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霍萊塢」消亡史:馮小剛趙薇等明星公司註銷背後,影視寒流來臨?

「霍萊塢」消亡史:馮小剛趙薇等明星公司註銷背後,影視寒流來臨?

文:Mia

在哈薩克語中,霍爾果斯意為「財富積累的地方」,在蒙古語中,霍爾果斯意為「駱駝經過的地方」。這座位於新疆西北端,與哈薩克隔河相望的小城,在歷史上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近幾年以稅收優惠政策吸引了上萬家企業。這座遙遠的邊境小城為大眾熟知,被推到風口浪尖上,還得歸功於影視娛樂行業:隨便點開一部電影電視劇,片尾出品公司大多為「霍爾果斯XX傳媒」,比如《戰狼2》的出品方就有3家「霍爾果斯XX傳媒公司」。

超過1600多家在霍爾果斯註冊的傳媒公司囊括了國內至少30位主流明星,然而近來隨著政策收緊,影視行業與明星資本進入寒冬,近兩月來霍爾果斯迎來了一波註銷狂潮:第一個逃離的是徐靜蕾。6月14日,徐靜蕾任監事的霍爾果斯春暖花開影業有限公司公布了註銷公告;7月23日,趙文卓和張丹露全資持股的霍爾果斯萬奇影視傳媒申請註銷;8月29日,霍爾果斯天翔影視傳媒申請註銷;9月11日,任重擔任法人持股10%的霍爾果斯星禾影業申請註銷;9月26日,有媒體爆出馮小剛持股30%的霍爾果斯美拉以自行清算的方式申請註銷,加上此前註銷的北京馮氏文化經紀有限公司、北京馮氏智取廣告有限公司,馮小剛今年一共註銷3家公司。

據《伊犁日報》統計,6月至今至少已有102家霍爾果斯影視公司註銷。其「影視重鎮」的發展、消亡史與其「避稅天堂」美名的誕生和隕落息息相關。

「霍萊塢」消亡史:馮小剛趙薇等明星公司註銷背後,影視寒流來臨?


「下一個橫店」夢碎,霍爾果斯的興與衰

霍爾果斯令明星們和影視公司們趨之若鶩,無非還是由於利益驅動。2010年,霍爾果斯被確立為經濟特區,隨後當地出台「企業所得稅5年免徵」的優惠政策,2013年出台「增值稅獎勵」政策,增值稅留存最高返還50%,個人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返還90%,「五年免稅5年減半」政策正式確立,2017年,霍爾果斯出台對上市公司30萬到200萬不等的獎勵政策。以霍爾果斯嘉行為例,2016年利潤為13835.329萬,按正常情況下25%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繳3458.83225萬,增值稅應繳1198.84145萬元,而當年實際繳稅額為929.7734萬。統計顯示,每年至少有200家公司向霍爾果斯子公司轉移2000萬元以上的利潤。

除了「中國開曼」、「避稅天堂」的美名,霍爾果斯還被稱為「皮包公司聚集地」。爆髮式增長的上萬家新增企業中,98%以上是沒有實地經營的註冊型企業,集中於廣告傳媒等輕資產企業。「空殼公司」們把註冊、稅收、賬目處理等一條龍業務都交由財務公司代理,註冊業務平均報價3萬,在巔峰時期,當地財務代理公司達到了四五百家之多,一家小辦公室能註冊幾百家公司。明星們在以下地址扎堆註冊:開建大廈、亞歐小區、華亭小區、歐陸經典小區,因其附近就是國稅局、地稅局。

「霍萊塢」消亡史:馮小剛趙薇等明星公司註銷背後,影視寒流來臨?


霍爾果斯的1600多家文娛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明星直接擔任法人或股東的公司,例如吳秀波全資控股的霍爾果斯不二文化傳媒,楊冪的霍爾果斯嘉行影視文化,范冰冰的霍爾果斯愛美神影視文化,鄧超的霍爾果斯橙子映像;一種是明星間接關聯的公司,如宋茜、楊洋持股的霍爾果斯凱悅影視傳媒;還有一種是影視公司投資的子公司,超過600多家,例如霍爾果斯歡瑞、霍爾果斯青春光線影業、霍爾果斯樂視新生代文化傳媒等。

從註冊數量上,常住人口僅8.7萬的霍爾果斯甚至已經超越了浙江市東陽橫店的1389家,號稱「霍萊塢」。然而它尚不具備挑戰「東方好萊塢」橫店地位的實力,全市生產總值不到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的三分之一,也沒有配套的攝影棚、外景基地等基礎設施,更未形成旅遊IP、粉絲經濟。

