形式,也沒有分學生的程度,大家都在一起聽佛講經說法。佛說法多半都是有人啟請,聽眾當中出家人或是在家人提出問題,佛當眾為大家解答。所以我們看到經典裡面,許許多多都是為當機解答的。佛雖然是為一個人解答,或者為少數人解答,但是佛講的意思都很深很廣,能契一切不同的根機,我們說這是佛說法的圓滿之音,「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根利的人、程度高的人,他聽的意思深廣;根劣的人、程度差的人,他聽的意思窄小;總而言之,都能得利益,這是世尊一代說法的真相。分科判教這是後人的事情,祖師大德為了便利後人,後代的人確實不如前一代。我們現在講後後勝於前前,在科技文明確實如此,底下一代決定超過上一代。可是在佛法,在中國古老道德的教育,的確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佛的法運是正法、像法、末法、滅法,這不就是說明一代不如一代?

由此可知,經濟、科技的發達,它的副作用就是倫理道德的退化,人類這些物慾,貪瞋痴慢的增長,仔細的去反省思惟,不是好現象。所以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不提倡這些事情,我們決定不是聰明才智不如外國人,現代外國人也承認,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我們為什麼不提倡?中國人有真實的智慧,知道這些東西若提倡發展,將會是外國人講的世界末日提前,有智慧的人不搞這些,就把世界末日推後,退後好。這些我們都得看清楚、看明白,哪些是真實的利益,哪些是真實的善果,我們要得的是真正的善果,是真實的利益。

古人為了利益今人,方便今人的學習,將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分類、整理,哪些便利於初學,就好像現在學校排課程一樣,哪些排在一年級、哪些排在二年級,這是祖師大德們他們的用心。釋迦牟尼佛當時沒有這個意思,也沒有這個想法,也沒有這種作法。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各宗各派祖師大德的分科判教,很值得我們做參考,便利我們修學,但是不能夠固執,固執就錯了,這是一種權宜的方便。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讀祖師的東西就能夠得利益,不至於造成門戶之見,也就是在修學或者是弘法當中,不至於造成障礙,這在現前社會尤其是重要。現前不但是佛門裡面不可以有這些派別,不可以有這些矛盾,乃至於我們今天提倡多元文化,對其他宗教之間的相處,不同族群的相處都要消除誤會、消除隔閡,才能真正達到共存共榮,和睦相處。所以要曉得這個本意。

「五時」,賢首跟天台都有相同的見解。第一時是『華嚴時』,底下有個小注,「約經立名」。世尊示現成道之後,第一部經是講《華嚴經》,但是現在世間人很多人不承認。《華嚴經》在哪裡講?在定中講的,沒人看見。我們凡夫只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在入定,誰知道他在定中講《華嚴經》?所以現在西方人講到佛教,就從《阿含經》講起,就是從「鹿苑」這個地方講起,為五比丘說法。對於《華嚴經》就不承認,甚至於有許多人說《華嚴經》是偽造的,不是佛說的。《華嚴經》從哪裡來的?是龍樹菩薩從龍宮裡面取回來的,於是有不少人就講《華嚴經》是龍樹菩薩偽造的,不是佛說的。這是世間人的觀念,他們的想法跟看法符合現代所講的科學精神。科學要求證,龍宮在哪裡?現在潛水艇潛到海底沒有發現龍宮,所以他們不能接受。「鹿苑」,現在這個地方還在印度,大家可以看到,他們承認。這個我們就不提了,曉得有這麼一樁事情。

但是科學家也肯定,時空是多元的。如果肯定多元的時空,龍宮跟天宮就有可能,也就能肯定有六道。六道是什麼?是六種不同的空間,我們講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現在西方科學家承認有十一度空間的存在,但是這個空間怎樣去突破,現在還想不出這個方法。佛法講的理論,空間是無限度的,不只十一度,是無限度的空間。空間怎樣形成的?是妄想分別執著形成的。我們想想,一切眾生妄想執著無量無邊,空間的維次就無量無邊。怎麼樣突破?佛法講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突破了。到如來果地上是徹底放下,完全突破了,這個時候的空間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空間的本來面目。從一真變成十法界,十法界不是真的,為什麼?佛家講「真」,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凡是有變化就不是真的。十法界從哪裡來?從妄想分別執著里變現來的。它有生,我們斷了妄想分別執著,這界限就突破了,它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就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要曉得,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然後你才曉得如何去突破它。

