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59%,幾乎每2個人中就有1人感染。

來源丨胃腸道

根據2016年國際胃癌大會的報告,我國每年新增胃癌病例68萬例,佔全球發病總數的一半左右。

其中,最小的發病人群已低至25歲,40歲之後的胃癌發病率增加顯著,其中男性發病率增長尤為明顯。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其實早在1984年,兩名澳大利亞科學家就發現:

胃部感染了幽門螺桿菌(HP),是引起胃炎、胃潰瘍、胃癌等胃病的最主要原因,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如今,幽門螺桿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它不僅致癌,幾乎100%的慢性胃炎、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也是由這種病菌引起的。

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水源、食物傳染,中國人吃飯不分餐,互相夾菜,通常家裡有一個人感染,幾乎全家都會被傳染。

這也是為什麼有家族胃病史的人,要格外注意幽門螺桿菌。

據調查,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59%,幾乎每2個人中就有1人感染。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各地區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根除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

我國第五次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明確指出:腸形胃癌(絕大多數胃癌)的發生是幽門螺桿菌、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約90%的非賁門部胃癌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而環境因素次於hp感染因素,遺傳因素只佔有1-3%的比重。由於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是我們個體無法克服或難以克服的,所以,預防hp感染成為唯一可控的最重要的預防措施。

所以共識指出:根除hp應成為預防胃癌的一級預防措施。

不早篩,發現時大多已經是晚期

伴隨著胃癌發病率的增長,我國胃癌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胃癌也不是不能預防,如果在癌前病變或早癌階段發現,治癒率可以達到90%以上

但目前中國住院病例里,九成以上都是胃癌晚期,五年生存率連20%都不到。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對於胃癌的早篩,非常重要,由於篩查不及時,一發現就是晚期,差不多超過70%的人活不過5年,我國的五年生存率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

這得益於日本胃鏡的普查和強制性的幽門螺桿菌普查和根除。

2013年2月21日,日本開始實施消滅胃癌計劃,對12~20歲人群進行幽門螺桿菌篩查,並將慢性胃炎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納入醫保範疇。

在2000年根除治療逐漸普及後,12年內大約有600萬患者接受了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而由於適應證的擴大,430萬患者在3年內已經完成了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因此可推定約有1000萬病人至今已接受根除治療。

實施該策略後,預期至2020年日本胃癌患者死亡率可下降約40%。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胃癌5年生存率對比

胃癌早篩,這兩項檢查非常重要

一是胃鏡,這是發現胃、食管、十二指腸疾病的金標準,至少目前沒有任何儀器設備可以替代;

二是檢測幽門螺桿菌,因為各種胃病以及胃癌都與之密切相關。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中,80%以上沒有任何癥狀,幽門螺旋桿最長可在胃中潛伏數十年。很多人有家族胃病史,甚至已經有了胃部不適的癥狀,仍然沒有及時篩查。

其實,提前做一次幽門螺桿菌篩查,不僅可以大大降低胃癌風險,也避免了將高危型病菌的再次傳染。

而如果發展到胃癌甚至晚期再治療,不僅要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可能還會將高危型病菌傳染給家人。

根除HP可使胃癌發病率降低39%

今年1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團隊的「胃癌綜合防治體系關鍵技術的創建及其應用」成果,獲得了國家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該研究,證實根除幽門螺桿菌可以有效預防胃癌,可使胃癌發病率降低39%,並首次明確了其對重度癌前病變人群和老年人群也具有預防胃癌的作用。

季加孚教授說:

30多年前,我國就已開始進行胃癌防治工作。我們到發病率較高的地區尋找胃癌的病因是什麼。我們也在思考,環境因素到底和胃癌發生有什麼樣的關係?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細菌(HP)感染。

相對於其他因素而言,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之間的相關性更強。

已根除幽門螺桿菌和未根除的人群相比,前者癌前病變和胃癌發生率都大幅降低。

哪些情況要進行篩查?

