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動物日|比起空談動物保護,VR讓你「親見」其被奴役和虐待的無助與恐慌
頂球、搖呼拉圈、舉尾鰭,
還
不盡興的話,再來一個大風車旋轉?在海洋館
/水族館,海獅、海豚等動物們
帶來的各種雜耍馬戲,總能博得觀眾展顏一笑,而海豚的微笑也總給人一種
「它很快樂」的錯誤認知。實際上,海豚的微笑臉只是因為其獨特的生理構造而已。
在這背後,海豚、海獅等動物遭受的是:
飲食控制
、
全年無休表演,
包括完成與觀眾的
「親親」
互動
,親到海獅
甚至
出現啃食前鰭、摩擦岩石等自虐行為
;表演到海豚受不了
狹窄的展示缸
而自殺
。
利益為先,不
以重視動物福利的
方式
來圈養動物,
難道不是一種
變相的虐待
?
除此之外,
在世界各地,
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包括理由聽上去比較正當的醫學研究),
動物實驗
也
無時
無刻不在
進行(或許可以想像電影《侏羅紀世界》中恐龍們的遭遇)
。
這些動物實驗對象的大多數,幾乎
在實驗室
就
過
完
了一生
。
面對各種動物被
囿於
這樣那樣的困境的現況,部分動物保護者,期望
通過
建立
相關非盈利
組織
、
演講、著述
等各種行動,來呼籲人們保護動物。
前一段時間
,馬雲還前往南非,為
50名一線野生動物巡護員頒獎。確實,很多重要的事情,總需要被不斷提及,人們才會刻在心上,才記得行動。而
VR也一直在為動物保護提供一份特別的助力。
以VR為媒介,
近距離接觸初獲自由的黑猩猩
自2009年以來,大力神(Hercules)和獅子座( Leo)兩隻黑猩猩,就一直住在斯托尼布魯克大學 (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研究實驗室里。他們只能終日待在地下實驗室里,接觸的只有研究人員和動物管理員。他們被用於研究運動,被迫直立行走,肌肉被插入一根根電極線。他們的故事在VR中,通過應用程序《Condition One》得以呈現給觀眾。
在應用程序《Condition One》以及名為「天空」的一集配套節目中,實驗室里的黑猩猩最終走出了牢籠。觀眾通過沉浸式的視角,可以看到黑猩猩們第一次踏進樹木森林時的剎那恍惚,看到它們第一次在廣闊的天空下探險。
據了解,對於已從醫學研究實驗室退休的,像黑猩猩這樣的動物們,有一些專門的非盈利組織,會為其提供住所,解決「養老」問題。但是,這些暖心的舉動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多。
而VR作為一種媒介,能帶領人們走出自我,進入動物的世界。其提供一種直接的體驗,讓觀眾與生命中第一次體驗自由的黑猩猩近距離接觸,從而更好地理解它們、給予關懷和援助。
VR紀錄片揭示壯麗景觀背後,
那些被枉殺的靈魂
不知何時起,象牙開始像那些名包或豪車一樣,成為了彰顯身份的裝飾品,或者僅僅是因為好看便要佔有。但是,很多人選擇性地忘記一點:象牙並非人造品。就像初到非洲草原的人們,或許都會沉醉於其生物、田野、河流和群山的壯美;卻難以想像在這片土地的某處房間,正堆滿了象牙和其他動物的非法偷獵品。
非洲是
地球上最後一個
,
仍然有大量大型陸地哺乳動物自由自在地漫遊的大陸
。與此同時
對偷獵
、
走私
,甚至是
武裝恐怖組織批量獵殺大
象的行動也在
「非法」滋生。國際自然保護組織製作了一部名為《我的非洲》的
VR電影,試圖通過
為肯亞
打
造
的這
幅身臨其境的肖像
,喚起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注意
——象牙製品的背後,不是什麼帶有美好寓意的故事,而是一個個被枉殺的靈魂
。
《我的非洲》
,拍攝於
肯亞
Namunyak
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北部
Samburu縣
的
Reteti大象保護區。電影以
360度視角下的角馬、羚羊開場,
展示
了其在馬拉河上的遷徙
,
和等待捕捉獵物的母獅的
過程
。
影片講述了名為
Naltwasha Leripe的布魯婦女
的生活:
飼養牲畜
、
挖掘水井,
以及
深入乾涸的河岸,救出一隻被象牙偷獵者遺棄的小象。
這部電影
以一種全新的方式:
通過
讓
觀眾
親身感受
肯亞壯麗的野生動物和自然景觀,激勵觀眾成為更熱情的環保倡導者。
並且,讓觀眾明白:在非洲這一特定的地區,
保護環境並不是要建造籬笆,而是要打破障礙,
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
。
VR版卧底調查:
「殺雞宰羊」過程中的倫理問題無需在意?
