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蕭何與曹參不和為何還推薦他繼任?這才是蕭何老辣之處

蕭何與曹參不和為何還推薦他繼任?這才是蕭何老辣之處

原標題:蕭何與曹參不和為何還推薦他繼任?這才是蕭何老辣之處



劉邦集團的功臣按照參加劉邦集團的時間,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集團,基本上是三個同心圓。最核心的是劉邦初起到奉楚懷王之命西征滅秦這個階段就加入劉邦集團的,是為碭泗集團,我們今天所熟知的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盧綰,都是這一類;中間一層是魏趙集團,也就是劉邦西征滅秦過程中,路過魏國和趙國,在當地收留的一些人,比如張良;最外面則是六國慕從,也就是在楚漢相爭階段才加入劉邦集團的人,比如陳平和韓信。

蕭何曹參都是最早參加劉邦集團的元從功臣,資歷很老。劉邦早期在芒碭山落草為寇,脫離編戶成為群盜,陳勝吳廣起義之後,沛縣老百姓自發暴動,殺死沛縣的秦朝官員,將劉邦迎回沛縣主政,因為按照楚國的制度,縣的長官稱公,所以劉邦被稱為沛公,實際上就是沛縣的行政長官。蕭何當時是秦朝的沛縣卒史,曹參是獄掾,都是秦朝體制下的基層官吏,之前就和劉邦有接觸,並且有了交情。所以,迎回劉邦是他們參加並主導的結果。


劉邦集團群盜時期的人多數是武人,在和劉邦一起落草成為群盜之前,實際上就是當地的地痞流氓,文化水平比較低,政治經驗也比較缺乏,好勇鬥狠可以,要做點比較複雜的政治性的工作,就不行了。而在當時,秦朝官僚體系下的基層官吏是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的,最起碼的是要識字,不僅要識字,而且要會聽說讀寫,這樣才能幹得了官僚體系運轉所必須的文件往來的活兒。所以,劉邦進入沛縣開始建立政權,就必須依賴蕭何曹參這樣的人。


也因為蕭何曹參有文化,而且曾經做過基層官吏的工作,所以對秦朝的政府運轉體系非常熟悉。最基本的,比如建立政權之後要徵調當地的老百姓參軍,要收租收稅供應軍事行動,這都是必須要做的事。而這些都是蕭何曹參比較熟悉的工作,尤其是蕭何。從沛縣起兵到漢中建政,劉邦一直在不斷的打仗,對佔領區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交給蕭何負責的。而曹參基本上都是隨軍行動的,有時候需要分兵的時候,也經常是曹參獨領一軍,和劉邦率領的主力軍協同作戰。滅秦過程中,曹參就一直是單獨領兵的。


曹參既和蕭何一樣,出身文吏,又長期單獨領兵作戰,所以他在劉邦集團的文官和武將兩邊都人氣很高。這一點劉邦也是承認的。漢元年,劉邦按照項羽的分封,到漢中建立漢王政權,拜蕭何為丞相,曹參就被拜為假左丞相。這就說明,在劉邦和他手下人心目中,曹參才兼文武,可以出將入相,這時候就已經被視為蕭何的備胎了。只不過這時候他的主要工作仍然領兵打仗,參與軍事行動,而不是像蕭何一樣留守後方,為前線提供兵源和糧食。後來,又以右丞相的身份,率兵和韓信一起行動。


高祖五年,滅項羽之後,劉邦稱帝,論功行賞,封賜功臣的時候,功臣之間為了爭奪更多的賞賜和爵祿,鬥爭是很複雜的。劉邦認為蕭何應該是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而諸將都認為是曹參,這顯然是武人想把曹參拉攏到自己這邊來,以他為他們的領袖,好讓曹參能在爭功的時候為他們多爭取一點利益。但劉邦最後還是說服了諸將,將蕭何列為第一功臣,接下來就是曹參。所以,在《史記》的漢朝開國功臣世家裡,蕭何第一,曹參第二,張良第三,陳平第四。

