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逢?三必亂!」 令人頭疼的「三年級現象」, 每個家長都會遇到!

「逢?三必亂!」 令人頭疼的「三年級現象」, 每個家長都會遇到!


 

 



來源:小學學習資料精選




你是否會發現

當孩子們處於一二年級的時候


家長們常常

「笑逐顏開」


因為孩子的成績還是挺好的!



但是一進入某個階段
孩子就變得更讓人費心


壞習慣增多了、成績也開始下降


還有的孩子膽敢和大人頂嘴了……


反正情況多多。


不少家長以為是個例


結果一說說

嘿!我家孩子也是這樣!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麼,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




「三年級是道坎兒」

這句話在家長、老師中廣為流傳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二年級的知識點較少


孩子只要寫寫背背就能取得不錯的分數




而三年級之後的學習難度增大

學習的科目也多了


孩子要學會思考、分析


突如其來的學習難關


讓一些孩子

「原形畢露」



在這個特殊階段,我們不能只去批評孩子


要多和孩子談談,聊聊知心話


多和他們溝通


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上三年級後孩子在各方面都出現了轉變,也會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家長和小朋友們該如何應對呢?



1


「超前學習」抓深度




很多爸爸媽媽生怕孩子上學的時候落後,所以在孩子幼兒時期,就超前學習。




這就導致他在進入小學低段時,上課的時候覺得無聊、無所事事。




因為提前學過而對內容失去興趣,注意分散、專註喪失。







而考試的時候,一來孩子在小學前學過;二來小學低段的考試確實簡單;孩子很容易取得雙百分。




這就造成了一種假象,孩子以為上課隨便聽聽就能取得好成績,家長也以為自己的孩子確實認真或者聰明。





建議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前,我們不要讓孩子接觸太多的「超前教育」,適當就可以了。



2


指揮孩子「張弛有度」





不少家長有「強迫症」,比如,孩子不想現在疊衣服,家長非要讓他疊衣服,又是頂嘴、又是訓斥,少不了一場雞飛狗跳。




他不餓的時候,家長非要讓他吃飯,他就會頂嘴、產生反抗心理。




當孩子進入三年級的時候,聰明的家長都會學會有抓有放!

媽媽們要學習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孩子吃什麼、穿什麼衣服這種小事不要太過干涉。




我們

抓原則性問題,放棄枝節問題,才是聰明媽媽所為。






3


打消孩子「事後學習」心理





什麼叫「事後學習」心理?




就好像大人們去聽某節課,覺得哎這個老師講得不錯,趕緊記下來。




但是一想想,哎等會兒讓老師把PPT發給我不就好咯!




於是心安理得開始玩手機、不再認真地去聽老師講課。




相反過來,孩子也是一樣的。




上課的時候有一個地方聽不懂,算了回家讓爸媽給我講吧!

課堂練習的時候有一道題不會,算了上輔導班的時候再問老師吧!




而事實上,當孩子見到媽媽、見到老師的時候,往往就會忘了自己還要問問題這一回事。




這些問題堆積起來,久而久之,孩子很多知識點就沒掌握,考試的時候也就一下子暴露出來了。




怎麼辦呢?




生活中,我們做家長的盡量「裝無知」,不要讓孩子覺得你什麼題都會,不要讓孩子有「上課不學沒關係,回家爸媽會給我講講」這種念頭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孩子有道題不會,我們可以說「這道題我們也不會,先標識下來,你明天再去問老師好嗎?」




同時第二天的時候,放學後回來一定不要忘了問問孩子問題解決了沒有,最好讓孩子給你講一遍。






4


提高孩子閱讀的質量





有的孩子看完一本書,就扔在一旁不看了,或者覺得這本書無聊,就翻幾下扔了。




其實好多孩子真正看完並且記在心裡的真沒幾本,讀完就忘,一點印象都沒有,一點積累都沒有。所以孩子在寫作文時,感到沒內容可寫,沒話說,要不就是寫出來的內容空洞,語言蒼白。




其實很多孩子讀書是裝樣子的。一方面是裝給老師和家長看,希望受到表揚,另一方面是裝給自己看的,純粹完成任務。




當孩子進入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可以

陪孩子深度挖掘書中的內容。




拿到一本書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研究目錄,看看章與章是如何構建的。




然後,瀏覽這本書和小節標題。接著,讀分章概要,找到它的架構之後,就會很清楚書的要點,然後確定要怎麼讀它,消化書本的內容。




當孩子對書的結構,已經有個大概的了解,就是時候閱讀了。開始讀第一章,快速地往前讀。如果有什麼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做個小標記,繼續往下讀。




不要一有問題就停下來,這樣會浪費不少時間。邊讀的時候邊

引導孩子在書的空白處,記下自己不同意或者質疑的東西。在這章結尾,回到標記的地方。




在閱讀的時候,備本筆記本,看到好的段落,好的片語也可以叫孩子把它們記下來。積累下來,這樣以後寫作文的時候,就有內容可寫,不會詞窮。




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孩子在成長中產生的問題,有個性問題、也有共性問題,這需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去努力克服的。

不管是現在的三年級,還是以後的初三,高三。希望能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多和他們溝通。






作者簡介:學習哥,我是學習哥,提分來找我。專業態度、切身經驗、專找痛點、助力學習。不解你憂枉為哥,不提你分不是我。愛學習的來!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商務合作:2260738918(QQ)


來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教智慧 的精彩文章:

粗心的孩子數學竟然考滿分,只因媽媽簡單做了1件事!
「媽媽,假裝我是你唯一的兒子…」8歲男孩寫給媽媽的信,令人心碎

TAG:家教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