以下幾種情況滿足任1種,建議儘早做一次預防性篩查:

1. 年齡在40歲以上,從未做過早期篩查

2. 有經常胃痛、胃脹、反酸噁心、打嗝、嘔吐反胃、黑便等癥狀

3. 家族有胃病或胃癌史

4. 本人有胃炎、、息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病史

5.本人有不良嗜好:如煙酒、腌漬熏制燒烤食物

6.有毒害化學物質接觸史

科學治療,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

目前,根除幽門螺桿菌主要是以抗生素為主的四聯療法,抗生素的劑量大、周期長(10-14天)。但過多不恰當地使用抗生素,不僅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副反應,也會讓病菌產生耐藥性。

一人感染,家裡的孩子老人很有可能也感染了,全家都吃抗生素治療並不現實。

其實,幽門螺桿菌也分為兩種:低危型和高危型。

高危型菌種極易導致細胞異常,導致胃/十二指腸潰瘍、淋巴瘤的幾率大大增加,胃癌發病率是低危型的20倍以上。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不同疾病感染高危型菌種的比例

感染低危型菌種,如果身體沒有很明顯的癥狀,可以考慮改善飲食習慣,暫時不殺菌,避免抗生素過度治療。

但如果感染的是高危型,需要立即接受殺菌治療,並讓家人也進行篩查。治療期間與家人的食物、餐具、飲水等都要分開,今後的飲食習慣也要格外得注意。

常見的早期篩查方法

1.胃鏡

是目前胃癌早篩的金標準,不但能發現細微的粘膜病變,還能對一些疾病進行鏡下治療,也能做幽門螺桿菌檢測。

由於胃鏡侵入性強,不少人因為抵觸胃鏡一直不願意做篩查。但是目前有無痛胃鏡和舒適胃鏡,大多人都可以輕鬆接受檢查。

胃鏡下做幽門螺桿菌檢測有一定漏檢概率,例如取材部位剛好沒有幽門螺桿菌,造成假陰性,所以對幽門螺桿菌的檢測一般常用呼氣試驗。

2.C-14尿素呼氣檢測

C-14尿素呼氣檢測是常見的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但因為吞服膠囊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孕婦、哺乳期和兒童不建議做C-14尿素呼氣檢測,可以選擇放射性更小的C-13呼氣試驗。

此外,C-14尿素呼氣檢測只能判斷是否感染,無法區分高危型和低危型,大多數的感染患者可能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殺菌治療,可能造成抗生素的過度治療。

3.糞便分型檢測

在第五次共識報告中,糞便分型檢測被列為七種檢測方法之一,並在臨床中使用。相比常規的C-14呼氣檢測,糞便無創分型檢測的靈敏度為93.1%,特異性達到96.8%,完全達到精確檢測的要求。

通過提取腸道脫落細胞DNA和胃腸道菌群DNA,糞便無創分型檢測不僅可以檢測是否感染,還可以區分高危型和低危型菌種,針對不同菌種有效降低胃病和胃癌的發病幾率,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治療。

哪些人需要根除治療?

下表是第五次共識的推薦根除指征:

這些人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除。

為啥中國人容易得胃癌?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對人體真的有益嗎?

任何聲稱人類主要的病原體可能還對健康有益並建議對其清除應慎重的研究,都是為了引起關注。

幽門螺桿菌也不例外,有研究報道幽門螺桿菌清除與食管腺癌、兒童哮喘和肥胖的患病率升高之間的關係。但研究也僅表明二者流行病學研究中呈負相關,並不意味著兩者存在因果關係。

當然,隨著人們認識的加深,一些與幽門螺桿菌清除相關的陽性效應也可能會被發現。幽門螺桿菌已被證實通過直接的干擾代謝或者間接的慢性炎症作用可與多種疾病相關。而在一篇綜述中,Julie Parsonnet對幽門螺桿菌是否可降低免疫失調性疾病(如哮喘、食管癌、Barrett食管、胃食管疾病、炎症性腸病),感染性疾病(如結核病、胃腸炎)及肥胖風險的研究進行了分析。

總體而言,文章對於這些證據持懷疑態度,其結論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帶來的益處是微乎其微的。

對於符合上文所述根除指征的,建議根除治療,畢竟縱觀目前的研究成果,利大於弊。

需要注意的是根除用藥的合理性,強調規範的「四聯療法」和「個體化治療」,避免耐葯和過度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晚上,主任把我拉進了休息室……
如何安然度過5年生存期?這5點要訣快收好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