不得不說,人們作為食物鏈頂端的高級動物,想要虐待食物鏈下層動物真的是輕而易舉。
為食物而飼養動物,比如「雞鴨牛羊」,在農村或者城市中的專業養殖場中,是一種常見現象,這才有了我們所吃到的各種肉食。而有關虐待與否的倫理問題一直飽受爭議,大多數被飼養的「雞鴨牛羊豬」,從出生就被人類安排好了死亡的歸宿。
大多數人只要有肉可吃即可,對這些動物的生存方式毫不在意。
舊金山的一家公司,通過VR體驗《Factory Farm》,讓觀眾看到了一名動物權利調查人員JoseValle,對養豬場和屠宰場長達10分鐘的卧底調查。展示了一些並不美麗的景象,例如血腥的活豬宰殺。這種高度情緒化的VR體驗,可以喚起觀眾強烈的移情感覺,擴大對動物的同情圈,例如加強人們對「無痛殺雞鴨牛羊、安樂死」等人道主義做法的理解。
兔子在VR里開口:
談自由、生命的價值,
還是動物們罄竹難書的苦難?
為什麼貓總是打碎花瓶
?
為什麼狗總是在等
主人
回家
?
如果動物會說話,
它
們會談論些什麼
?
或許是一些沉重的話題
,例如:
「我們的苦難海墨難書
」。
PETA是現存的最大的動物權利組織,有超過650萬遍布全球的成員和支持者。早在2015年,PETA就利用谷歌Cardboard為海洋世界抗議。2016年,PETA再次通過VR體驗,披露虐待動物的殘酷性。
而近期,PETA又推出了由PETA德國和創意機構Kolle Rebbe,以及數字機構Demodern共同創建的,全新VR體驗《Eye to Eye》。該體驗能讓觀眾在VR中,第一次與動物在平等的條件下進行交談。
戴上VR頭顯,觀眾眼前將出現一隻兔子,它為保護動物權利而來。根據觀眾與兔子之間的交流情況,兔子會引導觀眾戶到一些虛擬的地方,與他們談論自由、生命的價值,以及屠宰場和動物實驗。
正如PETA創意總監Hendrik Thiele所
言
:
「VR讓我們有機會接觸那些
,
以前從未想過保護動物的人
,幫助喚醒人心中的善良,讓他們產生
同理心。
」
在寫
VR技術在動物保護方面的應用過程中,小編不禁
想起
了作為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也是
近代中國動物保護先驅
的
呂碧城
。
90多年前
,
人們無法理解呂碧城對待動物的態度
,
對
她的做法
冷嘲熱諷甚至謾罵
,還
引發了一場
有關
名譽權
的不了了之的訴訟
。
呂碧城
十九世紀末
,
動物保護主義作為一種
「他者文化」傳入中國,
在當時的思想土壤中艱難生根
。而在如今這個
時代,
民智已開,人們對各種思想都比較包容。但是
人
心卻更加冷漠,對各種
「不在身邊發生的」事一聽而過、一笑了之。而VR在動物保護方面做的正是,將這些重要的事帶到人們身邊、放在人們眼前。例如
親眼目睹
動物們
從未在鏡頭前出現過的求生實錄
,親自揭開
「距離和表象」的面紗之下、此前未知的動物的苦難遭遇,喚醒同理心、拾回同情心、付出愛心行動。本文屬
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技術宅 →
VR小工具集合|AR應用盤點|
TOF無線技術|
SteamVR 2.0|
華為麒麟980
|拆機報告|
情報黨 →
線下體驗店
|
VR社交
|
VR音頻
|
Magic Leap One|
2018 IDC報告
|
全面屏手機
|
CCP Games被收購
大佬說 →
網易NETVIOS|
亞馬遜
|迪士尼|
Two Bit Circus|
NextVR|eXp Realty|Facebook|
零售巨頭|
展覽匯 →
PLAY NYC 2018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科隆遊戲展
|
SIGGRAPH 2018|
PAX West 2018
|
愛遊戲 →
射還是被射|北歐風光|東京解謎|
遊樂園|
A Fishman』s Tale
|
VR殭屍遊戲|掌上遊戲機|
DJ|
電影集
→
Kiss Me First
|
戰爭電影
|
Beyond Tokyo
|洪水圍城|A Moon for All Mankind|
華沙起義
|
跨行業 →
戒毒
|廣告
宣傳
|
賽車
|
看房
|
航空
|
按摩
|AR/VR
博物館
|
教育
|
極
限運動|
企業培訓
|
NASA
|


※《A Fisherman』s Tale》|嵌套世界的衝擊,VR版的楚門歷
※世界上第一款FPS遊戲《德軍總部3D》出VR版了,瞧瞧?
TAG:VRPinea |