佛家重視修禪定,古老的印度許多宗教的宗教家們,沒有不重視禪定。從禪定裡面放下了分別執著,看你放下多少,你就能夠突破多少層次。古印度的宗教家都肯定六道輪迴的事實,六道輪迴是六種不同的時空,他用禪定的方式突破,他見到地獄、天堂,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他都在定中見到。他為什麼不能夠突破六道?到了色界的天頂他產生錯覺,無色界的天頂也產生錯覺。這是什麼錯覺?他認為那是宇宙生命的起源,他以為見到了。這是一個誤會,所以功夫不能再向上提升,這是出離不了六道的原因。世尊看到這個現象,他們有這種能力,達到突破的邊緣而不能夠突破,所以佛才降生在印度,幫助這些人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就是佛家講的機緣成熟了,所以佛來幫助他。

經濟、科技的發展,決定會增長一切眾生的貪瞋痴慢和物慾的享受。增長貪瞋痴慢,貪圖物慾的享受,定功就不可能成就,這是佛家說明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之由來。但是我們要曉得,縱然在末法時期,有沒有善根深厚的人?有,太少了。由此可知,所謂是正法、像法、末法,也不是一定的。在世尊當年那個時代,也有人貪圖享受,那就是正法裡頭的末法,佛也度不了他,他不肯放棄榮華富貴的享受,這就是正法裡面的末法。末法裡頭也有真正覺悟的,能夠捨棄一切物慾的享受,而修清凈心,這是末法裡面的正法。這是說明法沒有定法,祖師這種判設是就多數人來講,這裡頭有少數例外的。所以我們看到祖師判設不要灰心,我們生在末法,末法裡頭你可以做正法,只要你能夠覺悟,你能夠捨棄一切物慾的享受,你也能夠成就。我們要捨棄對一切人事物控制的那個念頭,要捨棄對一切人事物佔有的念頭,能把這兩種念頭捨棄,就是末法裡面的正法眾生,就有資格修菩薩道、修菩薩行,這才是佛給我們說法的真實義。

《華嚴經》,是世尊成道之後,將他自己所見所聞及所入的境界,圓圓滿滿的為我們說出來。諸佛果地上的境界,所謂是一真法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名稱雖然不一樣,實際是一樁事情。這個境界在哪裡?就在我們面前,就在當下。我們是迷而不覺,他們是覺而不迷,所以他們享受的是一真,我們享受的是煩惱,是無量無邊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享受的是妄想分別執著,人家享受的是清凈平等覺,差別就在一念之間,一念迷悟之間。我們要學善財,唯有善財的條件——學以致用。善財的特色是學了馬上就用,絕對不是所學非所用。學了立刻就能落實到我們生活上、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上,這個人就叫「善財」。學了沒有用,不會用,不能變成自己的生活,不能落實,那個人就不是善財。李炳南老居士講,那種是什麼人?佛獃子。念書,不能夠落實,不能夠應用,叫書獃子;學佛,不能落實,不能夠應用,就是佛獃子。所以善財是給我們做代表,是修學佛法的一個典範,我們要向他學習,「學以致用」。

《華嚴經》在現象上來看,就是虛空法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種種不同都能夠彼此相融,都能夠和睦相處,都能夠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這是從形象上看到的。這種形象,正是現代許許多多政治家,夢寐所希求的、所盼望的,哪裡知道全在《華嚴經》裡面。所以《華嚴經》展現給我們的是社會安定,世界大同,我們現在所講的和平安樂。我們要想達到這個目標,不學《華嚴經》怎麼行?《華嚴經》裡面有真實的理論,圓滿的境界,精密的方法,所以佛法稱《華嚴經》是根本法輪,很有道理。