《史記·蕭相國世家》:

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曹參和蕭何早期關係不錯,但後來在劉邦手下共事,卻慢慢有了矛盾。其實也不難理解,在曹參看來,如果沒有蕭何,那麼蕭何的地位就要給曹參。換句話說,是蕭何擋住了曹參進步的路。為了避免兩個人的矛盾激化,在滅項羽之後,劉邦特地將曹參任命為齊國丞相。當然,也是因為項羽死後,劉邦將韓信從齊王徙封楚王,而將他的私生子劉肥封為齊王,劉肥當時還年幼,而齊國地盤又大,需要一個得力的人去鎮守。陳豨英布造反,曹參都率齊軍參與了平叛。



漢朝初期,諸侯王在封地內都是完全自治的,軍事、行政、財政、人事基本上都是完全自主的,只有諸侯王的丞相是由朝廷任命的,實際上也帶有監視和輔佐諸侯王的意思。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項羽分封的時候就被拆分成了衡山王、九江王、吳王、長沙王以及西楚等,地盤已經大大縮小了,齊國雖然也被拆分,但在封韓信為齊王的時候,齊國的地盤又恢復到了戰國時期的規模,是漢朝初期最大的諸侯國。而漢朝的直接控制的地盤,實際上就相當於秦國的地盤,所以曹參的齊國丞相許可權是很大的。

蕭何是秦朝基層官吏出身,所以從劉邦起兵之後,蕭何為劉邦確定的治國思路基本上就是對秦法秦制的改良和簡化版。尤其是入關中咸陽之後,蕭何收集了秦朝的圖籍,其中包括大量的國家統計數據以及山川地理等情況,到漢中之後,蕭何也基本上是沿用了秦朝的一些制度和法律,只是把秦朝一些擾民和暴虐的做法剔除掉了。但曹參在齊國當丞相的時候,實際上和蕭何並不一樣,所謂的以黃老治國,就是曹參在齊國先開始實驗的。

《史記·曹相國世家》:

參之相齊,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諸儒以百數,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

也就是說,曹參在齊國其實是另搞一套的,和蕭何在漢朝中央的治國思路並不一樣。這也可以視為一定意義上的曹參和蕭何之間的「隱匿的對話」,或者是視為曹參與蕭何之間的路線競爭。漢初全國各地經過秦末和楚漢之爭的全國性戰亂,人口減少,經濟蕭條,是最需要休養生息的時期。但從自然條件來說,齊國要遠遠好於秦國,所以齊國可以清靜無為,垂拱而治,但秦國卻不行,必須要官府採取比較積極的政策,來鼓勵生產,恢復經濟。


所以,到劉邦死的時候,呂后問劉邦,蕭何之後誰可以繼任丞相,劉邦的回答就是曹參。而曹參自己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蕭何死去的消息一傳到齊國,曹參就命人趕緊準備行裝,他馬上就要到中央去接替蕭何了。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從資歷來說,在當時必須由開國功臣擔任宰相的潛規則之下,蕭何第一,曹參第二,蕭何死了,自然該輪到曹參了。另一個原因則是,曹參治理齊國的政績是非常好的,已經有了賢相的名聲,具備了這個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表面上看,蕭何推薦曹參算是舉賢不避仇,雖然和曹參有矛盾,但仍然在臨終前推薦曹參繼任,說明他以國事為重。但實際上,這才是蕭何的老辣之處。正因為他知道,無論他是否推薦,曹參都必將在他身後繼任自己的職位。所以,與其推薦別人做無用功,不如做個順水人情,還可以為自己的後代預先買個保險,以免曹參將來報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武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沙特先後推翻了薩達姆卡扎菲,為什麼卻和沙特關係友好?
姜維為什麼不殺黃皓?黃皓殺他比他殺黃皓容易得太多了

TAG:蕭武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