稅收窪地的消亡早在今年更早之前就有了徵兆。今年1月,霍爾果斯暫停增值稅返還政策、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3月,財政部官員在會議上表示:一些企業違背了優惠政策初衷,利潤轉移導致其他地方政府稅源流失,擾亂了財政制度,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4月,當地國稅局下發公告清理「一址多照」,多家影視公司被要求稅務自查。而真正的暴風雨來臨還是以6月「陰陽合同」發酵為標誌,稅務部門開始全面嚴查。

資本的本質是逐利,當「加強監管」成為2018年影視行業的關鍵詞,樹大招風的霍爾果斯成為眾矢之的,不出所料地遭到了影視公司拋棄,未來將有更多影視公司註銷。「沒幾家能經得住查。」對於這些公司來說,「無非是再換一個殼罷了。」鑒於無錫、青島、東陽等地也有類似的稅收優惠政策,下一場蜂擁而至或將來臨。

「霍萊塢」消亡史:馮小剛趙薇等明星公司註銷背後,影視寒流來臨?


明星資本遇冷,寒冬中「三省其身」?

明星與資本的捆綁一度風頭無兩,「演而優則投」,一線明星身系幾十家公司成為常態,他們不僅自己開設影視公司、簽約新人,擺脫經紀公司獲取更多話語權,出現在眾多大片的投資出品方中,更頻頻跨界投資:黃曉明的明嘉資本,以及他與任泉、李冰冰共同創立的Star VC投資了諸多創業公司;與他並稱「北影投資三劍客」的趙薇、陳坤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上均有斬獲。

藝人為身後公司背書,獲取融資及其他資源更加容易,公司藉助明星光環則估值翻倍,但這場看似雙贏的生意有時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非專業出身決定了明星資本的名利性和投機色彩,藝人自身危機也會波及到他們身後的商業版圖,政策監管對明星資本也有很大的影響。

在明星資本創造高價值的同時,也出現了高價收購空殼公司、與上市公司利益捆綁、利用稅收政策優惠等多種多樣的創收或避稅方式。據悉,多家搶灘霍爾果斯的明星資本為當地帶來了年均150%的財政收入增長,但造成了40億稅收流失,避稅掘金浪潮勢不可擋。短短兩年內,風向已經完全轉變。這波「霍爾果斯註銷狂潮」提醒著業內:凜冬已至,不可僥倖。王長田在上影節的預言「我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一兩年的時間,現在兩萬家的影視公司中,說不定有幾千家要倒閉。」這句話似乎正在變成現實。首當其衝的就是明星資本成為燙手山芋。

7月3日,劉詩詩卸任稻草熊法人等一切職務,清空全部股份,並退出海潤影業十大股東名單,8月阿里系撤出稻草熊。9月11日,趙薇作為合伙人的杭州普霖投資進行清算備案。

「霍萊塢」消亡史:馮小剛趙薇等明星公司註銷背後,影視寒流來臨?


前幾日,失蹤3個月的范冰冰因偷稅被罰8.83億。綜藝限酬令出台,趙薇舒淇退回《中餐廳2》8000萬片酬。稅務餘震還在繼續:藝人工作室計稅方式由定期定額轉變為查賬徵稅,明星個人所得稅稅率傳聞由6%變為42%,並需在10月底前補交上半年稅款……然而在落地執行上,花式對策層出不窮:片方將主演的一線藝人換為二線藝人,藝人不敢在10月前簽署商業代言……而註銷退出,顯然也是方案之一。

陣痛之後,影視工業能否迎來新生?毋須諱言,近年來市場存在一些鑽政策漏洞的亂象,而我國藝人的天價片酬高出日韓藝人太多,拉高了影視製作成本。部分明星跨界資本也存在著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以此為戒,更多皮包公司將消失,更多藝人成為納稅表率。唯有市場形成良性導向後,才能期待撥亂反正。

對於霍爾果斯來說,大批公司的註銷或許意味著其財政數字將在未來幾年出現持續下滑,看似熱鬧的經濟泡沫被戳破。對於橫店來說,行業內影視公司退去「偽足」,回歸理性,其可能迎來稅收大漲。而一系列稅務地震對明星藝人等高凈值人群偷稅避稅行為則是一記警鐘,過往風光或許已成雲煙。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