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思孝道:「埋兒奉母」是孝順?那些「偽孝」的故事害人不淺

深思孝道:「埋兒奉母」是孝順?那些「偽孝」的故事害人不淺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民族,在傳統價值觀里,「孝」是凌駕於一切品行之上的最高道德標準。

在隋煬帝發明科舉制度以前,「孝」甚至是官員任用的首要標準,古代的「舉孝廉」制度就是說,只要你足夠「孝」,足夠「廉」,你就可以做官。這種官員選拔制度的初衷本來是好的,就是要推崇品德高尚之人,提高社會的整體素質。但是,這種制度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那就是道德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標準,誰孝誰不孝,誰廉誰不廉,既可以作弊又可以偽裝。古代的「偽孝」案例也比比皆是,比如某君就曾為了舉孝廉當官,假裝為父母守孝十年不食葷腥、不近女色,後來才發現他在這十年中其實孩子生了一堆,所謂的「孝」,只不過是為了裝給別人看的。

作為儒家十三經之一,《孝經》是歷代儒生的必讀課本,到了明清以後,則有了更加廣為流傳的孝道讀物,即元朝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

《二十四孝》選錄了歷代24個孝子的孝行故事,因為通俗易懂、情節感人而影響極大,成為中華兒女爭相模仿的典範。《二十四孝》里都是以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賣身葬父、卧冰求鯉等。

作為儒家經典、孝道聖經,《二十四孝》備受推崇,但是,其中的很多故事在今人看來卻難以認同,比如著名的「埋兒奉母」。

「埋兒奉母」這個故事非常簡單,主人公是晉代的郭巨,他本出生於殷實之家,但父親死後,他卻將所有家產分給了兩個弟弟,自己沒要一分家產卻主動要求奉養母親,故事到了這裡,還是比較正常的,說明郭巨既是一個顧念手足的好哥哥,又是一個孝順母親的好兒子。但是,接下來的劇情就有待商榷了。

上有老下有小,郭巨的生活非常艱難。「小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郭巨的母親心疼3孫的孫子,經常從自己嘴裡省吃食留給孫子。郭巨見狀就跟妻子商量說:「兒子沒了可以再生,母親餓死了就真沒了。」於是,郭巨竟然打算挖坑活埋幼子以便更好奉養母親!而就在他挖到一半時,卻意外挖到了一罈子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這個故事的結局很完美,郭巨的兒子沒有被埋,他們一家有了這壇黃金也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但是,如果後人效仿郭巨去「埋兒奉母」,顯然又不可能挖到黃金,那孩子豈不無辜受死?

作為一個男人,一個兒子,一個父親,難道為了奉養母親就可以殺死兒子?孝順自然重要,但兒子又有什麼錯呢?掙錢養家的辦法很多,這樣的方式實在不值得追捧,更不值得效仿。

在中國的孝道故事裡,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在頌揚傳統道德和傳統孝道的同時,也應該與時俱進看待問題,而不應該一味歌頌「郭巨埋兒奉母」式的畸形孝道。

正如魯迅看完該故事後所言:「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鬆。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所謂的「孝」,不是「愚孝」,而應發乎於內心,付諸於行動,既不是做給別人看,也不能走極端。

各位讀者看來「郭巨埋兒奉母」的故事又有何感想呢?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死後遺物曝光,與宋美齡的100多封英文信件揭開親密關係
張學良戒毒後活到101歲,曾經毒癮那麼大,他是怎麼做到的?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