佛雖然是從定中宣說,因為在定中,如果沒有能力突破時空境界的人,沒有辦法參加這個法會,所以聞者都不是凡夫。不但凡夫不知道,聲聞、阿羅漢也不知道,辟支佛、權教菩薩,乃至於天台家所講的四教裡面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沒有分,都沒有能力參加這個法會。可是我們在這個法會裡看到,有諸天、有雜神眾,也看到聲聞、緣覺,也看到一些國王大臣,特別是在末後「行願品」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我們看到,這是什麼回事情?這些人全是諸佛如來應化的,《普門品》裡面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在華嚴會上,他是用的隨類現身,這是我們看到好像族群不相同,信仰不相同,種種不同,不同的是相,同的是什麼?皆是法身大士。換句話說,他們所證得的都是無上菩提。充分給我們顯示,同不礙異,異不礙同,同異不二,這是顯示出宇宙眾生的真相。

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分別執著的意念就會化解。你有分別、你有執著,那是什麼?那是同異,是兩樁事情。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同異就不是兩樣,就沒有障礙了。所以一切障礙,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生的,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就是諸佛菩薩的境界。我們今天見不到諸佛菩薩的境界,是因為自己有分別、有執著,見不到諸佛的境界,也就是見不到真正的事實真相。真正事實真相,叫一真法界、叫華藏世界、叫極樂世界,叫什麼都可以,我們見不到,原因在於此。

《華嚴經》是世尊把他自己親證的境界,統統擺出來、陳列出來給大家看,可惜的是我們凡夫看不懂,佛才用方便法,從最初的、最淺顯的方法來教,這就是第二時。在鹿野苑開始教學,最初的學生五個人,五比丘,釋迦牟尼佛的教學,最早期的五個學生,從這裡開始。為他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要把宇宙人生真相分成許多個層次來解釋。首先要讓他能夠理解,他在常識裡頭可以接受,這是講做人的道理。後來祖師把佛法分做五乘:人乘、天乘、聲聞、緣覺、菩薩乘,五乘佛法。給你講人乘好懂,大家很容易接受,教給你做人的道理,教給你怎樣能保住人身,生生世世不失人身,這個很多人很喜歡聽。這些學生裡面,有一些聰明伶俐漢,聽說還有天,天比人好,他的心裏面嚮往著生天,這個層次就提升一層。你想生天,佛就把天道的狀況為你說明白,告訴你生天的方法。天有二十八層,還在六道輪迴之內,不能超越。於是更有聰明人,知道輪迴不是好事情,想方法怎樣能超越。到你有這個念頭,佛就給你說明六道輪迴之所以然,這個輪迴怎麼形成的,用什麼方法來超越。逐漸逐漸提升教學的層次,這就是五時的由來。

所以在「鹿野苑時」,這個教學時代好比是辦小學,「方等時」好比是辦中學,「般若時」好比是辦大學,最後階段是「法華涅槃時」,這是研究所;法華這個時候,所謂是開權顯實。由此可知鹿苑,鹿苑從經上講叫阿含。方等、般若都是屬於權教,權巧方便。到華嚴,這才真正落實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法華跟華嚴是完全相同。佛一定要把他自己果地上所證得的境界,也能令一切眾生都證得、都契入;換句話說,要幫助眾生成佛,他的教學才真正達到圓滿。轉凡成聖,我在前面跟諸位介紹過,有小聖、有大聖,佛幫助眾生、教導眾生,是要教眾生成佛才滿他的願,所以到法華涅槃時,這才滿願。我們的修學如果真的像善財,一生就圓滿成佛。善財憑什麼?精進不懈。真正看破、真正放下,這個人就是善財。

【前後四時,判味有定。不屬前後所攝者,皆收歸方等。】

華嚴、鹿苑、般若、法華,確實有很清晰的界限,方等就很廣,凡是這四時不能收的,統統歸方等。下面舉例子:

【如光明、勝鬘、大集經、楞嚴等,是其例也。】

《金光明經》、《勝鬘經》、《大集經》、《楞嚴經》,統統收在方等裡面。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什麼叫做「教」——《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參學(34)
十一獻禮——《楞嚴咒》生字注音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